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流媒体新冠疫苗报道的新闻框架分析——以《人民日报》“两微一端”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108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通过对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旗下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从2020年1月26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新冠疫苗报道与受众评论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探析新型主流媒体建构与新冠疫苗相关报道的特点。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新闻媒体论文怎么写

2019年12月,网络中流传与“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相关的信息,但因为相关主流媒体的失声,受众只能接收碎片化信息。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在央视发声,证实了“有人传人现象”和“有医务人员感染”。信息传播由此进入多元角逐的媒体表现阶段。随着疫情态势加重,我国全民进行了隔离活动,伤亡人数的增加以及隔离带来的孤独感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心理防线,个体卷入极度的恐慌中。在此情况下,1月31日晚,人民日报发布微博#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登上微博热搜第一名。由于信息发布者是人民日报、同时个体又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导致双黄连被哄抢。随后,人民日报发布微博称“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请勿抢购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人民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发布这条信息时正值人们对有效药物极度渴望时期,新闻框架与用词不准确,造成群众盲目抢购药物,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风险社会中人们对传媒的依赖性越来越深,一旦出现问题,现代社会就可能陷入高度紧张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混乱风险中。1新冠疫苗报道的效果,事关大众对疫苗的认知,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稳定。如果公众对新冠疫苗的信心彻底瓦解,疫苗接种率低下,整个社会将暴露在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之中,那将是公共卫生安全的灾难。
全媒体时代下,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数据,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的普及率达73.0%,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亿,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7.71亿。1同时,《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20)》指出,社交媒体成为疫情信息的主要传播渠道。主流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和重要的信息平台,长期以来肩负着传递政策方针、进行舆论引导与监督以及抚慰社会情绪的重任。尤其是在疫情期间,碎片化信息与谣言充斥着舆论场,受众越发依赖主流媒体的权威健康信息。主流媒体需要传递准确和详细的健康信息,减少受众的疑惑,促进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人民日报在2014年已完成了“两微一端”全媒体布局,由人民在线发布“两微一端”媒体融合传播排行榜中,人民日报多次位居榜首。因此,分析主流媒体人民日报融媒体中涉及新冠疫苗报道的新闻框架的优点与不足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子微博、子微信账号以及其他客户端平台众多,面对的受众有所不同,本研究只选取面向最广大受众的官方微博、微信与客户端,即人民日报微博、人民日报微信与人民日报客户端。
............................
1.2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论文以臧国仁的框架理论为基础,以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2020年1月26日-2021年9月30日)与疫苗相关的报道文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与话语分析法对人民日报相关的报道框架进行研究。首先文献综述梳理疫苗报道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二,研究新闻文本的宏观层次框架,对人民日报微博、微信、客户端中有关新冠疫苗的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倾向与报道体裁进行分析。三是通过探究样本的新闻图示进而研究中观层次框架。四是从报道形式、报道词频与引语来源来探究微观框架。第五,从受众的点赞量与评论文本梳理媒体的框架效果。最后是归纳与结论,并提出改善建议。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研究归纳人民日报融媒体中所建构的疫苗报道框架的特点,结合受众的反应和客观现实解释疫苗报道的建构方式,发现其报道新冠疫苗时存在的特点和不足,从而提出对应的建议,以期使新闻业界、政府机构与公众等正确认识新冠疫苗并宣传相关内容。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分为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正常情况下,新疫苗的研究与推广需要10年以上,在推进疫苗接种过程中,主流媒体的宣传不可或缺,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对人民日报融媒体中有关新冠疫苗的报道进行研究,促使媒体优化报道路径,从而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增强新冠疫苗的影响力,推进疫苗接种。新冠疫苗从研发、上市、推进接种不足2年,目前学界从新闻与传播视角对新冠疫苗进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疫苗报道的研究,为相关研究提供更多样的研究案例和观点启示。
...................................
第二章“两微一端”新冠疫苗报道宏观层次框架分析
2.1类目构建
本章研究以“篇”为内容分析的基本类目,依据高层次结构框架研究需要,对报道数量、报道主题、报道倾向进行类目分析,具体说明如下:
(1)报道数量
即新冠疫苗报道的数量。媒体对某个话题的重视程度可以从报道数量上窥见一二。新闻的报道数量统计能够使人及时了解事件发展趋势。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报道数量与频率越高,受众也会随之提高对话题的关注度,反之则越低。本研究以“月”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月份新冠疫苗报道的重点分布。
(2)报道主题
指报道的重点聚焦内容。通过梳理不同报道主题的占比观察新冠疫苗的报道议题布局是否有助于受众加深对新冠疫苗的了解。经过梳理相关文章以及穷尽性原则,本研究将新冠疫苗的报道主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同时对于主题的界定,以文字占比篇幅来确定。本文对样本综合分析后,将其分为以下九个类别:
“疫苗研究”,指政府与医疗专家公布的与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究进展有关的信息。“疫苗科普”,指对于新冠疫苗基础知识的科普。“疫苗接种”,指与呼吁和展现新冠疫苗接种相关的信息,包括接种剂数、接种人数、群众接种、政府官员接种等。“疫苗援助”,指中国大陆对港澳台与其他国家无偿的疫苗捐赠与科技共享。“疫苗合作”,指中国大陆通过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在疫苗研发与生产上的有偿合作。如其他国家购买中国大陆新冠疫苗。“疫苗公平”,涉及与“疫苗民族主义”以及疫苗分配相关的信息。“辟谣与表态”,指对新冠疫苗谣言与反华势力的污蔑进行表态与辟谣。“问题疫苗”,指与疫苗造假、疫苗诈骗等相关信息。“政策扶持”,指政府对于疫苗提供的政策帮助。如政府加大对疫苗的资金投入。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报道可能同时含有不同主题,针对这种情况,依据字数占比,选择篇幅占比最大的主题进行分析。
.....................
2.2报道数量:以疫苗动态为节点,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
媒体对于某事或者某个主题的报道数量反映了该媒体对于事件或者主题的重视程度。媒体通过报道频次的变化潜移默化地设置了媒体框架。自新冠疫情产生以来,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疫苗研发的进度时刻牵挂着人们的心。当疫苗研发成功后,如何接种、疫苗价格、疫苗的效果以及疫苗安全问题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日报承担着为人民传播信息、监督舆论的责任,因此面对人民对于疫苗的渴望与疑惑,人民日报旗下的相关媒体对相关议题进行了持续性多频次的报道。
通过研究发现,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围绕新冠疫苗主题进行了大量的报道,相关媒体的报道数量随着疫苗研发、上市、接种的重要节点错落有致的变化。总体而言,在2020年12月之前,相关报道的数量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2021年12月至1月,报道数量达到巅峰,2021年6月之后,报道数量呈螺旋下降的趋势。2020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微博与微信正式发布一则与新冠疫苗研究相关的新闻,极大地鼓舞了人心。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国家宣布新冠疫苗免费接种,两微一端对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报道达到了顶峰。此后至2021年9月,随着疫情的稳定以及疫苗接种人数增多,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对疫苗相关的相关报道热度开始缓慢下降。


