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901 日期:2025-11-03 来源:论文网

     作者:马斌武,陈建红,候晓林,刘爱翠,李海宁,杜彦辉

【摘要】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尤瑞克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30例,治疗2周,治疗前后以NIHSS、mRS量表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mR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m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显效率治疗组为76.67%,高于对照组的36.67%(P&<0.01)。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且临床疗效肯定。

【关键词】 尤瑞克林;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治疗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尤瑞克林即人尿激肽酶原,是从人尿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是近年研制的治疗脑梗死的新药。通过激活体内KKS系统(激肽原-激肽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生物学效应来治疗急性脑梗死。现将我科使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疗效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8年12月住院的首发性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36-86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34-80岁。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制定的诊断标准[1]。

  入选标准:首发性急性脑梗死,包括半年前有中风史,但症状已完全缓解者;4≤ NIHSS ≤22;≥18岁的住院病人,性别不限;脑CT 排除出血可能。

  排除标准:NIHSS≤3,NIHSS≥23;2年内有脑出血史,以往有脑肿瘤、脑外伤及其它脑部病变者;心功能不全,慢性肝病(A/G倒置),ALT升高(大于正常值1.5倍),血肌酐升高(大于正常值1.5倍);近期患出血性疾病或有出血倾向者;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有过敏史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治疗组患者予尤瑞克林0.15PNAU(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规格:0.15PNAU/瓶;批号:3107050331081001)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或合并应用丹红注射液4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14d,在用药前24h和整个用药周期内,禁止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监测血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并详细记录不良反应。

  1.3评价指标[2]:

  全部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残障程度。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NIHSS评分的变化及残障水平评定:①基本痊愈,NIHSS评分减少90%-100%,残障水平0级;②显著进步,NIHSS评分减少46%-89%,残障水平1-3级;③进步,NIHSS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NIHSS评分减少或增加&<18%;⑤恶化,NIHSS评分增加≥18%;⑥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s)表示,行t检验、Z检验。

  2结果

  2.1 两组NIHSS、mRS评分比较:

  见表1-2。表1两组NIHSS评分比较表2两组mRS评分比较

  2.2临床疗效:

  治疗组30例中基本痊愈5例(16.67%),显著进步18例(60%),进步4例(13.33%),无变化3例(10%),无恶化病例,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23例(76.67%)。对照组30例中基本痊愈2例(6.67%),显著进步9例(30%),进步11例(36.67%),无变化5例(16.67%),恶化3例(10%),总显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11例(3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9.67,P=0.0016)。

  2.3不良反应:

  本研究过程中未记录到任何不良事件的发生,包括血压下降(本试验设计中严格禁止合并使用ACEI类降压药物)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后缺血区包括三个区域:中心坏死区、缺血半暗带,以及正常组织与半暗带之间的血流低灌注区。缺血半暗带和中心坏死区是一个动态的病理生理过程,随着缺血的程度加重和缺血时间的延长,中心坏死区逐渐扩大。即时恢复灌注是抢救缺血半暗带和低灌注区的关键[3]。超急性期溶栓治疗能够即时恢复灌注,抢救缺血半暗带,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但受到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严格的时间窗的限制,临床实践中大部分患者不能溶栓。即使在美国,也只有3%左右的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4],在国内能够接受溶栓治疗患者更少。急性脑梗死后患者病情的轻重和预后取决于脑储备能力和其是否及时发挥作用。现实的情况是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脑储备能力,使其及时发挥作用,阻止低灌注区演变为缺血半暗带区,缺血半暗带区演变为坏死区。

  周前等[5]通过治疗前乙酰唑胺法实验分型及治疗后随访证实脑循环储备力强的患者疗效好,储备力弱的患者疗效差。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改善脑梗患者脑储备能力,将会改善脑梗死的临床预后。尤瑞克林是从人尿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很多证据表明它能够激活KKS,从而产生多个方面作用:主要包括在缺血和再灌注(包括预适应)后激肽对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缺血诱导的新生血管生成[6,7]。大量的研究也证实脑梗死时给予尤瑞克林,血管的舒缩程度,组织血供、氧供、能量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等多个方面均得到改善,即能提高脑储备能力。本研究提示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NIHSS P&<0.05, mRS P&<0.01,且两组治疗后NIHSS比较P&<0.05,mRS 比较P&<0.01,有统计学意义,临床疗效的总现效率治疗组76.67%,对照组36.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尤瑞克林III期临床试验显示尤瑞克林治疗组ESS评分显效率为71.21%[8]的结果接近,提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的。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中华神经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9:379-381.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Beyond Mismatch: Evolving paradigms in Imaging the ischemic penumbra with multimod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 Stroke,2003,34:2729-2735.

  [4]Niasena DS,Kresowik TF,Wiblin RT,et al. Assessing patterns of tPA use in acute stroke[J]. Stroke,2002,33:354.

  [5]周前,李方,赵永波. 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脑SPECT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J]. 中华核医学杂志,1998,18:7-10.

  [6]Fredrik LM,Leeb-Lundberg,Marceau F,et al.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harmacology. XLV.Classification of the Kinin Receptor Family: from molecular mechanisms to patho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J]. Pharmacol Rev,2005,57:27-77.

  [7]Wagner S,Kalb P,Lukosava M,et al. Activation ofthe tissue kallikrein-kinin system in stroke[J]. J Neur Sciences,2002,25:75-76.

  [8]丁德云,吕传真,丁美萍,等.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5):307-310.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