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怎么写?文献综述一般包含以下四部分: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的文献综述,以““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时空演化研究——兼论主要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试评价”为例,为大家讲述文献综述的写作要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论文文献综述范文模板
1、前言
简要说明写作的目的、意义、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描述课题的研究现状,以及有关主题争论的焦点和发展趋势等。
2、正文
文献综述的重点。通过理论发展阶段性成果、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成熟可靠新近的权威可信等,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
3、总结与展望
对正文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高度概括主题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主张展望发展前景。简明扼要地指出目前研究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价值,在写作中应注意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阶段性结论。
4、参考文献
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一般不低于20条,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二、论文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际贸易逐渐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交往的重要手段和衡量其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和高速发展的推动下,中国成长为世界主要进口大国之一,尤其是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规模、结构和空间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一些主要产品(商品)的进口贸易安全问题也相应地凸显出来。因此,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进行研究、同时对一些代表性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进行评价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选题。
为了解和掌握“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及主要进口货物的安全度,以便能为中国扩大进口提高主要进口货物的安全度提供借鉴,本文以相互依赖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贸易安全理论为基础,以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GIS 空间分析等方法为研究工具,基于 2001—2019 年的相关数据及资料,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历史演变进行分析,并采用标准差椭圆方法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的洲际、国别(地区)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使用随机引力前沿模型分析我国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运用进口依存度、进口集中度指数、进口多元化指数对中国主要进口产品的安全度进行评价,最后得出相关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第一,“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以一般贸易为主,主要进口工业制成品,几类贸易主体在货物进口贸易趋于均衡。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加快,“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波动率也较大,“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体呈波动上涨的趋势。“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和优化,中国货物进口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进口为主,中国进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为主,中国货物进口贸易主体由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向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相对均衡的态势转变。第二,“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形成以亚洲为核心,其他大洲为支撑的洲际格局和“四大热点区、五大活跃区、三大风险区、三大冷点和无进口区”的国别(地区)格局。通过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本研究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进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空间重心始终以亚洲、欧洲为主导,辅之美洲和非洲,兼顾大洋洲;中国自各大洲货物进口贸易总额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增速差异明显,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第三,中国进口贸易受经济规模、人口、地理距离、金融危机、制度水平、贸易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明显。第四,“入世”以来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大豆、铁矿石、原油的进口安全度较低。本研究选取中国近年来较具代表性的进口货物——大豆、铁矿石、原油为例,采用进口依存度、集中度指数和多元化指数分别对其进口贸易安全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论如下,“入世”以来大豆、铁矿石、原油的进口依存度都超过了 50%的警戒线,大豆和铁矿石的进口集中度都较高,大豆的多元化指数呈下降趋势,铁矿石的多元化指数波动较大,原油的多元化指数虽在上升但增长较慢,总体而言,从进口依存度、集中度指数、进口多元化指数的测度结果来看,我国近年来较具代表性的进口货物安全度较低。
经济论文文献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是开放型经济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大部分构成,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对进口贸易和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的研究进展
进口贸易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关于进口贸易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进口贸易格局及演化
