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博士论文怎么写[优选模板]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987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管理会计博士论文怎么写?本文根据热门论文范例数据,为大家列举了3篇管理会计博士论文范文,可以多参考学习,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管理会计博士论文范文参考一: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研究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企业管理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处理企业现实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均衡是每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的课题,而生态环境管理作为均衡现实与生态环境的载体,自然而然地冲到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前沿。不容置疑,同企业其他管理一样,企业生态环境管理也需要会计。但目前的企业会计只能对那些可以被计量的东西加以确认,只是一种注重企业经济成功或效率最大化的传统会计。对于生态环境管理而言,如果会计所描绘的基本要素有所遗失的话,依此来作为行动和决策的基础肯定是具有误导作用的。现在的资源和环境危机实际上就是以经济成功或效率为衡量标准进行决策的结果。在相当大程度上,会计构成了这种成功或效率评价的主要基础,因为会计就相当于一个记分员,这个“分数”并没有考虑生态环境因素。资源和环境危机是我们传统会计处理方式下的一个必然结果,传统会计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理应承担着重大的责任。鉴于此,可以认为,传统会计已不能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建立适应企业生态环境管理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认识,本论文试图从生态经济系统这一研究视角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既能体现现代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先进性和超前性,又为企业环境管理的实践工作提供可操作性的指导。本论文在回顾和整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适当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环境管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理论,将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些基本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中,通过对现代管理会计方法的改进和与企业生态环境管理手段相结合,使企业在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等活动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企业生态经济效率最优和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本论文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既立足于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和总结,更着眼于现代管理会计的未来发展,力求本研究成果能对这一会计新领域的早日成熟有所贡献。全文共分为七章,各章的内容梗概如下:第1章介绍本文写作的现实背景和理论背景。简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逻辑结构及主要创新点与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交代。第2章主要考察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讨论了“生态环境”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并以此为基础,对管理会计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回顾,以探索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接着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现状分别进行分析和述评,归纳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然后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内涵进行透析,并设定了其所涵盖的基本框架;最后对几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探讨。第3章主要研究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框架。通过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框架中的理论基础、目标、特征、原则、内容等基本要素的梳理、阐释或重塑,本研究认为,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搭建了其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石;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目标是建立其理论研究框架的逻辑起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特征是构建其理论研究框架中的知识体系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原则是构建其理论研究框架时所需遵循的准则;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内容则是构成其体系运行的中介,主要包括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控制和业绩评价等三大领域。第4章主要探讨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中如何进行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首先对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风向标——环境成本的概念、分类和作用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以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成本评估作为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方法,并对此决策方法作了较为详细的应用分析;最后以具体的实施案例结束对本章的研究。第5章主要探讨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的一些基本理论、程序开发及方法。本章的思路是逐步阐述以下基本问题:第一,简要阐释了控制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的动因分析,并从生态经济系统角度阐释了成本控制的真正内涵;第二,以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内核,分析和阐述了开发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程序的可行性、特点、基本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第三,以产品生态设计作为一种前瞻性的生态控制方法,阐述了产品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资源、制造及弃置等阶段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生态设计的理论分析和案例分析。第6章主要研究在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活动中如何实施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业绩评价问题。在对企业的“三重盈余”业绩、环境业绩和经济业绩的概念及特点进行认识和考察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对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业绩评价(即进行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的内涵,紧接着讨论了两类应用较为广泛的业绩评价方法:单一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并对几种常见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然后对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方法做出基本选择,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企业环境业绩,功效系数法和综合分析判断法综合评价企业经济业绩。最后以制造型企业为例,着重对生态经济效率评价体系的框架进行设计,并分别构建企业环境业绩评价指标和经济业绩评价指标的参考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环境业绩综合评价模型,并予以初步应用。第7章主要分析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实施现状和相应对策。本章立足于我国现实,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寻求实证支持,旨在通过从客观的角度描绘出我国企业环境管理的现状及我国企业传统管理会计缺陷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促使企业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关注及实践,并花费一定的笔墨指出我国企业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构筑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系统顺利运行的支撑环境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有四:其一,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若干相关概念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和界定,以便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和理论研究框架。其二,对生态经济系统内涵进行了剖析,从而赋予可持续发展在微观领域的新内涵,为本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其三,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以利于后续研究的展开;基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成本评估的决策方法以及产品生态设计这一前瞻性的生态控制方法;设计了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系统的框架结构及评价指标的参考体系,并建立了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企业环境业绩综合评价模型。对于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系统的正常运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四,在应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讨论了构筑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系统顺利运行的支撑环境所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

