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艺术论文,在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方面,笔者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对当代大众人群心理抑郁问题的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通过心理抑郁问题的成因和康复干预方式思考其创意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视觉整合设计方案,为后期毕业设计课题的实践创作提供了思路方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艺术论文怎么写
“抑郁症”近年越来越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尤其是青少年、大学生因抑郁症自杀的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据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中国,有超9000万的人患有抑郁症,且每年约25万人死于自杀,经后续官方调查结果显示,超半数的自杀原因是被抑郁症困扰,才导致的轻生[1]。这种心境障碍疾病已不再是简单的“心灵感冒”,而是能摧毁人生活甚至剥夺人生命的“重大灾难”。就2020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局长常继乐表示,现代中国社会正处于漫长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时期,人们面临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中国特色”式压力,导致国人的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我国居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人群逐渐增加,民众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世卫组织精神和物质滥用司司长谢加·萨克西纳博士曾说:“现阶段医学领域已经有治疗抑郁症非常有效的手段,但令人遗憾的是,能获得及时治疗的患者不到一半。”由于相关疾病知识普及的欠缺,公众对精神心理类疾病仍存在一些误解与偏见,很多患者及家属会产生病耻感,抗拒去医院,就诊率低,因此加大了治愈难度[3]。从抑郁状态到抑郁症需要一个过程,如果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一直没有看医生和开导自己,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出现[4]。由此可见,在这种境况下,帮助人们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科学防治心理疾病,提高对心理病症的认识了解,应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密切关注与探讨的关键问题。
........................
第二节 选题意义
人们处于不上进不努力就会被淘汰的现代社会中,人们都为生活努力奋斗,找不到情绪发泄口,得不到疏解慰藉的心灵,便成了抑郁情绪野蛮生长的沃土。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多数人正处于“心理抑郁”的状态。同时,艺术是以灵感和情感为特征来反映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越多接触正能量的视觉展示,积极的暗示也会帮助减轻抑郁情绪。
本次课题的选题意义:首先,运用平面设计专业相关知识,搜集查阅抑郁状态人群的相关特征和症状体现,将心理情绪特征可视化,以艺术的视角进行基于心理抑郁问题的视觉整合设计。从而使正遭受抑郁情绪困扰的现代都市人群,感到心灵关照,产生情感共鸣,尝试帮助他们走出内心阴霾,缓解抑郁情绪,唤起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信心;其次,希望引导公众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问题,及早意识潜在的心理问题,不断改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消除歧视与偏见,对身边正被心理精神问题困扰的群体多一份理解和关注。
...............................
第二章 心理抑郁问题的成因与应对
第一节 心理抑郁问题的成因
心理问题类型多种多样,情绪抑郁是心理问题中最常见的一种。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有情绪抑郁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抑郁情绪主要指人们出现的一种抑郁感觉,相比抑郁症来说,抑郁情绪会好很多。抑郁情绪其实是抑郁症的前身,是抑郁症的萌芽状态,虽然跟抑郁症的症状很相似,但却远远没有达到抑郁症的痛苦程度。造成抑郁情绪的原因有很多,以下主要从性格、社会、心理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
一、个体原因
中国心理学家陶庆梅,王华丽等人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抑郁与人性格中的完美主义有很大关系[1]。同时国外心理学家拉哈特和罗森布拉特运用抑郁体验量表的研究结果也显示,过分担心错误的完美主义性格特征是形成抑郁情绪的一个重要原因[2]。这类人群对任何事物都追求完美,他们对自己有非常苛责的标准,当苛刻的标准无法令其满意就产生一种摄取性抑郁。
很多典型的人格特质都会成为抑郁的易感性因素,这类人格特征大多是高度情绪化、边缘型的人格特质。从精神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还有一个易感人格特质:依赖型。依赖型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外界或其他人身上,这类人群迫切与他人保持一种亲密关系,但当亲密关系被打破或拒绝时,就会产生一种依附性的抑郁情绪。
.......................