在进口贸易格局及其演化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对象包括天然气、原油、粮食等产品,研究区域包括世界、全球、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研究方法包括区域分析法、网络分析法、随机前沿引力模型、重心与标准差椭圆等。较为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王玉清(2004)以世界贸易组织公布的资料为依据,分析 1980 年以来全球进口国别格局的演变和中国进口地位的变化,并结合中国进口的构成和流向分析中国进口的增长趋势和进口来源[3]。王宁和桑广书(2010)首先分析中国天然气的供需状况和世界天然气分布、出口情况,然后进一步分析中国天然气的进口格局[4]。陈淑佳和魏冶(2011)运用区域分析方法,在分析世界和中国原油的贸易格局及演进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世界原油贸易格局的演进机制和中国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的影响因素,并结合中国原油贸易空间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优化策略[5]。Shujia CHENG(2014)探讨了世界石油进口网络及其结构演变,通过比较各国的差异性和世界原油网络的差异性,对世界原油的贸易空间进行模拟分析[6]。高道明(2018)首先分析了世界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和中国粮食进口路径的演变,进而研究了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格局特征和趋势,最后提出我国粮食进口的优化策略[7]。程中海(2019)利用 1996—2016 年中国石油进口贸易数据,通过分析我国石油供需状况、石油进口贸易的动态特征和时空分异格局,指出当前我国石油进口面临的问题。[8]。鄢继尧等(2020)基于石油安全视角,以原油进口贸易为研究对象,运用进口依存度、多元化指数、集中度、重心与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来分析中国原油进口贸易的空间格局演变,并提出保障中国原油进口安全的建议[9]。赵德海(2020)从进口贸易总额和进口贸易结构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贸易格局,并利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的发展潜力,发现中国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进口贸易潜力巨大[10]。张宏(2020)运用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全球天然气贸易网络的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国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家(区域)和中国天然气进口路径的演化,最后提出保障我国天然气安全的对策建议[11]。
(2)进口贸易影响因素
国内外现有文献主要从 GDP、通货膨胀率、人民币贬值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进口税率、地区局部冲突、供应、需求、开放程度等经济、政治、地理因素方面分析影响进口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如吴柏均(1988)在近代粮食进口贸易不断扩大而出口贸易没有大的开展的背景下,分析了中国近代粮食进口的影响因素[12]。熊晓炼(2002)通过构建进口模型,分析了 GDP 增长、通货膨胀率、人民币贬值率等因素对我国进口的影响,为政府部门外贸宏观调整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了依据[13]。Amelia U(2002)利用 22 个发展中国家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降低对这些国家进口的影响,发现国内收入和相对价格对进口增长有重要影响[14]。李海星(2003)在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耗大国,能源需求仍在增长的背景下,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口成品油价格的影响因素[15]。刘羽(2007)在对欧盟能源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欧盟能源供给、消费、进口等角度的分析了欧盟能源进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欧盟交通和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量对欧盟能源进口有较大影响,最后借鉴欧盟能源政策的成功经验提出中国减少能源外部依赖性的政策建议[16]。晏海霞(2008)在梳理江苏省进口贸易的变化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江苏省进口贸易变化的因素[17]。Mohammad(2010)利用 1972—1973 年至 2004—2005 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采用 ARDL 边界检验方法,考察了贸易自由化对孟加拉国总进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进口税率在短期内显著提高了总进口,但在长期内不显著[18]。Yanmin(2017)研究开发了一个概念框架,综合了原油贸易的供应、需求、价格和开放程度,以及一系列传统的经济、政治和地理因素,以调查新兴市场原油进口的决定因素[19]。Ananth(2019)的研究发现,福利收益与相对于可变贸易成本的总进口份额的一般均衡弹性成反比[20]。南楠等(2021)利用 1992—2018 年 80 个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石油出口国局部地区冲突对中国石油进口的影响[21]。白明(2020)在构建贸易发展新进口观的背景下,阐述新进口观的具体内容,并阐述了贸易新进口观的具体内涵[22]。 此外,还有学者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如冷奥旗(2019)、贾祥英(2020)运用构建的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大宗矿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对我国大宗矿产品进口及储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23]。