1.4 主要创新点与有待深化研究的问题

2.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

2.1 “生态环境”的内涵及外延:与经济学的融合点

2.1.1 “生态环境”内涵透析与概念界定

2.1.2 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环境”外延的扩展

2.2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2.2.1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回顾

2.2.2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产生的背景分析

2.3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研究的现状分析

2.3.1 国外研究进展

2.3.2 国内研究动态

2.3.3 有关该领域发展趋势的简要评说

2.4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内涵分析

2.4.1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界定

2.4.2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概念的界定及基本框架设定

2.4.3 关于几个易混淆的概念

3.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框架

3.1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

3.1.2 生态环境价值理论

3.1.3 环境管理和控制理论

3.1.4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3.2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目标

3.2.1 生态环境责任:企业目标之一

3.2.2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内容

3.3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特征和原则

3.3.1 所具有的主要特征

3.3.2 所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3.4 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内容

3.4.1 从工作属性看

3.4.2 从视角特性看

4.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

4.1 环境成本: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风向标

4.1.1 环境成本的概念和分类

4.1.2 环境成本的作用

4.2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方法

4.2.1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

4.2.2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

4.3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决策方法之应用分析

4.3.1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评价之应用分析

4.3.2 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估方法之应用分析

4.4 实例分析:对Xerox 有限公司的包装生态设计的分析

4.4.1 Xerox 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4.4.2 包装生态设计的具体决策过程

4.4.3 对包装生态设计的决策过程的分析与评价

5.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

5.1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概述

5.1.1 有关控制的阐述

5.1.2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的动因分析

5.1.3 成本控制的内涵阐释:从生态经济系统的角度

5.2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控制程序开发

5.2.1 可行性分析

5.2.2 特点

5.2.3 基本步骤

5.2.4 应注意的问题

5.3 产品生态设计:一种前瞻性的生态控制方法

5.3.1 产品生态设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5.3.2 针对关键环节的生态设计

5.3.3 案例分析

6.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业绩评价

6.1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业绩评价的内涵阐析

6.1.1 业绩、评价与业绩评价的概念

6.1.2 基于生态经济系统的业绩评价的内涵

6.1.3 生态经济效率的内涵诠释

6.2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的方法

6.2.1 业绩评价方法的类型及内容

6.2.2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方法的基本选择

6.3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以制造型企业为例

6.3.1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系统的框架设计

6.3.2 生态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6.3.3 生态经济效率的评价

6.4 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的初步应用

7. 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实施现状和对策

7.1 我国企业对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关注度:问卷调查与分析

7.1.1 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7.1.2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7.2 我国企业实施可持续发展管理会计的对策:支撑环境的简要分析

7.2.1 政府层面

7.2.2 企业层面

7.2.3 学术理论界层面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1]环境成本的经济学分析[J]. 张亚连,罗莉. 统计与决策. 2006(12)

[2]企业环境管理的经济效益分析[J]. 谢创丰. 中国发展. 2006(01)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启示[J]. 胡钰,胡洪力. 商业时代. 2006(02)

[4]对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J].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 会计研究. 2006(01)

[5]社会责任:跨国企业的市场门票[J]. 张锐. 管理与财富. 2005(12)

[6]基于环境质量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J]. 张杰,李玉萍,景崇毅. 科学管理研究. 2005(05)

[7]环境会计研究述评[J]. 张亚连,刘晓善. 生态经济. 2005(10)

[8]基于清洁生产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探讨[J]. 孔莉萍,赵银德. 江苏商论. 2005(08)

[9]论环境会计的理论基础[J]. 张亚连,田冠军. 会计之友. 2005(06)

