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Miles术,外科伤口感染/预防和控制,会阴/外科学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行Miles术患者87(男46,女41)例,平均53.5(24~76)岁. 肿瘤Dukes分期:A期9例,B期46例,C期31例,D期1例. 癌肿占肛周径1/4者38例,占1/2者33例,占2/3者16例. 其中高分化腺癌38例,中分化腺癌25例,低分化腺癌12例,类癌4例,黏液腺癌8例. 肿瘤下缘距肛缘平均5(3~6) cm. 肿瘤近直肠前壁者28例,后壁者59例. 伴不全肠梗阻者6例. 术中无直肠阴道破损者79例,有直肠阴道破损者8例.
1.2方法术前肠道准备:口服氟哌酸2粒,3次/d,甲硝唑0.2 g,3次/d,连服5 d,术前2 d无渣流质饮食,术前1 d口服500 mL/L硫酸镁30~50 mL. 会阴部切口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按照Miles手术方法进行腹腔内切除,将乙状结肠系膜两侧略近肠管处切开后向两侧分离,以使切除肠管后腹膜下移而遮盖大部分盆底. 会阴部以肛门为中心梭形切口,切缘距齿线3 cm,将肛门用丝线闭锁缝合,处理肌肉时要先夹后断,除大血管结扎外,应尽量电灼止血,直肠肿块切除后,术中严密止血,用大量生理盐水、蒸馏水冲洗盆腔,对肠道准备不满意,特别是术中分破肠管污染术野者,作为反复冲洗重点病例,直至冲洗液澄清为止. 盆底腹膜予封闭. 骶前放置多孔乳胶单腔引流管或双腔引流管,从会阴部切口一侧戳孔引出或经腹膜外右下腹引出,引流管接负压吸引. 盆底创口残存肌肉、皮下组织、皮肤分层严密缝合. 术中分离不慎引起的直肠、阴道破损者,术后内管间断开放负压吸引(11~22 mmHg),通过外管应用5 mL/L的甲硝唑溶液200 mL加生理盐水1000 mL冲洗,冲洗时停止负压吸引,冲注速度一般为1 L/15 min,术后第1日起每日1次冲洗骶前间隙,连续3~5 d,不冲洗时连接引流袋30 min后,间断开放负压吸引. 术后如无异常双腔引流管则于4~7 d后拔除. 单腔引流管放置于第4日引流量少于15 mL后拔除少许,第5日完全拔除. 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给予全身应用抗生素,术后患者半卧位,留置尿管5~7 d,会阴部切口精心护理,防止尿污及切口受压,常规换药处置. 会阴部切口拆线时间12 d左右. 手术时间平均210(180~300)min.
2结果
2.1Ⅰ期缝合切口愈合情况在会阴切口Ⅰ期缝合87例中,Ⅰ期愈合68例(78.2%),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4(12~16) d. Ⅱ期愈合19例(21.8%);术后平均住院天数44(35~55) d.
2.2术中污染对会阴切口的影响Ⅰ期缝合者中,无直肠或阴道破损的Ⅰ期愈合率(81%)优于有直肠或阴道破损者(50%, P&<0.05).
2.3引流管对会阴切口的影响会阴切口Ⅰ期愈合率单腔引流管组(73%)与双腔引流管组(83%)有显著差异(P&<0.05),但引流管引出部位即经腹膜外右下腹组(78.5%)与会阴部切口旁组(77.8%)两者无差异.
3讨论
目前Miles术仍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一种有效术式的选择[1]. 但如发生感染,残留的骶前腔隙则成为一个巨大脓腔,不但影响会阴切口的愈合,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 Miles术后骶前腔隙留置引流被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否保持有效负压引流,是保证会阴部切口良好愈合的关键[2]. 我们使用的双腔负压引流具有以下优点: ① 有助于缩小骶前腔隙,促进创面愈合,内管可取出清理堵塞异物,利于少量积液的引流,有助于术后观察;对于术中因直肠、阴道破损造成术野污染的病例,通过外管应用甲硝唑、生理盐水冲洗和灌注骶前间隙,可达到预防和治疗目的. ② Mark等认为术中发生直肠、阴道破损的病例,术后会阴切口不宜作Ⅰ期缝合,而应将会阴切口填塞敞开引流. 我们发现,双腔管组中有 4例患者术中发生直肠、阴道破损,但会阴切口仍获Ⅰ期愈合,说明引流方式的改善,术中发生直肠、阴道破损病例并不是Ⅰ期缝合的禁忌证. ③ 既促进了创口愈合,缩短愈合时间,又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应用双腔负压引流管能降低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还要配合有效的其他临床治疗,如:纠正和改善患者术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不利因素,严格进行术前肠道准备,娴熟而轻柔的手术操作,术中、术后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和营养支持以及加强无菌换药等均是防止Miles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重要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 Stuchfield B. Stoma surgery in the older adult[J]. Elder Care, 2000,11(10):19-24.
[2] 周利国. Miles手术后会阴切口感染的防治[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1,10(3):278-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