(3)进口贸易实证分析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运用多个方法对进口贸易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包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贸易便利化、贸易成本与自由贸易协定对进口贸易影响等实证分析,运用了动态分布滞后模型、误差修正模型、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等方法进行分析。较为有代表性的文献有:赵陵(2000)对影响我国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进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国际汇率、实际利用外资等[24]。张亚斌等(2002)[25]、邓海宾(2006)[26]对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做了实证研究,证明了进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指出进口贸易对于经济增长有直接的贡献。刘媛媛(2005)首先从理论上分析适当增加进口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然后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ADL)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实证分析进口与 GDP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进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27]。张鲁青(2006)利用 Granger 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实证研究进口商品种类、进口贸易地区和进口贸易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28]。Michel(e2019)探讨了进口对贸易政策不确定性(TPU)降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TPU 的下降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多种类的外国商品,这也与更高的质量有关[29]。崔鑫生(2020)通过构建贸易便利化评估指标体系并测算中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实证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可以提高中国各类产品的进口水平[30]。王梦醒(2020)基于李嘉图国际贸易模型,实证研究双边贸易成本、进口来源地农业生产率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对策[31]。田朔(2021)在 FTA 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实证研究进口贸易对 MF—DI 的影响,比较分析进口贸易和 MFDI 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研究发现随着 FTA 的增多,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进口贸易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对 MFDI 形成替代效应,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不断提高[32]。
1.2.2 国内外关于进口货物贸易安全的研究进展
国内外关于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影响因素及进口货物贸易安全评价两个方面。
国内外关于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影响因素及进口货物贸易安全评价两个方面。
(1)进口货物贸易安全影响因素及测度的研究
此类研究涉及安全测度指标的构建、安全评价指标的构建和交易风险的预测等方面的内容。如池春洁和黎永亮(2004)运用 PSR 模型分析了能源安全机理,将影响能源安全的六大因素分解成压力指标、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并选择了 35 项指标构建了能源安全测度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33]。吴非(2014)从铁矿石市场、通道分布及运量等方面概述中国海上铁矿石运输通道状况,然后选择结构方程模型为研究方法,以环境、航线和管理等变量构建我国铁矿石海上运输安全评价模型,结合通道所处的政治和自然环境,分析我国铁矿石海上运输通道安全问题[34]。Ruijin Du(2019)基于 34 个主要石油进口国 2005 年 1 月至 2017 年 6 月的石油进口价值数据,计算了时间滞后的互相关函数,并根据国家间的相似性构建了石油进口相关网络的时序演化来预测原油交易系统风险[35]。
(2)进口货物贸易安全评价的研究
进口货物贸易安全评价的思路大多是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实现的,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选取多个指标构建进口货物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林艳(2007)从石油货物运输安全、运输工具、设备的安全、运输线路的安全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四个方面构建了中国石油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 5 条主要的石油运输路线安全度进行评价,并从区域运输合作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36]。邓运高(2007)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理论角度,通过层次分析法提炼影响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主要因素,然后采用模糊评价法构建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37]。裴晓芳(2011)在分析我国铁矿石进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概括影响我国铁矿石进口安全的主要因素,构建铁矿石进口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铁矿石进口安全进行评价并提出保障我国铁矿石进口安全的对策建议[38]。王强和陈俊华(2014)从政治、经济、运输、军事等石油进口安全影响因素方面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对我国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地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石油进口来源地平均安全度整体偏低,并提出相关对策保障我国能源进口安全[39]。张海冰(2017)从供应安全、运输安全和价格安全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石油进口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我国石油供应安全度较高、运输和价格安全度较低[40]。张晓伟(2018)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分析中国能源进口时空格局演变的基础上,从能源进口地时空演变引发的来源国地理环境变化、能源运输通道变化、与进口国地缘关系变化以及因来源地变化引发的域外大国意图控制我国来源地造成的国际地缘能源格局改变等方面构建了地缘能源评价指标[41]。周艳晶(2019)对钴产品的进出口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然后建立了由对外依存度、进口集中度和进口国地缘政治风险组成的三维评价模型对 2001—2017 年我国钴资源的进口安全进行了定量评价[42]。李宏勋(2020)基于 PSR 模型构建了我国天然气进口安全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通过 TOPSIS 法对我国天然气总体进口安全水平进行了评价[43]。
文献综述范文
四、论文结论