[10]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J]. 温素彬,薛恒新. 会计研究. 2005(04)


管理会计博士论文怎么写

管理会计博士论文模板范例二: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 ——来自管理层盈余预测、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与股价暴跌风险的实证证据

近年来,股权质押在中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股权质押是指出质人(资金融入方、债务人、股东)将其持有的上市或非上市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标的向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或自然人申请贷款,或者为第三方贷款设定质押的融资担保行为。与其他标的资产(比如固定资产)相比,股权具有流动性强和易于变现的特征,而股权质押具有不会稀释股东股权等方面的优势,因此,股权质押易受到股东和金融机构的青睐,成为解决中国企业“融资难”问题和扩展金融机构业务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中国特有的制度环境,采用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4-2015年的数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经济后果包括行为后果与市场后果两方面,行为后果又进一步包括管理层盈余预测、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市场后果主要是指股价暴跌风险),具体检验了上市公司层面因素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及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八章,各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动机、研究问题、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研究贡献及研究意义。第二章是股权质押概述、现状与文献综述。本章介绍了股权质押的基本概念、相关法律规定、国内外股权质押市场现状以及股权质押相关文献。第三章在控制了内外部公司治理和外部环境基础上,建立Logit、OLS和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考察融资约束、资产担保能力和信用等级对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决策和质押规模的影响。第四章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预测策略的影响,主要考察管理层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盈余预测消息性质、偏差、自愿性和及时性等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盈余预测策略。第五章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主要考察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盈余管理存在性、方式选择(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及特征(盈余管理的方向和幅度),并进一步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盈余管理行为。第六章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的持续、动态影响,采用会计稳健性指数(CScore)和Basu模型衡量会计稳健性,从横截面和时间序列角度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第七章检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并从盈余预测质量、盈余管理和会计稳健性三个角度分析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股价暴跌风险的中介作用机制。第八章概括全文的研究结论,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融资约束、资产担保能力和信用评级是影响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决策的重要因素;(2)管理层存在强烈的动机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发布“好消息”和“乐观偏差”盈余预测,从而帮助控股股东获得股权质押资格和更多的质押资金;(3)管理层的确存在为配合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行为,具体表现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正向的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行为,且控股股东预计质押规模越大,正向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幅度越高;(4)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能够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质押公司在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低于非质押公司和非质押时期,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仍低于非质押公司,但比质押前略有提高,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与非质押公司基于一致,但显著高于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即上市公司会计稳健性呈现出持续、动态的变化过程;(5)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上市公司股价暴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与非质押公司相比,处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期内的上市公司具有相对较低的股价暴跌风险,但控股股东解押后,上市公司的股价暴跌风险随即提高。这种“质押期内暴跌风险较低,解押后暴跌风险攀升”的情况进一步说明——管理层在控股股东质押前实施的机会主义盈余预测和盈余管理——是为保证上市公司在控股股东质押期间股价稳定运行、维持控股股东“控制权”以及推迟“股价暴跌”发生的一种“缓兵之计”。本研究所涉及到的管理层盈余预测、盈余管理和会计稳健性都是会计学科的总要研究领域和话题,管理层盈余预测属于上市公司表外信息披露范畴,盈余管理和会计稳健性则属于上市公司表内信息披露范畴,它们都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盈余管理和会计稳健性的本质区别在于,盈余管理是一种有目的的调节盈余的活动,而会计稳健性是一种内生于会计制度的财务报告机制(毛新述和戴德明,2009);二者的联系则表现为会计稳健性能够增加管理层的盈余操纵成本,因而能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而稳健性对于收益和损失的不对称确认原则(要求更及时、充分将“坏消息”确认为“损失”)却也为管理层低估盈余(特别是“大清洗”)的负向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与现有研究相比,本文在如下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创新:首先,管理层盈余预测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渠道之一,盈余预测类型和偏差会影响控股股东能否取得质押资格和质押融资额,那么,受控股股东控制的管理层可能会策略性地发布机会主义盈余预测来配合控股股东质押。本文首次讨论了中国特殊制度背景下的上市公司管理层基于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动机的盈余预测策略这一重大问题,弥补了现有文献的研究空白。其次,盈余管理常被管理层用来“粉饰”经营业绩,而目前还没有文献研究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前的盈余管理行为,我们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背景下的盈余管理的研究从“事后”拓展到了“事前”,进而可以丰富我们对于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理解,弥补现有文献的不足。再次,会计稳健性是一项重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了会计理论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本文首次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文献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完善和充实会计稳健性的理论体系。最后,尽管已有学者研究了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股价暴跌风险的影响(谢德仁等,2016),但尚未充分揭示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股价暴跌风险的机制,本研究对现有文献也作了有益的补充。因此,本文兼具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理论意义在于,本文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上市公司代理问题、“内部人”(控股股东和管理层)动机与行为、信息披露等相关理论的理解。现实意义在于,本文为资本市场监管方如何通过规范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来防范质押风险和保护质权人和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而维护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稳定提供了参考。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框架与内容安排

