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案例有吗?本文将以护理论文为例,为大家分享一篇开题报告的范文样本,标题是“农村饮水安全供给的制度研究”,具体详情如下。
一、论文开题报告基本框架
论文开题报告一般由以下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院校都有固定的开题报告模板,可能有所差异,大家可以参照各自学院的要求进行写作)。具体内容如下:
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2.研究目标及内容
3.研究方法
4.论文大纲
5.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6.预期成果及可能的创新点
7.论文工作计划
8.参考文献
二、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张应良(2004)等认为,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是实现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服务功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当前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就是要突破传统的以工农分治、城乡二元为基本特征的供给制度,建立起城乡一体化或均等化的供给制度。农村饮水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公共产品之一,更应该得到有效和高效供给。
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的宏观政治背景,对农村饮水有效供给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长期只注重城市而忽略农村的二元体制,不仅导致农村公共产品缺失,而且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此,国家一再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均等化,缩小饮水方面的城乡差距尤为重要且任重道远,早在 2014 年习近平就提出“不能将饮水不安全问题带入小康社会”。从此以后,每年的中央 1 号文件都从不同角度对农村饮水作出安排,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要求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在 5 大类 22 个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中对农村饮水提出了明确要求:2020 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83%,2022 年达到 85%(见表 1-2: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主要指标)。2019 年 4 月 16 日习近平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首次把农村饮水纳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中,指出“还有大约 104 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没有解决,全国农村有 6000 万人饮水安全需要巩固提升”,强调“如果到了 2020 年这些问题还没得到较好解决,就会影响脱贫攻坚成色”。水利部为此专门编制了《水利扶贫行动三年(2018-2020 年)实施方案》,要求在 2020 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2020 年 3 月 6 日,习近平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分析脱贫攻坚面临的困难挑战时再次强调指出:“有的地方安全饮水不稳定,还存在季节性缺水”,要求“饮水安全扫尾工程任务上半年都要完成”。2020 年 8 月 21 日,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在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按照现行标准,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这标志着农村饮水大建设时期即将结束,农村饮水工作进入了重要转折期。
其三是现行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缺陷导致市场失灵、供给失效,这为创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制度体系提供了平台、创造了空间。前面讲到,经过近 40 年努力,我国已投入 1.5 万亿元在广袤农村新建了 1100 多万处农村饮水工程,覆盖近10 亿人次,解决了大量农村饮水问题。然而,由于农村供水工程点多量大面广,千人以下工程数量众多,达 1098 万处,占农村供水工程处数 99%以上,服务人口占 31%,其中不少是农村居民利用水井、水窖、水塘等自我供给,其水量和水质均难以得到保障,尤其是遇到干旱年景,部分地方还引发地方病,给当地百姓生产、生活带来影响,甚至威胁生命安全。据水利部组织的大规模暗访统计,相当多的农村供水工程运行机制不健全,44%的工程不收水费,49%的工程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只能低标准简易运行,农村人口和大牲畜因旱缺水问题还大量存在(见图 1-5:1991-2017 年我国因旱缺水人口和大牲畜情况)。而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对农村饮水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饮水安全保障已经成了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提升的基础性内容。如何创新制度改进广大农村面临的共同难题,化解当前农村饮水工作面临的困境,确实需要在理论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1.1.2 研究意义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名符其实的世界性问题,自 1990 年以来,约有 17 亿人口已获得了安全饮用水,然而因经济低迷、资源匮乏、环境变化、管理不善及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全球还有 8.84 亿人仍然没有获得安全饮用水,几乎所有这些都来自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其中 84%生活在农村地区(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也报道,全世界有 7.68 亿人在 2015 年无法得到安全的饮用水;每 6 人中就有 1 人无法满足联合国规定的每人每天 20-50 升淡水的最低标准(《 联 合 国 世 界 水 资 源 发 展 报 告 》, Launch of United Nations World Water Development Report,2018)。《联合国 2018 年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目前全球有19 亿人口生活在水安全无保障的地区,到 2050 年这个数据可能提高到 30 亿,在水质量方面,全球有 18 亿人口在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饮用水。《联合国 2020 年世界水发展报告》指出:全球还有 22 亿人口缺乏安全的饮用水。
为此,全世界都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工作,2000 年 9 月联合国首脑会议上由 189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千年宣言》(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MDGs)承诺:
