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5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Ⅱ-Ⅲ级伴心律失常。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4例,均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美托洛尔,适量洋地黄、足量利尿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抗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疗效、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0.9%、90.9%、为87.9%,对照组分别为54.1%、62.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疗效显著,且无明显心脏不良反应。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老年人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自2007年5月以来对33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获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患者57例,均符合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1]。年龄(72±6)岁,心功能(NYHA)Ⅱ-Ⅲ级,Ⅱ级37例,Ⅲ级20例,合并心律失常(房性早搏,室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2种早搏同时存在)。分为治疗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73±5)岁;对照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72±6)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的种类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经询问病史、体检、胸片、12导联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各项检查。剔除其他原因的早搏和有严重肝、肾、血液系统原发病或精神病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根据冠心病心力衰竭情况采取卧床休息,限盐,常规阿斯匹林、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酒石酸美托洛尔,并给予适量洋地黄,足量利尿剂等治疗。治疗组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4g),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变化,每周记录2次,观察治疗前后静息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和电解质、血糖、血脂变化,药物不良反应,部分出院患者每周2次专科门诊随访。
1.4疗效判定[1]
1.4.1心律失常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1995年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
1.4.2心电图心肌缺血疗效评定:
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ST段回升至等电位线,或主要导联T波由倒置恢复正常;改善,静息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治疗后ST段回升但未至等电位线,或主要导联T波变浅回升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直立;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1.4.3临床症状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悸、胸闷、气短及疲乏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心功能(NYHA)分级I级;有效,心悸、胸闷、气短及疲乏等症状和体力活动受限改善;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心律失常总有效率比较:
见表1。表1两组心律失常疗效的比较
2.2两组心电图疗效的比较:
见表2。表2两组心电图疗效的比较
2.3两组症状疗效的比较:
见表3。表3两组症状疗效比较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以气阴两虚为本,气阴两虚络脉失养则产生气络络虚不荣的病理表现,与现代医学心脏的自律性及自主神经功能失常的改变基本一致;同时气虚运血无力,阴虚血行涩滞则可引起脉络瘀阻而气络失养,与心肌的供血供养不足有关[2]。中成药参松养心胶囊组方中多种成分,如人参、麦冬、五味子、山茱萸、酸枣仁、桑寄生、丹参、赤芍、甘松、黄连等均具有显著抗心律失常作用,不仅可改善心肌细胞代谢和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而且具有调整自主神经的功能。甘松的主要成分为缬草酮,与心肌细胞膜上离子通道中的特异蛋白相结合,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降低心肌细胞自律性,并能延长心肌和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阻断折返环,从而治疗心律失常。药理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可明显降低冠脉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和耗氧指数,从而为心肌细胞活动提供能量保证,增强心肌细胞抗不良刺激能力,改善应激状态,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可有效抑制折返激动[3]。本资料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抗心律失常、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心悸的临床研究指导[S].第2辑.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1995:91-94.
[2]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5,4(5):286-287.
[3]马江红,贾连旺,孟仲蔚,等.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伴室性早搏疗效观察[J].现代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8):2456-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