1.4 研究贡献

1.5 研究意义

2 股权质押概述、现状与文献综述

2.1 股权质押概述

2.1.1 股权质押流程

2.1.2 股权质押业务标准

2.1.3 股权质押法律规定

2.2 国内外股权质押现状

2.2.1 国外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现状

2.2.2 国内上市公司股东股权质押现状

2.3 文献综述

2.3.1 股权质押动机与影响因素

2.3.2 股权质押与管理层盈余预测

2.3.3 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2.3.4 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

2.3.5 股权质押与股价暴跌风险

2.3.6 股权质押的其他相关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3.2.1 融资约束

3.2.2 资产担保能力

3.2.3 信用等级

3.3 研究设计

3.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3.3.2 模型设定

3.3.3 变量定义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3.4.1 描述性统计

3.4.2 单变量分析

3.4.3 相关性分析

3.4.4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3.5 稳健性检验

3.5.1 改变股权质押变量和回归分析方法

3.5.2 改变回归分析样本和控制变量

3.6 本章小节

4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管理层盈余预测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预测消息性质

4.2.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预测偏差

4.3 研究设计

4.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4.3.2 模型设定

4.3.3 变量定义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单变量分析

4.4.3 相关性分析

4.4.4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4.5 稳健性检验

4.5.1 更换样本考察区间

4.5.2 更换盈余预测好消息度量方式

4.5.3 内生性问题

4.6 进一步研究

4.6.1 盈余预测自愿性

4.6.2 盈余预测及时性

4.6.3 对质押期内和解押后的管理层盈余预测策略的考察

4.6.4 盈余预测公告日前的市场表现、股权质押与管理层盈余预测

4.7 本章小结

5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1 股权质押动机与应计盈余管理

5.2.2 股权质押动机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

5.2.3 股权质押规模与应计盈余管理程度

5.2.4 股权质押规模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

5.3 研究设计

5.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5.3.2 模型设定

5.3.3 变量定义

5.4 实证结果与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5.5 稳健性检验

5.5.1 改变盈余管理度量方式和增加控制变量

5.5.2 改变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变量度量方式

5.5.3 内生性问题

5.5.4 会计准则变迁对股权质押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

5.6 进一步研究

5.6.1 盈余公告日前的市场表现、股权质押与盈余管理

5.6.2 股权质押规模、剩余质押空间与盈余管理

5.7 本章小结

6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会计稳健性

6.1 引言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2.1 股权质押前的会计稳健性

6.2.2 股权质押期内的会计稳健性

6.2.3 股权解押后的会计稳健性

6.3 研究设计

6.3.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6.3.2 变量定义

6.3.3 模型设定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6.5 稳健性检验

6.5.1 改变会计稳健性度量方法

6.5.2 内生性问题

6.5.3 会计准则变迁对股权质押公司会计稳健性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7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股价暴跌风险

