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这两点,轻松完成博士论文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71 日期:2023-06-27 来源:论文网
“恭喜你,我们的决定是全票通过”。听到答辩委员会公布的结果,我为期三年的海外博士研究生学习完美结束。虽然在写论文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最后都一一克服。我想自此以后,学术论文写作对于我来说再也不是难题,在这里特别感谢导师对我的严格要求。现在我把自己的写作心得与经验写下来,分享给正在为博士论文苦恼的朋友们。这些见解可能适用性不是很广,但如果能带给你灵感或者启示,我写文章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题目怎么定,研究设计怎么做,量化亦或是质化研究的操作等等技术性问题已经有很多文章介绍过,本文主要想谈一谈思维和手段。正如长期战争要区分“战略”和“战术”一样,博士论文写作也同样有自己的“道”和“术”。完成博士论文对于所有的博士生来说,都是一场和过去的自己的战争。在这个过程中,对自己的思维、资料和数据收集和分析、心理调适、甚至“三观”等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因此,要想“能打仗,打胜仗”,必须心中有“道”,手中有“术”。
心中道,亦可道
时间,时间还是时间。除了美国的博士项目因为课程安排的缘故,往往到第三年才能开题,整个时间会长达五六年之外,一般的文科博士项目在三到四年之间(理科项目的自我不可控因素较多,在这里不赘述)。但是,依然有很多同学不能按时毕业,这其中,除了自身能力之外,很多都是缺乏时间观念导致的。
读博士前要对自己的时间分配根据学校学系的培养计划做一个大致规划,特别是有发文指标要求的同学,更需要着手准备。文科博士一般没有课题组、实验室的概念,也不如理科博士需要经常性的汇报,这就需要同学们更多的有自律精神。外部就业市场风云变幻,早些毕业肯定是有就业优势。因此,不要畏惧毕业,要不断告诉自己抓紧时间,要在个人一天有效的时间里做最有产出的事情。
没有十全十美的论文。这条和上一条的关联程度很大,有些同学之所以迟迟不毕业,是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找到更多的数据,做更多的访谈,这点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因为此而延长毕业时间,似乎得不偿失,这一点既需要和导师进行沟通,也需要自己适当的对自己的预期做出调整。
以研究为职业的人从不会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博士论文的完成也仅仅意味着你在研究的道路上刚刚迈步,今后完全可以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文章,直至可以发表,无论是通过论文还是书的形式。更何况,还有些研究者经常性的变换自己的研究领域,博士论文也更是只意味着起点,而不是终点。以研究为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把职业要求和自身终身学习合二为一。因此,“写到老,学到老,改到老”是常态,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走出去,更要回得来。在博士写作的期间,应该积极出去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自己的研究,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当写作进入死胡同的时候,有时候一两句评论意见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天地。不要怕自己的文章是半成品就怯于交流,博士生作为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在会议上亮相既是获得研究反馈的好机会,更是让学术共同体认识、了解自己研究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个绝好机会。
当然,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回得来”。要树立“你的研究没有任何人比你更了解的”自信。会议中的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去吸收,否则大量的评审意见,甚至相反的评审意见的涌入很容易让我们迷茫,而导师就是你的同盟,要多和导师沟通,不断为自己的研究注入强心剂。当然,笔者也见过非常嫌弃自己学生的导师和怯于寻求导师的同学,笔者只能对他们寄予同情。
手中术,要有数
尽早确定题目。相信每位同学在开始博士学习之初都是带着自己的研究计划开始自己项目的,但原始的研究计划很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被否定。因此必须要及时和导师沟通,尽早确定题目,尊重博士论文写作的客观规律,才能开展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数据收集,从而为按时完成论文打下基础。
笔者申请博士项目的研究计划在第一学期末便遭到了否定,因此笔者集中第二学期的时间,寻找现实问题,查阅文献,反复与导师沟通,最终在第一学年行将结束之时确定了选题的大致方向,之后几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收集了所需要的数据,用大半年的时间完成了论文的初稿写作。可以说,如果题目不是较早确立,笔者也很难按时毕业。笔者的同学中也有到第二学年结束才确定题目的,但是延期毕业也成为了结果。
不要打开太多话题。文科类的博士论文平均在十万字左右,哪怕仅仅介绍一个社会现象,也要把前因后果内涵外延都要加以介绍。而在描述性统计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挖掘,比如折线图里这个下降要不要解释,饼状图里那个占比过高需不需阐述。如果对于所有的特征都进行解释,想必工程量会十分浩大,甚至会把作者引入另一个主题,使得最后文章显得散乱。
因此,必须在写作过程中要分清文章结构的主次,哪些是必须要解释的,哪些则可以留待后续的研究。笔者在答辩的时候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评审之一要求我解释为什么不对描述性统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解释,我的回答就是和本文主题联系不大,可留待后续解释,得到了评审的理解。
提出概念要大胆,设定范围要小心。作为要为人类知识发展做出那么一点点贡献的博士,似乎博士论文最后不提出个什么概念就无法完成这一神圣的使命。必须要承认,用三五年的经验观察就提出一个概念显然是会有漏洞的,但是,学术的进步不就是在这些大胆的尝试中实现的么?我们可以大胆提出一些概念,而评审们对此一般也会比较宽容。笔者在结论一章中所提出的概念并没有在答辩中受到很多的关注。
当然,不能因为我们是“初生牛犊”就可以拿起嘴来就说,一个概念的提出必然是有其适应性的,需要对提出的概念的适用范围加以限制,否则一个什么都可以适用的概念也意味着哪里都不适用。
博士论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便是纯写作过程不长,但之前为此所进行的准备也将是漫长的。正是因为写作过程的漫长,更需要我们进行心态方面的建设,并落实到写作的实操之中。希望通过此文,能够帮大家在漫长的写作过程中给自己找到一点惬意和方便。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