本研究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相关统计数据,首先梳理了新中国货物贸易的发展历程,然后从进口贸易的发展历程、依存度、贸易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国进口贸易的历史演变,利用标准差椭圆方法等对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洲际演变、国别(地区)格局演变进行了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析,最后选取了近年来中国主要的进口货物(大豆、铁矿石、原油为例),运用进口依存度、集中度指数和多元化指数等指标与方法分别对中国主要进口货物(以大豆、铁矿石、原油为例)的进口贸易安全度进行了试评价。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以一般贸易为主,主要进口工业制成品,几类贸易主体在货物进口贸易中逐渐趋于均衡。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发展速度加快,“入世”后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但波动率也较大。2001 年“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总体呈波动上涨的趋势。“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结构不断变化和优化,货物进口贸易主要以工业制成品进口为主,初级产品的进口有所增长。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三种主要类型,在三种贸易类型中,以一般贸易为主,其次是加工贸易,最后是其他贸易。从货物进口贸易的主体来看,由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向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相对均衡的态势转变。
(2)“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形成以亚洲为核心,其他大洲为支撑的洲际格局和“四大热点区、五大活跃区、三大风险区、三大冷点和无进口区”的国别(地区)格局。
通过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洲际格局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亚洲是中国货物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占比多年连续超过了一半,近年来虽然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但依然稳居六大洲之首。中国自各大洲货物进口贸易总额整体呈现出增长态势,但增速差异明显,出现了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中国自各大洲货物进口贸易依存度存在在较为明显的差别,自各大洲的货物进口贸易额占比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亚洲、欧洲、北美洲、拉丁美洲、非洲、大洋洲。
通过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国别(地区)格局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中国货物进口贸易国别(地区)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面状、带状、轴状分布格局,热点区与活跃区在一些年份呈现滚动交替分布态势。各类型区整体稳定性明显,很少存在一个国家(地区)由风险区或冷点区直接过渡到热点区或活跃区的现象。日本、美国、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澳大利亚、巴西、越南、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或地区是我国货物进口的主要国家(地区),中国对货物进口贸易的区域选择,不同年份各有侧重,表现出强大的时空惯性。
通过应用标准差椭圆方法,本研究对“入世”以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格局的时空演化进了研究,研究发现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空间重心始终以亚洲、欧洲为主导,辅之美洲和非洲,兼顾大洋洲;在方向上略偏东南,方向整体呈东—西走向。近 20 年来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经济重心主要在北半球的中低维度地区,椭圆的中心大致处于环地中海区域,个别年份会落在北非和中东区域。
(3)中国进口贸易受经济规模、人口规模、地理距离、金融危机、制度水平、贸易自由度等因素的影响。
GDP、良好的腐败控制、监管质量、法治水平和较强的政治稳定性、中国人口的增长等都有利于中国货物进口贸易的发展;较远的地理距离、金融危机、较高的贸易自由度及进口主要来源国人口的增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
(4)通过对代表性货物进口贸易的安全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入世”以来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如大豆、铁矿石、原油的进口贸易安全度整体较低。
五、参考文献
[1] 刘永贤,牛占文.中国进口贸易模式演变:1978-2017[J].经济体制改革,2018(06):5-10.
[2] 庄芮,杨超,常远.中国进口贸易 70 年变迁与未来发展路径思考[J].国际贸易,2019(04):34-45. [3] 王玉清.从出口增长奇迹到进口增长奇迹—1980 年以来全球进口贸易国别格局与中国地位的变化[J].南开经济研究,2004(02):3-11.
[4] 王宁,桑广书.中国天然气进口的空间格局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0,19(02):148-154.
[5] 程淑佳.世界原油贸易空间格局演进与中国原油进口空间格局优化策略[D].东北师范大学,2011.
[6] Shujia CHENG,Lanqi SONG,Xiumin LI.Research on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Crude Oil Trade.[J]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2014,5(1).
[7] 高道明.经济增长视角下的粮食进口贸易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8.
[8] 程中海,南楠,张亚如.中国石油进口贸易的时空格局、发展困境与趋势展望[J].经济地理,2019,39(02):1-11.
[9] 鄢继尧,赵媛,崔盼盼,唐文敏.石油安全视角下中国原油进口贸易时空格局演化分析[J].经济地理,2020,40(11):112-120.
[10] 赵德海,贾晓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贸易格局及其发展潜力分析[J].商业研究,2020(09):52-59.
[11] 张宏,丁昊,张力钧,方叶兵,张英卓.全球天然气贸易格局及中国天然气进口路径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06):1-5.
[12] 吴柏均.影响中国近代粮食进口贸易的诸因素分析[J].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01):111-127.
[13] 熊晓炼.我国进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108-112.
[14] Amelia U. Santos-Paulino,The Effe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Imports in Selected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Development,2002(30):959-974.
[15] 李海星.市场经济条件下进口成品油价格影响因素研究[J].南方经济,2003(10):25-27.
以上是经济论文的文献综述范文模板,可以参考完成自己的论文文献综述,如果你想了解论文写作的其他内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相关信息,如果你需要论文指导,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