7.1 引言

7.2 股价暴跌风险相关文献回顾

7.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1 股权质押期内的股价暴跌风险

7.3.2 股权质押期内股价暴跌风险的形成机制分析

7.3.3 股权解押后的股价暴跌风险

7.3.4 股权解押后股价暴跌风险的变化机制分析

7.4 研究设计

7.4.1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7.4.2 模型设定

7.4.3 变量定义

7.5 实证结果与分析

7.5.1 描述性统计

7.5.2 相关性分析

7.5.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7.6 稳健性检验

7.6.1 改变回归分析方法

7.6.2 内生性问题

7.7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8.1 研究结论

8.2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研究成果

外审意见及修改说明

参考文献

[1]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开发支出会计政策隐性选择[J]. 谢德仁,廖珂,郑登津. 会计研究. 2017(03)

[2]盈余持续性、公司治理与股价崩盘风险——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杨棉之,李鸿浩,刘骁.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2017(01)

[3]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会提升股价崩盘风险吗[J]. 沈华玉,吴晓晖.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1)

[4]信息披露质量与股价暴跌风险[J]. 叶颖玫. 会计论坛. 2016(01)

[5]控股股东股权质押是否影响审计师定价策略?——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张龙平,潘临,欧阳才越,熊家财. 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6(06)

[6]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等于“掏空”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公告的实证分析[J]. 吴静. 经济论坛. 2016(08)

[7]融资需求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J]. 徐朝辉,周宗放. 管理评论. 2016(07)

[8]Re-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ownership structure on financial reporting: Evidence from share pledges in China[J]. Zhizhong Huang,Qingmei Xue.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2016(02)

[9]大股东股权特征与股权质押:基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分析[J]. 王新红,李妍艳. 商业研究. 2016(06)

[10]股权质押与大股东双重择时动机[J]. 徐寿福,贺学会,陈晶萍. 财经研究. 2016(06)


管理会计博士论文范文参考

管理会计博士论文范文模板三:能力观视角下我国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研究 ——来自于高科技上市公司数据和长三角地区高科技企业问卷检验

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历了时代变迁、体制改革和新经济环境挑战等。如何有效评价计划经济时期的特色管理会计,或者有效评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引进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经验快速发展的管理会计,尤其是如何评价当前扑面而来的新经济技术和管理需求挑战下的未来我国管理会计,将成为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国内外文献涉及到工具绩效评价、整体绩效评价和战略事业的发展评价的多个领域。通过梳理相关文献,论文提出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概念和组成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能力观视角的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内在关系:(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三种评价模式,认为能力观评价模式最符合现代新经济发展趋势;(2)通过预算管理工具对动态能力观诠释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合理性进行了实证检验;(3)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三维能力发挥作用的过程机理;(4)从非正式视角考察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的改进逻辑,证明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的存在性和对正式控制的互补效应;(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基于样本企业不同生命周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本论文的创新主要有:(1)比较了资产观、资源观和能力观理论,论证了能力观视角MA有效性评价理论是符合现代MA发展趋势和要求;(2)基于能力观理论,论证了MA三维能力结构和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完善了MA有效性评价和改进的内在逻辑;(3)在能力观理论下,提出了MA有效性评价双重属性的要求,提升了有效性评价功效;(4)梳理并界定了MA有效性评价概念和外延,为MA绩效问题做了基础理论的工作。研究结论有助于评价管理会计有效性转向能力视角的探索;有助于探析我国高科技企业管理会计能力的形成效应;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和规范建设中,关注管理会计正式工具功效性的同时,不能忽略非正式控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效应,更不能忽视环境变化对工具背后能力转换的要求。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

1.4 涉及本论文的相关概念界定

1.4.1 管理会计有效性评价(management account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1.4.2 管理会计能力(management accounting ability)

1.4.3 管理会计非正式控制(informal contro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1.4.4 管理会计正式与非正式控制匹配(match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 control of MA)

