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化非诺贝特对2型糖尿病人血脂及其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939 日期:2025-11-03 来源:论文网

【摘要】 目的探讨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对2型糖尿病人血脂异常及其对血清 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血压正常、血糖控制稳定的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人35例,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每晚睡前服用1次,共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结果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前后病人的血清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CRP 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质量指数、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有确切调脂及抗炎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血脂;C反应蛋白;微粒化非诺贝特

 脂质代谢紊乱对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血清 C反应蛋白(CRP)在代谢综合征的几乎所有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这是CRP与血脂明显不同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我们观察调脂药非诺贝特对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人CRP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伴高脂血症且血糖控制稳定的2型糖尿病人 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62岁,平均55.2岁。所有病人均符合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1],且符合1997年“中国血脂异常防治建议指南”标准。所有病人皆无尿路感染、原发肾脏疾病史及风湿性疾病史,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在正常范围。患者均未服用过任何调脂药物,降糖药物为二甲双胍0.5mg,每日3次,血糖控制良好,原有接受降血压扩血管药物治疗继续服用。

  1.2方法:

  所有病人均给予微粒化非诺贝特200mg ,每晚1次,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肝功 、血脂包括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血清总胆固醇( T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及CRP。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以(±s)表示,采取配对t检验作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微粒化非诺贝特治疗前后病人FPG、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TC、 LDL-C 、 BMI 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治疗后血清TG、CRP降低明显和HDL-C显著增加(P&<0.01,表1)。表1治疗前后血脂等指标的比较

  3讨论

  本资料显示,微粒化非诺贝特有显著调脂作用,微粒化非诺贝特具有较强的降低TG作用,并有显著升高HDL C 水平的疗效,与游凯[1]报道相符。因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更适宜选用微粒化非诺贝特调脂治疗。大量研究提示,C RP与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是血脂紊乱、高血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且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效力强于LDL C[2]。许多大规模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在DM的心血管疾病中,不仅可以调脂,调脂治疗的目的是抗动脉粥样硬化[3],还可降低 C RP,具有调脂以外抗炎作用[4]。本治疗观察到,微粒化非诺贝特与他汀类药物同样有效降低C RP水平,具有独立与调脂以外的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1]游凯.贝特类调脂药调脂效果的评价与地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475-477.

  [2]pradhan AD, Ridker PM. Do atherosclerosis and type 2 diabetes share a common inflammatory basis [J].Eur Hear J, 2007, 23: 831-834.

  [3]SteffelJ, Lusoher TF.Pred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sis[J]. CirCu-Lation ,2009, 119: 919-921.

  [4]白书玲,李建军.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765-767.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