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写作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一大难题,其论文存在着较高的难度,较长的写作周期,还有在创新,写作规范等方面有着比较高的要求,因此一般完成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博士论文难以完成不仅体现在内容写作上的高要求,同时对于学生安排时间的能力也有所考验,不少学生正是因为对时间的把控存在问题,因此难以完成好论文,或者花费了更多不必要的时间,下面笔者就来说说什么时候准备博士论文最合适,供大家作参考。
什么时候准备博士论文最合适
一、文献综述:关键词——功夫!
写作博士毕业论文,首先要做文献梳理的工作。不客气地说,现在博士生论文的选题,几乎没有是“前无古人”的,这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存在本质差别。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看看前人是如何思考的?有什么结论?这看上去是个笨功夫,但做过了,就知道,其实是“捷径”。
那么,是不是罗列了几百篇著作或文章就是文献综述?当然不是。成功的文献综述有三个衡量标准,一是建立了最为权威、最为完备的资料索引,从中可以看到,这个研究领域最早的论文是谁写的,最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哪些,最新的论文是哪篇;二是掌握本领域研究的所有观点,所有争论的焦点问题,以及所运用的方法;三是指出了现有的结论与研究方法存在哪些问题,还有哪些不足,这才是论文写作的起点,是创造性劳动的起点,是提出真问题的起点!
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到哪里找文献。拜网络之福,现在查找文献简单多了。除此之外,我仍然主张还要查找比较权威的教育杂志,如《教育研究》、《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教育研究与实验》、《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新华文摘》等,这些杂志几乎都有三十年以上的历史。
二、学科扫描:关键词——学者
至今为止,人类知识是分门别类的,而知识分类是以学科来体现的,从事学科研究的是人,是各个领域的学者!学科扫描的对象是谁?当然是扫描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权威、学者。
首先要清楚知道本学科、本领域比较权威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目前在研究什么问题,迅速进入学科前沿!这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科意识,了解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另一方面,也是建立人际学术联系的过程,是与学者、大家“神交”的过程。博士论文盲评是送到哪里评?是研究生院吗?根本不是,最终是送到学科同仁或学科权威处评审。你不了解他们,文章既不引用他们,也不反映他们的研究成果,如何打动他们?如何说明你读了书?如何让他给对你的论文有好印象?
其次是确定所研究问题的学科领域,即学科定位!有的问题属于单一学科,但更多的问题属于多个学科。比如,“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这个主题,属于知识论、认识论领域,在教育学当中属于教师教育;“教育的生命尊严及其文化实现”(仅从字面上理解,且不论其命题是否成立)这个问题,属于教育基本理论,属于伦理学、政治学和法学;“学校德育制度情境中的文化冲突”,属于德育论,社会学、文化学……确定核心学科后,就要从相应的学科方法、学科理论与学科视野来对所研究的问题再次定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学科定位,在论文写作时就可能出常识性笑话!比如政治哲学中早已有海量般地关于社会公正的研究成果,但教育学者研究教育公正却知之甚少,或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他,就会把某个人物比如斯特劳斯当作“顶峰”,把某一个时期的论述当作“最终真理”。结果如何,不言而喻!
三、问题聚焦:关键词——逻辑
博士论文不同于教材,不同于专著,不以体系完备为根本追求,不以科学普及、知识普及为目的,而是以解决问题为追求!十几万字的博士论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必须用最简短的一句话来概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能够做到,就说明可以开题了;否则,开题的时机未到。
当然,问题也有两个层面,一是学科水平的问题,二是个人水平的问题;一是真问题,二是假问题。作为博士论文,要解决的是学科水平的问题,是学术共同体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而不是个人不知道的问题。所谓的创新,是指解决了学科层面的问题。
在聚焦问题的过程中,关键是不要犯逻辑错误。这需要用逻辑这把“剪刀”对论文中心问题“动手术”。有的博士生开题报告中,分不清研究的对象与研究目的,混淆主次,颠倒种属,倒果为因,倒因为果……诸多问题,皆因缺乏逻辑分析所致!