第二节 心理抑郁问题的康复干预方式
抑郁症的治疗难度较大,因此早期出现抑郁情绪时,要积极采取方法缓解抑郁情绪。对于不同人来说,每个人的抑郁状态也不同,抑郁情绪的缓解方法也更为多元。这些方法不仅限于一些较为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如认知疗法、森田疗法、认知行为激活疗法等),在其他方面辅助疗法(如运动疗法、动物辅助疗法等)也对抑郁情绪的康复干预起到重要作用,以下从心理方面、生活方面、运动方面,全面梳理抑郁情绪的康复干预方式。
一、心理方面
1.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
认知疗法是20世纪中叶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疗法,通过转变错误认知,以达到消除负面情绪和行为的短期心理疗法[2]。其中Aaron Baker和Remy的认知疗法以及Meychenbaum认知行为疗法是代表性研究实验[3]。研究建议在生活中要积极调节个人情绪,多做正能量心理暗示,用乐观正面的心态面对生活,并学会表达自身情绪,对人、对事学会包容,从内心开始改变,释放正能量,学会倾诉,及时发泄情绪,缓解抑郁的状态。
2.不追求完美,拥有接受困境的能力
日本的慈惠会医科大学森田正马教授创设的“森田疗法”,又称为“禅疗法”,其秉持“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治疗理念[1]。此疗法的主要意义就是告诉人们,我们的幸福指数取决于自身心态,也就是说自身可以选择快乐,也可以选择不快乐,要学会为生命中遇到的人或事负起责任,学会接受自己的坏情绪,接受人生的事与愿违。不要总抱着受害者的心态去钻牛角尖和现实较劲,不仅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反而适得其反,顺其自然地接纳不完美的事情才是快乐的秘诀。
........................
第三章 设计助力心理抑郁问题解决的案例分析.......................... 10
第一节 视觉设计助力心理抑郁问题解决............................ 10
第二节 空间设计助力心理抑郁问题解决............................ 11
第三节 产品设计助力心理抑郁问题解决............................ 13
第四章 基于心理抑郁问题的视觉整合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以“瞧!这世界没你想得那么糟”为例......................... 15
第一节 调研信息整合............................ 15
一、设计功能需求分析......................... 15
二、设计风格偏好分析............................ 15
第五章 基于心理抑郁问题的视觉整合设计的过程与成果——以“瞧!这世界没你想得那么糟”为例............................ 24
第一节 设计思路.............................. 24
一、灵感来源............................ 24
二、设计思维......................... 24
第五章 基于心理抑郁问题的视觉整合设计的过程与成果——以“瞧!这世界没你想得那么糟”为例
第一节 设计思路
一、灵感来源
艺术论文参考
基于心理抑郁问题的视觉整合设计——“瞧!这世界没你想得那么糟”创作灵感来源于墨西哥纺织艺术家维多利亚·维拉萨纳的纺织拼贴作品,她作品中活力源于纱线未切割的方式,体现了超现实的审美,将色彩鲜艳的棉线缝制、绣在每张照片上的形式,通过奇特的色彩搭配和想法、构图,再现经典。
其次灵感也来源于个人经历,笔者本人也是广大抑郁情绪群体中的一员,经常因为没有达到预期或没有完成的重要任务而引起心理抑郁。并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大一部分的同龄人在现实压力面前,也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心理问题,于是研究从自身入手,探析大众普遍存在的抑郁焦虑情绪,思考表现抑郁情绪和现实美好世界结合的可视化设计。
...........................
结语
在本课题的理论研究方面,笔者通过查阅和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对当代大众人群心理抑郁问题的现状及总体发展趋势,有了一定认识和了解,通过心理抑郁问题的成因和康复干预方式思考其创意表现形式,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视觉整合设计方案,为后期毕业设计课题的实践创作提供了思路方向。
在毕业设计的实践方面,首先对调研信息进行整合分析,为后期设计实践环节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创作灵感。并对本课题的视觉整合设计作品的设计实践的原则和方法做了归纳和总结,在本课题的创作实践过程中,主要从四个阶段进行阐述说明。首先对设计思路进行大致的总结归纳;其次主要集中于视觉整合设计的主题表现和内容设计上,尝试插画和编织工艺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整合;第三阶段为海报增添行为互动亮点的探索阶段;最后为设计成果的展示部分。
本课题是针对表现心理抑郁问题的视觉整合设计的创新性研究,在调研基础上发现问题,创新设计思维,探索更加新颖的视觉整合立体海报形式。本课题结合受众需求,在充分注重用户体验及感受的基础上增加行为互动手法,对受众产生积极的引导,使艺术作品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反映社会问题,触动观众内心,做有美感、有内容、有思想的艺术作品。本课题认为对于现阶段国内视觉设计,尤其是传统海报设计来说,未来应该抓住时机,注重提高沉浸式互动、新颖性创意的特点,紧跟时代步伐,创新设计形式,努力将更优质的艺术品质传递给大众。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