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国外对教师话语的研究
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外早期对课堂话语的系统研究是对课堂话语模式的探讨。Bellacketal(1966)提出了对课堂话语描述的四步框架:建构步(structuring)-引发步(soliciting)-应答步(responding)-回应步(reacting)。Sinclair 和 Coulthard (1975)提出了课堂话语的 IRF 模式,即教师发起(initiating)—学生回答(responding)—老师跟进或反馈(follow-up or feedback),对后来的课堂话语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国外不少学者已经开始对教师语言进行潜心研究。如Chaudron(1977)分析了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反馈语言;Long(1983)对教师的课堂提问做了研究。到了 80 年代,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教师话语的语言研究方面。研究者们不仅对课堂教师话语进行了类型分析,而且还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Long, 1983; Chaudron, 1988 等)。这些研究从语言学的角度表明,教师话语是一种简短、简化、规范并在语音、词法、句法、语篇层次上经过修改的语言(Chaudron, 1988,转引自李华,2007)。与此同时,作为组织课堂活动的教学手段和重要工具,教师话语的功能性特征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大量描述和理解外语课堂的研究方法开始出现,“研究者主要依靠教育学家和社会学家使用的工具与技巧”(Nunan, 1991),更直接揭示了二语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展示了课堂互动(classroom interaction)的重要性( Allwright, 1984; Long, 1983; Ellis,1990)。因此,教师话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 80 年代末、90 年代初,一些学者开始从语篇分析、语料库分析、语言学及语用学角度对教师话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较有影响的有 Sinclair 1982; Chaudron 1988 及 Nunan 1991等)。研究范围涉及课堂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师话语的话语量、课堂的提问方式及类型、师生间的交互调整以及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反馈等等。90 年代,“教师研究”成为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一些学者开始“有责任地系统地研究二语课堂(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以进一步“提高对教与学的理解”(Crookes 1993)。
…………
1.2国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
就英语课堂研究而言,国内对教师话语的研究起步晚,近年来才逐渐与西方接轨。我国外语教学强调以教学内容和结果为中心,忽视对实际课堂过程本身的研究。国内对于教师话语的研究始于赵晓红(1998),她对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师话语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教师话语往往占用了 70%甚至是 90%的课堂时间。在外语课堂教师话语实证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大多采用话语分析方法、语料库分析的方法探讨有关英语教师话语的种种内在问题以及教师的课堂角色与学习者语言习得的关系。这些研究虽然覆盖面有限,但反映或部分反映了国内二语习得课堂的方方面面,为教师话语研究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可贵的依据(陈秋仙,2007)。在高等教育领域,周星、周韵(2002)通过课堂录音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话语量、交互调整、反馈方式等方面对“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大学课堂中教师话语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新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语言习得。汤燕瑜、刘绍忠(2003)从语用学的角度对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下教师话语的典型表现形式和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刘家荣、蒋宇红(2004)以描述性的方法对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师话语进行个案研究,对师生各自的话语量、语句的类型和长度、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功能,以及课堂语境中的话语权力分布及关系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咸修斌、孙晓丽(2007)采用自然调查的方法,从质和量两方面,从话语量、提问、交互调整和意义协商、反馈等方面分析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话语的交互特征,以及不同教材的使用是否会导致课堂话语特点的差异。
…………
第二章 主要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教师话语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 TT)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语言变体,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和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语言。Ellis(1994)指出,“在外语课堂教学中,为促使课堂互动和维持师生交流,教师将课堂中的语言在形式和功能上进行了适当的调整,这些被教师调整过的语言就称为教师话语。”Cook (2002)指出,“教师话语是教师在组织和从事英语课堂教学时所使用的一种授课语言,是教师在外语课堂上的话语量而不是学生的话语量,有时也称为教师式语言、教学用语或教学语言。”尽管不同的学者对教师话语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语言。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是一种有其自身特定形式和交互属性的特殊语言变体,它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更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话语的数量和质量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和学生的语言习得起着决定性作用。本研究将英语课堂教师话语(English Classrooms’Teacher Talk)界定为: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组织和从事教学活动时所使用的代表其身份的语言,主要包括教师讲授用语、提问用语、师生交流用语以及反馈用语,在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维持课堂互动方面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
…………
2.2 理论基础
Krashen 认为,可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语言材料难度应该稍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这就是他提出的著名的“I+1”理论。在 Krashen 看来,这种理想的可理解输入应该具有四个特征: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e)、既有趣又关联性(interesting and relevant)、非语法程序安排(non-grammatically sequenced)、足够的输入(enough input)(杨连瑞,2010)。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学习者只有通过吸收、加工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才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语言输出能力。外语学习是以学习者接受目的语输入为起点,通过运用目的语的各种活动,内化该语言体系。其中,语言输入是第一性的,是基础,否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不言而喻,没有语言输入,语言习得就不可能发生;另外,语言输入获得的多少对语言习得也会产生影响。在我国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话语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来源,在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因此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课堂话语的质量,合理调整和严格控制自己的课堂话语,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15
3.1 研究问题.......... 15
3.2 研究对象.......... 15
3.3 研究工具.......... 15
3.4 数据收集与分析........ 16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17
4.1 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使用现状..... 17
4.2 师生对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使用的态度和期望....... 30
4.2.1 学生对教师话语使用的态度和期望...... 30
4.2.2 教师对教师话语使用的态度和期望...... 36
4.3 研究主要发现...... 42
第五章 教学启示与建议 ......45
5.1 研究对中学师生英语教与学的启示...... 45
5.2 研究对改善教师话语和英语教学的建议....... 46
第五章 教学启示与建议
5.1 研究对中学师生英语教与学的启示
教师话语量方面:研究发现教师话语仍占据大部分课堂时间,教师仍主导着课堂话语权,学生的课堂话语时间受到了限制。但是学生对自身话语权和参与课堂的机会有较大的期望,因此,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话语时间,调整和控制自身话语量,赋予学生一定的话语权和参与课堂的机会。就学生自身而言,学生应集中精力,积极配合教师和主动发言,充分利用自己的话语权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教师提问方面:师生都已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提问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帮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促进语言输出。就提问问题的类型而言,展示性问题有助于检测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参考性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出和语言习得,调查发现尤其是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更希望教师多使用参考性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使用目的语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因此,教师因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选择不同的问题,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的比重。在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指定学生回答时应照顾到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多鼓励学生自愿回答,努力创造一个真实自然地语言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注意提问后的等待时间,Rowe 研究发现给予学生较多的思考时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入,回答问题的长度会相应增长,参与课堂交际的欲望和呼声会更高,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问题和学生的水平差异适当延长提问后的等待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以此增加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增强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结论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交际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话语就像连接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一座桥梁,其正确运用与否关系到课堂教学活动和师生互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既定教学内容和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信心和积极性也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对于英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和不同的教学情境不断改进和调整自身的课堂话语,增加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和使用目的语进行语言输出的机会,并通过教师提问、交互调整和教师反馈的形式和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不断对自身课堂话语进行反思,同时增强对课堂话语的使用意识和敏感性,更好地驾驭一堂课。本研究是对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描述性研究,目的是帮助广大英语教师更好地了解目前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的使用现状以及师生对于教师话语使用的态度和期望情况,以期对改善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和改进英语课堂教学有所帮助和启发,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学英语课堂教与学的具体效果。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