四、方法准备:关键词——可行
开题报告中,博士生们习惯罗列出不少的研究方法,三五种方法是常事。其实,方法并非越多越好!不客气地说,方法多了,反而会导致论题内在的紧张。比如,调查得到的数据与理论分析的结论冲突,或者调查与不调查区别不大,流于形式,等等。实质是问题决定方法,关键在于方法要有可行性!
对研究方法的一般区分是:质的研究方法与量的研究方法。前者以现象学、解释学、建构主义为代表;后者以实证主义为代表。质的研究方法适合研究这样的问题,第一,不成熟的概念或前人未提出的概念;第二,价值问题或意义问题;第三,特殊事件或特殊现象;第四,研究的对象无法量化。总之是比较抽象、特殊、意义、探索性问题。量的研究方法,是通过教育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规律,从而确实变量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原因,指导教育实践。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
由于教育问题的客观复杂性,实证方法的运用存在诸多限制;对于博士生来讲,主要有时间限制(对全日制博士生而言,论文开题之后的写作时间只有一年时间;在职的博士生,表面上时间似乎较长,但能够集中精力来写作的时间并不多)、对象限制(教育研究对象,比如师生的发展变化有一个过程)和资源限制(实验学校、班级以及调研学校、师生等都是有限的)。有的博士生在开题报告中雄心勃勃地宣布,要访谈一百人,做得到吗?或者说,他根本不懂访谈调查!
如果决定要开展实证研究,比较好的是开题时就拿出访谈提纲(列出要访谈的具体问题)、调查问卷(成形的调查问卷),以及详细的研究计划(时间安排)。如果做不到这些,那说明开题准备不充分,还不能开题!
写博士论文多长时间
正常情况下,一篇博士论文应该花多长时间进行撰写,小编认为,需要4-6个月时间。
1)整体框架设计,小编觉得需要2个星期。论文的框架很多人认为意义不大,其实是很重要的,只有框架设计好了,才容易往框架里面添砖加土,看看现在的那些高楼大厦的建设方案。
2)更新文献综述,大约需要2个星期。博士论文开题之前确实已经做了一次文献综述分析,然而,三年后,各个方面都发展了,也因此,需要把近2年来他人的一些最新工作加进去。如果是熟手,我估计2个星期能够解决这一章的内容。
3)博士论文主题章节5章,每一章平均需要2个星期。通常情况下,博士论文会包含实体部分5章左右。这里面,有一些章节可以把发表过的论文为基础进行充实,而有一些章节的内容需要重写。试想写一篇小论文的时间,怎么也需要2个星期以上,所以,2个星期写一章博士论文,也算很快的了。
4)结论、参考文献、格式整理等其它小项需要2个星期。很多人认为格式、参考文献等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如果要做到很精致,还是需要花时间的。”
5)导师第一轮修改,大约需要2-4个星期。我自己写的东西,如果给了导师,通常会要求2个星期内返回。如果没有返回,肯定会见面就催的。即使如此,由于他们学生很多,工作事项很多,不给他们2个星期以上时间,他们真的是很难返回的。
6)通常情况下,博士论文需要修改3轮以上。这个需要4个星期以上。当然,这个和导师的要求有关,有些导师放水,一次都不改就让提交了,也有些导师非常严,需要相互反复修改N次。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导师要求,如果在某一页纸发现有三个地方能够继续修改(包含语言),则返回自己继续修改。
博士论文写作建议
每天坚持,保持惯性
如果同样是20个小时,一种是每天4个小时坚持五天,一种是两天每天10个小时,前者效率会比后者好很多。写作是需要形成一种习惯的。如果每天都能有写作的时间和规律,每次需要切换到写作状态的时间所需更短。
