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一)问题提出
在政策上,国家出台了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相关政策,保障了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有效性。我国从 1949 年开始对教师职称进行认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教师职称评定已经从摸索阶段发展到了依靠政策法律评定的阶段,评选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教育人才,但是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发展相对比较慢,教师获得职称数量比较少。2015 年 6 月,国务院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同年 8 月,人力资源保障部颁布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就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的原则、内容、实施步骤和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保证《计划》能落到一线,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中,农村教师职称评定难以落地。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是职称评定中的短板,一直以来,农村教师职称评定标准都是按照城市教师来设置的,然而农村教师无论在机会获得还是在资格达标方面都处于劣势。同时,在实际的职称评定中,农村地区在职称名额分配方面存在不足,农村教师处于机会难获得、职称评定条件不符合等情况,以至于很多教师从事一辈子的农村教育工作也始终没有评上职称。在理论上,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理论支撑不足。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无论是在生活条件还是在个人发展上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所以在评定上农村教师职称与城市教师职称有一定的差异,相对城市而言农村教师职称被给予一定的倾斜,但在实际的评定的过程中,农村教师与城市教师的标准是一样的,只是有的省份对农村教师在职称上,多出了“在条件相同情况,偏远地区教师有优先权”,教师职称评定向农村倾斜缺少理论支撑,倾斜度也只给出了模糊的解释。从教育均衡角度来看,农村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为了提高农村的教育质量,应该多聘用优秀的教师,对于教师职称评定应给予一定的倾斜,才能引进和留住优秀的教师。在《计划》中,特别有一条关于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措施,强调职称评聘向农村倾斜,并减少了论文和外语等条件限制。因此,应立足实践经验,依据政策要求,深挖农村教师职称评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和针对性的建议并制定出对策,这对于职称评定在服务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二)文献综述
中小学教师职称问题由来已久,我国学者对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从中小学教师职称的研究成果中看,我国学者主要从评定模式、评价指标、岗位设置和评聘体制进行研究。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机制问题方面,井光进(2011)对山东潍坊的改革试点进行了跟踪研究,发现教师职称评定体制不健全,特别是教育职员在职称评定中体现明显。[1]赵丽娟(2012)就广西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实地调查发现,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评定机制不完善,其主要表现在以政府评价为主,学术管理行政化;其次是评定过程不够公正。[2]张园园(2014)对山东潍坊教师职称改革进行了研究也发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模式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管理行政化现象严重和评定程序不够公正。[3]赵永梅(2012)在对教师职称改革的研究中发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机制的存在滞后性,关于评定主体和评定程序上,有关文件表述得比较模糊,因此在教师评定过程中存在不规范性,最终导致评定结果的不公平。[4]丁晶晶(2015)对改革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进行了研究,丁晶晶发现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机制不够完善,评定过程缺少公平,缺少同行专业评定机制。
........
一、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概念及政策梳理
(一)相关概念
职称是区别科学技术人员等级的称号,是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的标志,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者学术水平的等级,也称专业技术职称。然而我国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职称还被赋予了职务的含义,职称概念也变得模糊不清。在职称概念研究上,我国学者主要分成了两大块,一部分认为职称就是职务,具有岗位性质。早在 1995 年,谢建方(1995)就提出职称是职务和资格的总和,只是一种荣誉称号,并不是管理称号。认为职称包含着职务与资格,既能体现了对个人能力与成就的认可,也体现出所属岗位的性质。[1]而萧宗六、余白(2001)则认为职称就是职务,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水平的评价和认可,并区别专业技术活学识、能力与成就的等级称号。[2]井光进(2011)认为职称是一种称号,代表职业能力等级,能反应出特定阶段的学术、技术、工作能力和成就,同时还具有岗位的性质。[3]肖丽琴(2013)认为职称是赋予个人现有知识水平、专业实践能力等级的称号,是个人专业化程度、实践水平的体现,能反映社会地位和行业认可程度,具有一定的岗位性质。[4]这一部分学者都倾斜于认为职称就是职务,具有岗位性质,也是对个人能力与成就的认可。另一部分学者认为,职称就是一种称号,对个人能力与成就的认可,与岗位、工资等无关。钟和军(2001)认为教师职称是教师任职资格与能力的凭证,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5]赵志鲲(2004)认为职称是对个人职业认可的称号,没有限额,达到标准就授予,中师享有,而且不与工资挂钩,不因地区、民族等因素有差异。[6]周长春(2006)认为职称是个人学识、才能和贡献的综合水平体现。[7]夏东慧(2007)认为职称是代表个人技术水平、学术水平、能力与成就的称谓。
..........
