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英汉交传中的注意力分配之英语研究——对纽约经济俱乐部系列讲座彼得·蒂尔座谈会上海分会场模拟会议的案例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3083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英语论文,本文以纽约经济俱乐部系列讲座彼得·蒂尔座谈会上海分会场模拟会议的英汉交传为分析案例,探讨了在英汉交替传译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问题,试图通过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得到相应的应对策略,实现在交传过程中各环节工作之间更合理的注意力分配。

第一章 交替传译概念与注意力分配模型

(一) 交替传译概念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也叫做逐步口译,根据 1986 年欧洲论坛“口译员与口译”会议所给出的定义,交替传译是口译员在演讲者说完演讲的一个部分或全部内容后,凭记忆或演讲时记下的笔记,以另一种语言将原演讲的信息传达出来的一种口译形式。(刘敏华,1993:3)
凯·道勒拉普(Cay Dollerup)在其《翻译研究基础》(Basics of Translation Studies)一书中将交替传译的过程用图表进行了清晰的示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交替传译就是译员将 A 语言演讲者所说的内容传达给 B 语言听众,再将 B 语言听众的反馈和话语传达给 A 语言演讲者,然后继续将 A 语言演讲者后续所说的内容传达给 B 语言听众,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直到任务结束。
从具体场景来看,交替传译主要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正式的会议类交传,包括各种座谈会、新闻发布会、商务谈判等场景,在这样的情境中,翻译内容往往较多,专业性更强,对译文的准确度和完整度要求更高,译员通常需要记录笔记,工作量相对较大;另一种是陪同性质的交传,包括展会、宴会、外事接待等,内容比较口语化,对于译员的专业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很多时候受场合限制译员不记录笔记,仅靠短时记忆对源语进行翻译。
.............................

(二) 注意力分配模型
注意力分配模型(the effort model)是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在其《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和模式》(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一书中所提出的。该模型将交替传译过程中的注意力分配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CI=L(Listening and Analysis) + N(Note-taking) + M(Short-term Memory) + C(Coordination) ,L 代表原文听辨,M 代表笔记记录,M 代表短时记忆,C 代表协调。
第二阶段:CI=Rem(Remembering) + Read (Note-reading) + P(Production) + C(Coordination),Rem 代表记忆,Read 代表辨识笔记,P 代表目的语产出,C 代表协调。(Gile,1995:179) 吉尔认为,人类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译员在交替传译过程中,处理任务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TR,total processing capacity requirements)不能超过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总量(TA,total available processing capacity),一旦超过,翻译质量就会受到影响,根据上述两个阶段的公式,可以得出:
TR≥LR + NR + MR + CR
其中,LR 指原文听辨所需要的注意力,NR 指笔记记录所需要的注意力,MR 指短时记忆所需的注意力,CR 指各任务之间的协调所需要的注意力。

同理,在第二阶段中,记忆、辨识笔记、目的语产出和协调所需的注意力总量也应小于等于译员大脑所能提供的注意力总量。
由吉尔的模型可以看出,译员在交传过程中,必须实现注意力在各环节任务处理中的合理分配,如果某一环节占用过多注意力,势必会影响其他环节的处理效果,如果没有给某一环节投入应有的注意力,那么该环节的处理效果也会欠佳,从而直接影响其他环节的处理效果。必须指出的是,由于不同译员自身能力之间有差异,并且每次翻译的内容和难度也不尽相同,因此不同译员在交传过程中各环节任务之间分配的注意力也会存在差异。
..........................

第二章 案例简介与分析

(一) 案例描述
本文采用案例为纽约经济俱乐部系列讲座彼得·蒂尔座谈会上海分会场模拟会议的英汉交传,模拟会议举行时间为 2018 年 5 月 11 日,原文时长 19 分 51 秒,译文时长 19分 20 秒。
在访谈中,主持人与彼得·蒂尔首先探讨了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多国发起的贸易战,引发了对于自由贸易和中美贸易战开战的可能性方面的探讨,并延伸到欧洲国家可能对美国实行报复性关税以及德美贸易现状等问题;然后探讨了在大型科技企业掌控市场的数字时代,是否应对其加强监管,以更好地保护用户个人隐私;最后讨论了加密货币问题,主要分析了比特币相比其他加密货币的独到之处,并将加密货币的强势崛起与当年的互联网泡沫进行了对比分析。
...........................