其实每天坚持,保持惯性这一点我自己做的也不是特别好——在我刚开始读博的一年中,就有过一次因为找不到选题方向而长期停止写作的状态。而且我发现了自己是那种放假玩只能尽情玩,同时想要学习只是美好幻想的人。所以我一年中的两个月时间可以说是没有写论文的。而让我有些无语的是,放假回来以后进入状态,甚至于逼迫自己在电脑前静下心来都是困难的。因为经过长时间的停滞,想要突然一下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是不大可能的。每次大的停滞总是需要花时间又从零开始,积累效率。因此到后来,我吸取了一些身边人的经验,结合了自己的写作效率时间段,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式进行论文写作,也就是每天都安排一些时间出来固定写作,中间不要有长距离的空隔和中断。并且在每次停笔的时候,记住自己写到了哪里,明天或者下一次应该从哪个方面接下来写。给自己的一个小笔记能够成为下次重新获得灵感的线索。
就这样,让写作成为生活常态,且保持一种惯性,一旦惯性开始,就不要轻易丢掉这种惯性。
与人作伴,同写互助
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或者一个学习的社区,并且争取在这个集体里汲取别人的经验和教训、聆听各种资源策略。这是一个学习的社区、平等交流互相帮助的地方:一方面,写作中心安排了成功写完毕业论文的前辈们介绍他们的经验:用的是什么reference 软件,什么写作软件,如何安排写作进度,如何跟导师沟通,遇到瓶颈怎样处理……他们都毫不吝啬传授了自己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并且再三强调因人而异,我们大可以尝试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另一方面,找一些已经开始、写了一段时间论文的同学们进行交流。因为如果身边有人同样为着博士毕业论文而奋斗、笔耕不倦会让我觉得很安心,大家互相鼓励,一起进步。我喜欢和学者一起交流,不光是听别人的意见反馈,有时候说着说着,自己的思路也被点亮了。能够把一个问题先说清楚,写下来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
因此,建议大家也找到写作的伙伴,一方面是一起的努力和陪伴,一方面也是互相交流、说出想法。当你觉得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时候,动力是很足的。
劳逸结合,懂得调整
每个人都有瓶颈期和写累了的时候。如果说可以自律、逼自己一下,度过了也就度过了。如果到了看着屏幕就想吐、看着书本材料就头疼的地步,那我真心建议可以暂停一下,休息一下。写博士论文就想跑一场马拉松,掌握节奏很重要,千万不要因噎废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身体健康,跟进营养,同时注意调整,劳逸结合。
我知道坐在电脑面前写论文弄久了会脖子肩膀手腕酸痛,所以我经常坚持去打羽毛球,一个星期能够有三到五次,即可以思想上放空,也可以眼睛远眺,还可以拉拉筋、舒展一下身体。每次打完球大汗淋漓的时候我都有一种畅快不已的感觉。我也会一两周去跳一次街舞,自己的脑子得到了休息,身体也获得了锻炼。每个人各自喜欢的放松方式不一样:我身边朋友有人爱游泳,有人喜逛街,有人看电影,有人做饭菜,有人唱歌儿,有人爬山……我特别相信一句话:学的时候认真学,玩的时候放肆玩。我觉得哪怕写论文很辛苦,也一定别忘了给自己放松休息。机器用多了也需要保养滴油,更何况是人的身体呢?劳逸结合才能够跑好跑完马拉松,才能写好写完你的毕业论文。
如果你很辛苦了,累得不想写了;或者刚刚完成一大章节,想犒劳一下自己了,都可以去休息放松一下,丝毫不要有罪恶感和内疚感。你就边休息变想:磨刀不误砍柴工,会玩的人才会学哈:)劳逸结合、懂得调整才能细水长流,攻克下“马拉松”一般的毕业论文。
博士论文写作可谓是对学生能力的多重考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是写好论文的最基本前提,论文写作更多考验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当然还有一点极其重要,就是学会写作时间的安排,写作情绪的调节,具体该怎么做,相信大家看完全文之后就会有所了解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