(二)相关政策
从建国后,我国就很重视教师职称制度,并先后出台了很多政策来保障教师职称制度的健康发展。从职称发展过程看,我国职称制度走过了曲折的路程,甚至文革期间职称制度一度停步,之后又经历了职称与职务概念的相互交替,但是职称制度始终是向前发展的。从职称改革发展的历程看,我国职称由萌芽期、调整重建期、规划发展期演变至如今的创新深化期,一直以来我国职称制度改革始终以 1960 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高等学校教师职务名称及其确定与提升办法的暂行规定》为基准。自建国至今,职称制度的改革一直发生着变化,由表 1.3 可知,在职称评定目标上,从 1960 年的“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到 2000 年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遴选优秀人才”,变化为如今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素质”,我们不难看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职称评定的首要目标,它与薪酬相互辅助,积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职称评定目的是遴选优秀人才,人才是社会生产力,筛选优秀人才是重要的工作,而职称评定除了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还能起到筛选人才的作用;最后,职称评定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师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所以,虽然经历了五十多年的变化,但职称评定为了保证教师的积极性目的没有变。
..........
三、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定问题的原因解析............26
(一)政策取向上的偏差...........26
(二)群体能力上的羸弱...........27
(三)保障机制上的缺失...........29
四、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改进策略...........31
(一)顶层设计,做到制度公正........31
(二)精准扶持,提升教师能力........33
(三)规范过程,细化评定环节........38
(四)综合实施,建立常态机制........39
四、农村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改进策略
(一)顶层设计,做到制度公正
职称评定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科学地设置评价标准,保证职称评定的质量。职称制度是建立在高校基础上,设置的标准也是按照高校的要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职称制度深入到基础教育,原来的标准也与现实不符合。古语有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不是从事科研活动,所以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教师职称评定标准。2015年出台的《关于生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进行了说明,要求要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注重师德素养、工作业绩、教育教学方法等,做到公正合理地实现教师评价。教师业绩评价是对教师完成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和任务的实绩,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工作表现和工作成效四个方面。[1]在职业道德方面,主要表现形式为爱心和责任。学习上教师要怀有一颗爱心去关心学生学习近况,生活上呵护学生身心使其健康成长,主要在在工作态度、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考查。同时需考查的内容还包括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等方面,把扎根农村几十年的奉献精神转为对职业的认同感、敬业精神和事业心。不仅认可了农村教师的奉献,也使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在职业能力方面,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占有较大的比重。教育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所必备的并随着从教时间的增加而发生质的动态变化而具有的核心能力及其组合,其中有核心能力群(提取知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和教学执行能力等)和外生能力群(教学效能感、教学个性和职业性向等)。[2]而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也赞同把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教师职称考察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从这两方面考察职业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提取知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执行能力、教学效能感、教学个性和职业性向等。在工作表现方面,应该考查教师出勤、班主任工作以及参与学校活动等,其中班主任工作应该作为一个考查的重要指标。在职称评定中,考查教师工作表现主要考查的是教师的班主任经历,却没有考查到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一层面,考查深度不够。所以,在这工作表现上,更应该考查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中做的工作,而不仅仅是考查教师的班主任经历。
..........
结 语
国家一直为教育的均衡发展努力,而教师职称评定向偏远地区倾斜也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体现。未来职称评定的重点将向农村转移,为了确保职称评定顺利进行,应该在职称评定的机会、条件、程序和政策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设计出更适合农村教师职称评定的方案,提供准确评价农村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工具。教师职称评定涉及的面广,内容也多,教师职称评定向农村地区倾斜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仅是对一个乡镇教师进行了调查,分析农村职称评定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其原因和解决方法,希望能给农村职称评定工作提供一点现实依据。同时,职称评定向农村倾斜是几年才被重视,其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解决的方法也是有待进一步研究,所以要实现在农村地区评出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专业教师,并把优秀教师留住在农村,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