1.5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述评

2.1 MA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1.1 关于MA绩效概念范围文献

2.1.2 关于MA工具绩效评价文献

2.1.3 关于整体MA绩效评价文献

2.2 MA战略评价的相关文献述评

2.2.1 关于西方MA战略评价文献

2.2.2 关于我国MA战略评价文献

2.3 能力观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3.1 能力理论文献

2.3.2 动态能力理论文献

2.3.3 能力观与MA能力文献

2.4 非正式控制理论的相关文献述评

2.4.1 管理控制中的非正式控制理论文献

2.4.2 非正式控制与MA文献

2.5 结论与启示

第三章 MA有效性评价与能力观提出

3.1 我国企业MA发展与有效性评价必要性

3.1.1 我国企业MA发展历程

3.1.2 MA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

3.2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3.2.1 MA有效性评价的概念提出

3.2.2 MA有效性评价概念的外延

3.3 MA有效性评价的内容组成

3.4 MA有效性评价的三种观比较与能力观的提出

3.4.1 MA有效性评价三种观的比较

3.4.2 基于能力观MA有效性评价的提出

3.5 本章与后续章节的内容衔接

第四章 MA能力观遵循性的实证研究

4.1 问题的提出

4.2 理论模型和基本假设

4.2.1 理论模型

4.2.2 预算管理与组织绩效

4.2.3 预算管理与MA能力

4.2.4 MA能力与组织绩效

4.2.5 环境动态性的调节效应

4.3 样本和研究方法

4.3.1 研究样本

4.3.2 变量计量

4.3.3 结构方程模型

4.3.4 信度和效度检验

4.4 实证检验结论

4.4.1 相关性分析

4.4.2 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能力观下MA三维能力结构的实证研究

5.1 问题的提出

5.2 MA三维能力关系

5.2.1 动态能力并列观

5.2.2 动态能力阶层观

5.3 研究模型的重新确立

5.3.1 对修正模型的再检验

5.3.2 环境变量的调节作用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控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

6.1 问题的提出

6.2 MA的非正式控制概念的提出

6.2.1 MA非正式控制含义

6.2.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相互关系

6.3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的动态能力体现

6.3.1 两种控制与学习能力

6.3.2 两种控制与整合能力

6.3.3 两种控制与重构能力

6.4 MA非正式控制存在性与关联性的实证检验

6.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4.2 研究设计

6.4.3 多元回归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能力观下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匹配关系研究

7.1 问题的提出

7.2 MA非正式与正式控制关系与匹配类型

7.2.1 MA的控制匹配类型

7.2.2 匹配的模型构建与基本假定

7.2.3 不同匹配下高科技企业正式和非正式控制的相互作用机理

7.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7.3.1 动态能力与能力重构理论

7.3.2 MA的两种能力表现

7.3.3 生命周期对两种能力匹配的要求

7.4 研究设计

7.4.1 变量定义

7.4.2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7.5 多元回归分析

7.6 本章小节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

附录:本研究的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1]生命周期视角的管理会计正式控制与非正式控制的匹配关系研究——来自沪深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曾祥飞,陈良华,祖雅菲. 南开管理评论. 2018(05)

[2]阿米巴模式下的管理会计理念、方法与创新[J]. 黄贤环,吴秋生.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8(08)

[3]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管理会计——导入、变迁与发展[J]. 冯巧根. 会计研究. 2018(08)

[4]管理会计应用现状调查与思考——基于163家企业的调研数据[J]. 陆玉文. 财会月刊. 2018(11)

[5]新三板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发展现状探析——以中海阳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 崔婕. 财会通讯. 2018(13)

[6]管理会计价值创造的历史演进与逻辑起点[J]. 谢志华,敖小波. 会计研究. 2018(02)

[7]环境不确定性、管理会计工具整合与企业绩效[J]. 姜洪涛,王满.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2)

[8]预算沟通:动因、形式与效果——基于中国企业深度调查的经验证据[J]. 刘凌冰,孙振,韩向东. 会计研究. 2016(07)

[9]管理会计工具及应用案例——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标杆管理及应用[J]. 邓德强,吴迪希,李萌. 会计之友. 2016(14)

[10]组织控制与信息安全制度遵守:面子倾向的调节效应[J]. 陈昊,李文立,陈立荣. 管理科学. 2016(03)

以上是管理会计博士论文范文样本,如果你了解更多关于论文写作的资料或者注意事项,可以在本网站查阅;如果需要论文写作的帮助,可以在线咨询。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