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本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状况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当下人口老龄化的上涨,加之生活水平的不断的上升,AF的高发生率和高致残率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心理负担,生存质量下降,面对AF患者当前的治疗和护理现状,对房颤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干预迫在眉睫。
1前言
1.1研究背景
1.1.1心房颤动的流行病学现状
护理论文怎么写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指心房丧失了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为最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它是目前临床上越来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之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且它的发病通常由阵发性到持续性,最后演变为永久性[1]。心房快速的颤动使之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进而导致心室率紊乱,易造成心功能受损以及心房附壁血栓形成。临床上根据房颤的分类繁简不一,迄今为止最常用的分类方式是根据房颤发病频率和持续时间将之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8-1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们年龄的增加,房颤患病率逐渐上升,最近的流行病学数据己证实:“房颤正在全球流行”这一情况[5]。据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房颤的患者人数逐年上涨,目前已经达到了335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约每一千人中就有5到6人患有房颤,在40岁以上的AF患者中,男性的患病风险为26%,女性达到了23%[2],有研究显示AF的发病率及患病率与年龄成正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则越高,且具有性别差异性,据相关文献报道各年龄段男性的发病率均高于女性[3-4]。有研究显示,在年龄小于55岁的发病率在0.1%左右,然而当年龄大于80岁房颤发病率则达到了9%[4]。国内外文献均表明了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而,在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共同攻克的难题,房颤等慢性疾病的管理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考验也是任重而道远。
.............................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连续护理的概念及现状
在20世纪30年代,关于医院与社会健康服务机构合作参与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在国外就有文献报道,可将此视为连续护理的雏形;连续护理这一相关概念和定义首次被提出大概是在1947年。国内关于连续护理(continuous nursing)的定义是以护士为主导的,将患者自住院期间到出院后都能得到持续性的护理,此过程主要包括在住院期间的个体化诊疗和护理、出院宣教与指导、家庭相关指导以及随访调查等过程,通过实施一系列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能够从医院到家庭得到专业连续的护理[39]。连续护理是通过专业化的服务从医院拓展、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使三者之间的医疗资源有效结合,直接地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健康指导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其具有个性化与针对性的特点[40-42]。尽管多项研究已经表明了连续护理在急诊、糖尿病、儿科、心血管等慢性疾病方面的有效性[43-47],但仍存在参差不齐、有效性、安全性不一致、个体差异明显等问题。
由于AF患者病程较长、而且病情容易反复出现,多数患者常在出现并发症后才引起对此疾病的重视,对此已经严重影响了AF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不仅给患者及家属造成了较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致其焦虑和紧张,而且患者自身也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常规的AF护理模式在住院期间对患者加强宣教和指导,但患者出院后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与监督,容易对自身病情的疏忽,最终导致病情加重,缺乏了出院后的衔接指导,连续护理的干预可有效弥补此处的空缺。有研究证明,连续护理注重患者回归家庭的持续随访与指导,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预后有很好的促进作用[47]。
.....................................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岳阳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房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2.1.1纳入标准
(1)符合2019年《心血管疾病防治指南和共识》中房颤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者能够与研究人员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3)经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4)在岳阳市区及周边居住,主要包括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
2.1.2排除标准
(1)不能耐受抗凝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者;(2)干预期间出现严重并发症者;(3)由于其他原因提前自行退出者;(4)近期行心脏介入手术或其他外科手术者;(5)有认知功能障碍或有重大疾病史;(6)确诊为阵发性房颤。
.................................
2.2研究方法
2.2.1抽样及分组方法
本研究以岳阳市某三甲医院心血管病房为研究场所,连续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符合条件的房颤患者进行研究。以患者入院证填写的床号为依据,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式,在硬币的一面写上一病区,另一面写上二病区,通过抛硬币正面朝上的则为对照组,另一组则为观察组,(两个病区在收治的疾病种类、就诊人数、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等方面基本一致)。
2.2.2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调查表
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姓名、住院号、联系方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医保类型、居住状态以及患病史、家族史、月收入情况、睡眠情况、抗凝药的服用情况和有无并发症等等,以上内容均在听取有关专家教授意见的基础上和在导师的指导下自行研制而成。其详见附录2。
(2)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
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于1970年由美国学者Fleischer和Kearney对Orem的自护理论研究而来,此量表主要包括四个维度的内容,有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巧和健康知识,主要采用Likert 5分评分法进行评分,一共43个条目,此量表总得分为172分,总得分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呈正相关,总得分≧114分示为高水平,得分57分-113分示为中等水平,˂57分示为低水平[58],此量表的效度为1.0,Cronbach’s为0.86-0.92,详见附录3。
(3)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
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它是主要是用来评价服药行为的状况、不依从的原因和时间限制等对患者服药行为的影响调查,但此问卷对所服用药物的种类相关性不是很大,通常可被当作普适性量表,主要用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的测量,是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服药依从性测量问卷。此问卷共包含8个问题,满分为8分,分数越高代表服药依从性越好,8分为依从性高,6-7分为依从性中等,<6分代表依从性低;≥6分示为依从性良好,即可视为依从,<6分被示为依从性差,即可示为不依从。我国学者司在霞等[60]对汉化后的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结果Cronbach's a系数为0.81,表面效度10,重测信度为095,信效度良好。本研究的预调查Cronbach's系数为0.74,详见附录4。
................................
3.结果……………………………20
3.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0
3.1.1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20
3.1.2其他基本资料比较结果………………………21
4.讨论…………………………28
4.1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分析………………………28
4.2研究对象其他评价指标比较…………………………28
4.3连续护理对AF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29
5.结论…………………33
4讨论
4.1一般资料分析
4.1.1一般情况分析
此次研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指数、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医疗支付类型、家族史等比较结果P>0.05,表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本次研究的75例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69.54±11.72)岁,可以看出心房颤动患者年龄构成比多为老年人,这与黄从新[66]等针对房颤对不同地区的患病率的结果相同,年龄超过60岁的患者患病率和死亡率是60岁以下患者的4-5倍[88],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有关[92]。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机能下降,新陈代谢和身体抵抗力的下降[75],增加了其并发症的发病几率。同时,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及心理健康方面相较于男性受损更严重,需要引起患者和护士的重视[68-70]。本次研究的患者主要是男性,虽然抽取样本含量较少,但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的结果与全球人口研究数据相吻合[93],原因可能是与其发生机制有关,但目前暂没有明确的证据男女性别发病率差异化的原因[95]。收入过低也成为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心理压力的重要因素,此次研究中还发现,此次研究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对象大多BMI指数是>24的患者,近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肥胖的比率也在不断攀升,通过查阅文献,肥胖可导致左心房重构通过各种机制,使得房颤的发生风险增加[67-70],最近,越来越多专家共识认为肥胖已经成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71-73],一项关于运动训练的研究估计,大约五分之一的病例显示房颤的心肺适应性可归因于超重[71-76],由此可见,肥胖增加了发生房颤的风险,这需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对肥胖患者应加强房颤相关知识宣教,对患者无并发症期进行早期干预,有必要依据患者的病情和接受能力与重视程度积极进行知识培训和加强人文关怀等。
护理论文参考
....................................
5结论
1.心房颤动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得分、Morisky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多处于中等评分,因此医护人员应多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自我护理水平,给与患者人性化、个性化照护与指导。
2.通过从医院、社区和家庭紧密联系的连续护理为心房颤动患者提供了规范、有效、连续的指导,对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提升,并且对其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有了一定提升,对临床护理干预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