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肿块的价值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937 日期:2025-11-0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乳腺肿块,患者均经彩超检查及手术后病理证实,按病理诊断分良恶性2类。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良性肿块68例,术后病理证实62例,符合率为91.2%(62/68);彩超诊断恶性肿块29例,术后病理证实26例,符合率为89.7%(26/29)。与良性肿瘤比较,彩超恶性肿瘤声像图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边界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匀,伴有砂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CDFI血流信号丰富,舒张期(MDV)、收缩期(PSV)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等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典型的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检查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仍有局限性。

【关键词】 乳腺肿块;超声诊断

 本文对我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97例乳腺肿块的二维声像图表现及彩色多谱勒血流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和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97例均为本院2004-2009年间手术和病理证实为乳腺肿块的女性患者,其中良性71例,恶性26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8±22岁。

  1.2仪器与方法:

  使用仪器为NAS-1000HF和SUNNY-38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2MHz。患者取仰卧位,右前或左前卧位,充分暴露乳房,先用二维超声及彩超对乳腺各个象限从1点开始做纵、横及放射状扫查,确定病灶后,观察病灶的声像图特征。

  1.3观察指标:

  包括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CDFI)仔细观察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无血流及舒张(Vmin),收缩(Vmax)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测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用χ2检验、t检验。

  2结果

  2.1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

  本组97例患者发现肿块158个。

  2.1.1超声诊断恶性肿瘤:

  超声诊断29例,术后病理证实恶性26例,符合率89.7%;肿块33个,多发5例,单发21例,最大2.8cm×1.7cm×1.2cm,最小1.0cm×0.9cm×0.7cm。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19例,髓样癌2例,管道内乳头状癌1例,腺癌1例,单纯癌3例;误诊3例,占10.4%(3/29)。

  2.1.2超声诊断良性肿瘤:

  超声诊断68例,病理证实62例(91.1%),误诊6例(8.9%)。62例良性肿瘤中,肿块118个,多发24例,单发38例,最大7.8cm×6.3cm×5.7cm,最小1.0cm×0.7cm×0.5cm。病理结果:乳腺纤维瘤46例,乳腺增生样肿块12例,乳腺潴留样囊肿1例,乳头状瘤3例。乳腺良、恶性肿块二维声像图特征比较见表1。

  2.2乳腺良、恶性肿块Vmax、Vein、RI值比较:

  见表2。恶性肿块Vmax值高于良性肿块(P&<0.01),Vein值低于良性肿块(P&<0.05),RI值高于良性肿块(P&<0.05)。

  2.3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与病理比较:

  见表3。超声诊断良性肿块检出率低于病理诊断(χ2=6.28,P&<0.05),超声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见表3。表1乳腺良、恶性肿块二维声像图特征比较 表2乳腺良、恶性肿块Vmax、Vein、RI比较表3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与病理比较

  3讨论

  随着高清晰度,高分辨率彩色多谱勒超声的广泛应用,高频探头对于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检出率不断提高,目前使用7-12MHz高频探头,能清楚地显示乳腺内部结构和微小肿块。本文通过声像图比较认为良、恶性肿块主要有以下特征。

  3.1形态边缘:

  一般良性肿块多表现为边界光滑,包膜光整,边缘回声清。恶性肿块多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粗糙,呈毛刺样改变,尤以"蟹足状"为典型;肿块边缘有时见不规则强回声,这与癌肿浸润周围组织及乳腺小导管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有关,边界回声被很多学者认为是良、恶性肿瘤鉴别关键[1]。本组超声诊断68例良性肿瘤有8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无完整包膜,内部回声不均匀。如单凭从形态上讲与恶性肿瘤难以区别,因引其注意。

  3.2肿块后方出现衰减声影:

  与肿块纤维化成分有关。良性肿瘤含纤维成分少,肿块后方透声增强,恶性肿块含纤维成份多,后方透声差。我们诊断的68例良性肿瘤其中6例出现后方回声衰减,病理证实的26例恶性肿瘤有3例回声不但没有衰减,反而出现增强效应,因此当肿块缺乏典型的声像图特征时,不能轻易否定或确定良恶性之诊断。

  3.3病灶内的钙化:

  病灶内钙化大小形态不同,小的象砂粒,大的呈片、条状,这是由于恶性肿瘤组织变性,坏死钙盐沉积所致[2]。有文献认为砂粒样钙化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改变,敏感性27.2%,特异性96.3%,准确性84.8%,提出把超声与X线结合起来,采用10MHz以上探头进行超声检查,寻找微小钙化可取得满意效果[3-4]。本组超声诊断29例恶性肿瘤只有7例出现钙化,占24.1%。由此可见,恶性肿瘤特别是早期并非都出现典型的钙化灶,需全面分析。

  3.4CDFI:

  实体性瘤的生长最具血管依赖性,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恶性肿瘤血管丰富,血流速度快,呈“匕首状”血管形态多分布在肿瘤内部,或贯穿于肿瘤中。 据文献报道,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96%[5],差异性较大。本组超声诊断的29例乳腺癌,术后病理确诊26例,敏感性为82.7%,特异性为90.7%,准确率为89.7%,误诊3例,其中2例为纤维瘤,1例为乳头状瘤;超声诊断良性肿块68例,术后病理证实62例,敏感性为91.8%,特异性为89.6%,准确率为91.2%。

  总之,典型的乳腺良恶性肿块超声不难诊断,但对一些不典型的肿块,其良恶性肿块的声像图存在交错现象,不能单凭声像图特征做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的绝对指标,需结合临床、X线、病理等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参考文献


 [1]郑明,杨木蕾,杨木锐.乳腺侵润性小叶癌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研究[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9,11(2):86.

  [2]陈红建,谢义香.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9(6):351.

  [3]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57-158.

  [4]许萍,王怡文.乳腺原位癌高频超声诊断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8,24(6):29.

  [5]江燕茹,钱晓芹.彩超对乳腺肿瘤血流频谱及形态学的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6,8(2):79-8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