新闻媒体论文参考

......................
第三章“两微一端”新冠疫苗报道中观层次框架分析........................................25
3.1新闻图式类目建构..................................25
3.2新闻图式分析.................................27
第四章“两微一端”新冠疫苗报道微观层次框架分析........................................33
4.1词频分析..................................33
4.1.1总词频分析:积极词汇占比高.............................33
4.1.2标题词频:不同平台侧重点不同................................34
第五章“两微一端”新冠疫苗报道框架效果分析......................39
5.1样本选择与类目设计..........................39
5.2受众关注度分析............................40
第六章“两微一端”新冠疫苗报道框架总结
6.1报道框架特点分析
6.1.1报道体裁以消息为主,及时传递党的政策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1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他指出,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人民日报》作为党报决定了其相关媒体的党性原则,人民日报的两微一端自新冠疫苗准备研发到接种,持续以“短、平、快”的消息报道了党中央和政府关于新冠疫苗的相关政策与态度。自2020年1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启动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研发至12月31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国家卫健委提出全民免费接种。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在这一过程中及时跟进,利用消息宣传党的政策,回应人民的关切。对于接种过程中的谣言,人民日报利用微博及时澄清,对于接种疫苗的注意事项,如不要带走棉签等科普知识人民日报也集中进行解疑答惑。5月人民日报微博刊发《外交部回应美方称中国黑客窃取美疫苗成果》《特朗普这回说漏嘴了1月11日已开始研发新冠疫苗》等微博消息站稳政治立场,坚决维护党中央与政府的权威。对于美国恶意囤积疫苗更是主动出击刊发短消息《赵立坚批美国疫苗浪费疫苗是朱门酒肉臭》。对于党中央呼吁抵制疫苗“民族主义”,促进疫苗公平合理分配等政策主张,人民日报微信多次展现中国与他国合作的消息,报道了10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中国疫苗,多国领导人公开接种中国疫苗的消息,坚定的做党的政策的传播者,社会正义的守望者。
.................................
结语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从研发到上市不到两年的时间,与以往其他疫苗不同的是,该疫苗的关注度比以往任何疫苗的都要高。2021年人民日报发布的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中,“疫苗接种”与“疫苗援助”榜上有名,足以见得新冠疫苗的关注度。由于疫苗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深且研发较快,致使公众起初对新冠疫苗的安全性表示质疑,起初我国疫苗的接种率并不乐观,才有了张文宏、钟南山等人在媒体上的喊话,部分地区甚至颁布“接种疫苗,送鸡蛋”的福利。新型主流媒体在对于健康教育进行宣传时,具有权威性,能够传递基本的健康常识与注意事项,增进公众对于新冠疫苗的了解从而促进疫苗接种率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旗下的微博、微信、客户端从2020年1月26日至2021年9月30日的新冠疫苗报道与受众评论进行内容分析与话语分析,探析新型主流媒体建构与新冠疫苗相关报道的特点。研究发现,人民日报两微一端对于新冠疫苗的报道存在以下特点与不足。第一,文本报道以灵活的短消息为主,聚焦党与政府的政策主张。在疫情期间,没有什么比有效的疫苗更能抚慰人心了,人民日报融媒体在我国疫苗研究有了重大突破、国家宣布免费接种疫苗的关键节点发布大量相关报道,抚慰人心。第二,不同平台联动,聚焦不同内容,增强报道的传播力与引导力。第三,报道形式多样,促进疫苗接种。在我国疫苗接种初期,为了尽早打开国门,恢复社会发展,人民日报融媒体构建灵活多变的报道形式,促进接种,如以文字+视频的形式借助医学专家的引语呼吁大家尽快接种、运用有趣的疫苗歌曲与健康码吸引群众接种,并且采用vlog的报道形式展现志愿者接种日记。在促进疫苗接种的过程中,人民日报聚焦疫苗接种,导致其他主题报道内容失衡。由于民间话语缺失、信息不全引发了一些负面评论。虽然微信与客户端可以精选评论,然而人民日报微博账号下由于负面评论较多而关闭评论的新闻很多,且集中在疫苗接议题类新闻上。短时间内,持续以“后果”类图示建构新闻,部分地区对疫苗接种采取“一刀切”的形式违背了国家卫健委颁布的“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削弱了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