“到 2015 年将无法持续获得安全饮用水和基本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减半”。2015 年9 月联合国 193 个成员国通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这是继《千年发展目标》后指导 2015-2030 年全球发展工作的纲领,17项目标中指出:人人享有清洁饮水及用水是我们所希望生活的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预计到 2050 年,至少有 1/4 的人可能生活在受到周期性或反复缺少淡水影响的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承诺要“确保所有人享有水和环境卫生,实现水和环境卫生的可持续管理”。
依托中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工程,探讨和构建一种能供世界各地能使用的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分析模型,并提出制度创新的思路,本研究所体现出来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就十分明显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农村公共产品科学界定提供新思路。如前所述,一种产品是否是公共产品,不是与生俱来的,尤其是兼具“公益性”和“经营性”的产品,应该分时段、分区域、分数量界定,在一定范围内是公共产品的,超过一定时间限制、区域界限或数量限制以后,可能就不是公共产品了。
(2)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分析提供新框架。以中国农村饮水的现状出发,找到制约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核心制约因素,从而构建新的供给分析框架,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武器。
(3)为化解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困境提供新路径。依据新的分析框架,找到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基本规律,分析其失效的根本原因,为化解问题找到科学的路径和方法。
(4)为农村饮水工程立项与管理提供新依据。农村饮水工程的立项与管理应该以能否有效供给为基础?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供给?这是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只有破解了供需双方的制约因素,才能实现农村供水工程的供给均衡和供给有效,才能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和农村的发展需要。
工程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按照“卡尔-希克斯标准”对农村饮水制度进行改进,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视角剖析农村饮水的根本属性,构建农村饮水市场分析模型,通过模型推演找到农村饮水的基本类型以及影响农村饮水市场有效供给的关键因素,揭示这些因素对市场有效性的影响机理。为实现研究目的,主要内容设计如下:
第一是理论分析和研究问题的界定。主要是借助公共产品理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等对农村饮水供给的概念、特征、属性进行分析,提出和界定研究的问题。
第二是对现行供给制度的绩效判断。通过对我国农村饮水工程供给制度的变迁梳理,揭示现行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的内在机理,从而为农村饮水供给制度创新找到路径。
第三是创新农村饮水供给制度体系。针对农村饮水制度存在问题,按照“卡尔-希克斯改进”思路,按照“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原则,创新农村饮水工程有效供给制度安排,并制作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决策树,为政府高效、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四、研究方法
(1)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视角,本研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重点是“卡尔多改进”思路探讨农村饮水供给制度的创新,解释我国现行农村饮水工程供给低效甚至失效、无效的制度根源,揭示农村饮水有效供给的制度逻辑,从而构建农村饮水供需分析框架。
(2)比较分析方法。通过横向比较或纵向比较找到经济事物或经济现象内在的运行规律和发展变化趋势,其目的是为创新制度找到科学依据。本研究中,横向比较主要是对不同地区、不同物品的供给状况进行比较,包括城市饮水与农村饮水的比较,农村饮水与农村教育、交通、文化、卫生等的比较;纵向比较主要是对供给制度前后的变化,从制度变迁中找出制度演变轨迹,分析现行制度缺陷,为提高制度创新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创造条件。
五、研究结论
好的制度改进或创新能够释放“制度红利”,增加社会总福利,更大限度地实现制度主流目标。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高速增长和农户收入的提高,还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不变价计算,1978-1984 年农业总产值增加了 42.3%,其中 46.89%来自新农地制度所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基本解决了 10 亿农民的温饱问题(罗必良、凌莎,2014)。本文针对我国已投入 1.5 万亿元建设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近 50%存在不可持续问题,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体系,其主流目标是:彻底解决 1100 多万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有效供给问题和近10 亿农村居民的基本饮水需求。值得说明的是,制度体系创新没有与存在的问题一一对应,其原因有二:一是制度创新需要综合施策,不能头疼医疼、脚疼医脚,见子打子、就事论事不能系统解决问题,二是目前制约农村饮水安全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工程型缺水已经不是主流问题,因此类似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的制度不需要创新,或者创新的迫切性不足。总结前面的分析,本文初步取得了以下 3 个方面的研究成果。
分区治理是破解农村公共产品治理失效的有效方式
农村公共产品存在大范围的治理失效问题是有目共睹的,之前虽然有不少专家提出公共产品的先后时序问题,但没有给予统一的判断标准,大多是根据实地调查而排序,这就造成排序情况受调查样本影响而千差万别。本文结合我国农村交通、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产品治理的实践和发展历程,按照覆盖范围和缺失危害程度标准,提出了农村公共产品分区(ABCD)治理理论,有利于确定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治理的科学时序,作为一个统一标准,适合各个地区和时期,只是阶段性任务不同而已。按照这个理论体系和标准设计,农村饮水安全处于覆盖范围最广、缺失危害最大的 A 区,具有优先保障地位。