(二) 译前准备
一定的译前准备对于口译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碰到全新的领域和话题时,提前查询相关资料,熟悉相关词汇和表达,并对可能出现的专业术语进行总结,会对口译的表现水平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
在本次模拟会议上,笔者只提前十分钟拿到会议介绍资料,会前得以对访谈嘉宾彼得·蒂尔的生平以及职业路径了进行查询,大概了解了其所在的几个行业,虽然关于彼得·蒂尔对于具体事务的看法等信息了解不够深入,但对于其背景的粗略了解也对于后续的翻译工作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尤其表现为,可以结合译员常识与嘉宾背景对访谈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预判,在提及笔者不熟悉的领域时也由于事先有一定了解,不至于措手不及。
..........................

第三章 基于注意力分配模型的提升策略 .......................... 18
(一) 加快原文听辨分析速度 ............................. 18
(二) 基于分析增强记忆精简笔记 ......................... 18
(三) 信任笔记内容组织译文表达 ..................... 19
(四) 制定训练计划切实强化技能 .................. 19

第三章 基于注意力分配模型的提升策略

(一) 加快原文听辨分析速度
鉴于笔者在原文听辨分析方面困难较大,直接影响了后续的笔记和短时记忆,因此,提升听辨分析能力刻不容缓。
首先,要养成对听到的原文进行分析的习惯。在交替传译中,很多译员通常过于注重笔记是否完整、是否漂亮,却忽略了下笔之前先对原文进行分析。笔者也多次出现由于没有对原文进行分析直接记录笔记的情况,笔记太贴原文,直接导致在产出译文时笔记辨认困难,组织表达时也不顺畅,严重影响译文产出。因此,一定要强迫自己养成下笔之前对原文进行分析的习惯。

然后,要通过大量练习加快听辨分析速度。一旦形成了先分析再下笔的习惯,就可以开始追求速度。要加速听辨,必须保证过硬的听力能力,因此,一定要保证源语的输入量,多听、多读英文原文材料,熟悉句式和表达,并尽量熟悉特定话题会涉及的词汇和说法,以便快速听懂原文;要提升辨析能力,除了熟悉英语句式、表达中的逻辑含义,还要在听的时候紧跟上文内容,清楚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保证抓住行文的主线,这样既可以帮助把控全局,在大方向上做到心中有数,也可以帮助预测下文内容,进一步减轻脑力消耗,让翻译过程更加轻松顺畅。

............................

结语
笔者通过对案例——纽约经济俱乐部系列讲座彼得·蒂尔座谈会上海分会场模拟会议的英汉交传——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总结出了在注意力分配方面的三个主要问题,在原文听辨和笔记记录之间的注意力分配不够合理,同时,短时记忆和笔记记录也出现了相互干扰的情况,此外,在译文产出时还受到目的语语言组织能力不足的掣肘,最终译文与笔记和记忆均有出入。
针对这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发现要想实现英汉交传过程的顺利推进,并提升译文产出的有效性,需要制定应对策略不断练习,来实现交传过程中更加合理的注意力分配。具体来看,不仅要通过提升源语语言能力提升听辨效率、通过快速听辨分析加强短时记忆并简化笔记,还要提升目的语的输入和积累,并且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将各项策略执行落地,切实强化技能。
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处于英汉交替传译初级阶段的学习者而言,可以起到较好的引导作用,就算对于有一定交替传译基础的译员而言,在精进交传技能方面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当然,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是只研究了笔者个人的案例,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应对问题的各项策略可能在普适性方面会有所欠缺;另一方面是出于撰写论文的要求,不能事无巨细囊括所有问题类型,在案例研究中没有考虑到受词汇不认识、背景知识缺乏、译者耐力不足等方面问题对译文产出的影响,其中一些例子的出错原因可能也不仅限于文中提及的那一个方面,只是受该方面原因的影响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