同时,按照供需关系和市场原则,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市场进行分区(ABCD),划分了市场和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职责界限,既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对无效需求、有效需求的市场有效部分划分给市场,政府不参与不干预;又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对有效需求的市场失灵部分,由政府履行主体责任兜底保障。
据此分区治理理论分析,强调提出农村饮水安全基本需求部分(acC)在农村公共产品保障中的特殊地位。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分区治理后,有利于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增加政府责任、在开放供给中增强市场活力。这一理论创新回答了“农村饮水安全究竟是不是公共产品?”“究竟该谁保障供给?”等基本问题,为破解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市场失灵是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供给的基本特征
本文依托经典的市场有效性分析模型,结合农村饮水本质属性和阶段特征,首次构建了融“价格控制”和“供求干预”为一体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分析模型,为准确分析和科学判断农村饮水安全市场有效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分析工具,为政府介入农村饮水市场提供了政策支撑。
利用新构建的分析模型对农村饮水安全市场可能存在的所有情形进行分析,科学区分和准确把握了市场有效和市场失灵的真实情况,为划分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中政府和市场边界提供决策依据,并找到其中存在的基本类型、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和类型,为政府创新制度、改进供给提供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在分区治理理论指导下,通过构建的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市场分析模型,把农村饮水安全需求分解为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分别定性为公益品和市场产品,公益品的供给责任交给政府,市场品的供给责任交给市场,从而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中的职责边界,在减轻政府负担中压实政府责任、在增加企业责任中促进企业发展,把原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独木桥”路径变成宽阔的“双通道”:一方面激励和带动更多的市场主体和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工程的融资、建设、运行、管理、维护、监督等工作中来,把当前政府承担的压力分解和传导到各个方面,进而彻底摆脱现在面临的种种困境。另一方面,通过城乡水价联动联调机制提高广大百姓的支付能力和参与积极性,通过“专用水票”需求侧补贴制度弥补企业成本回收不足部分,从而在用水户和供水工程中形成稳定的市场链接机制,确保农村供水需求持续有力、供水市场平稳有效。同时实施“阶段水价制度”可增加饮水工程的市场收入,通过市场内部交叉补贴弥补政府补贴不足,实现先富带后富的功能。“决策树”型流程图与农村饮水安全分区(ABCD 和 abcd)治理理论完全匹配,确保饮水市场全覆盖,确保政府市场无缝衔接,杜绝因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出现“缺位”“越位”“错位”等现象,为破解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市场的“泛市场化”和“泛公益化”问题提供依据和支撑,避免农村饮水安全走农村交通、教育、卫生等之前探索的曲折道路。
统筹推进是创新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的必由之路
制度创新可以释放制度效应促进发展,但创新制度必须统筹推进形成体系,不能见字打字就事论事,更不能缝缝补补形成制度缺陷或造成制度打架。本文把这个任务作为主体部分,也是重中之重,在分析三个层面、38 个现行农村饮水安全制度基础上,创新了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制度体系,其中包含 7 个制度,形成了闭环的制度体系。其基本关系如图 9-1 所示,其中红色部分为制度目标,黄色部分为 7 个核心的创新制度、绿色部分为“双通道”责任体系和供给途径,红色虚线连接部分为农村饮水安全价格体系。这个制度体系具有以下功能:一是在左右关系中彻底厘清了政府和市场在农村饮水安全供给中的职责和边界,杜绝两者相互揽权和推责。坚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确保资源配置和工程供给的效率,包括政府保障的基本饮水需求部分也坚持市场原则和利用市场手段,表现为农村饮水安全市场价格体系的形成;也明晰了政府在农村饮水安全有效供给中的核心任务和实现路径,表现为公益水价的确立和需求侧补贴制度的建立。同时确保政府和市场有效互动,表现为以价格为纽带的农村饮水安全市场链接机制的形成和“双补贴”机制(政府专用水票补贴+市场内部交叉补贴)的建立。当然政府是否给予需求侧公共财政补贴,要按照“决策树”规定的流程来决定:只有在农村居民基本饮水需求范围内出现市场失灵时才启动。二是在上下关系中厘清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关系,杜绝了层层分解任务变成层层推卸责任。三是在内外关系中形成了完整的农村饮水安全价格体系,明确政府、供水主体、用水户三者在水价保障中的分摊机制,确保工程的基本收益,有利于已建工程的良性运行和有效维护,表现为全成本水价中心地位的确立和运行中的措施保障。通过制度体系创新系统回答“百姓可用多少水?该付多少费”“政府应尽什么责?该补多少钱”等长期困扰发展的基本问题。 当然,要完全构建起这个制度体系,需要彻底破除当前农村饮水安全制度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带来的思维惯性、利益刚性和行为惰性,需要打破近 40 年来农村饮水安全的“受益者不是决策者、决策者不是受益者”的错位格局,需要彻底改变农水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决策偏好和路径依赖,需要完善中央、地方和基层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的责任系数,需要重新配置政府、市场、百姓三方在农村饮水安全事务博弈中的话语权重,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调适和很大的决策勇气。
博士论文开题报告
六、论文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 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 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 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 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 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 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 论文答辩
以上是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的相关内容,如果想了解更多论文写作资料,可以随时在本网站查阅,如果想寻找论文写作帮助,可以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