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护理论文,本研究提示医院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尽早发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高风险人群,并通过弹性排班、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减少急诊科护士不良情绪,改善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第一章前言
1.1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
健康中国建设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护理人员需要面对日渐繁重的工作任务,接受昼夜颠倒的轮班制度,使护理工作者承受着较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研究表明,护士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高发的人群,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4.2%,36.3%。
急诊科是医院的特殊科室,是现代医院急、危、重患者诊疗体系的首要环节,具有工作节奏快、疾病种类复杂等特点。急诊科护士作为一线工作者叭常常需要护理多种类型的患者,承担紧急抢救及多种治疗任务,导致急诊科护士经常超负荷工作K,进而使急诊科护士承受比普通病房护士更大的压力,如未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就可能引发应激反应,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等。有学者针对87名急诊科护士、83名普通病房护士的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的发生率都高于普通病房护士,这一结果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但这些研究均为小样本研究,研究对象大多仅来源于1-4家医院,目前尚缺乏该群体焦虑、抑郁情绪的较大样本的研究。
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威胁护士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对护士的日常工作和护理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关注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不仅可以帮助护理管理者识别高风险人群,也能为护理管理者实施临床干预提供有效靶点,帮助急诊科护士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情绪,更好地服务患者。
........................
1.2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与焦虑、抑郁情绪
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大型综合医院作为优质医疗资源的集中地,依然人满为患。急诊科是救治危、急重患者的主要场所,通常无法预料其患者的数量,且就诊患者大多病情复杂、危急,需要急诊科护士迅速实施抢救及治疗任务,这样的工作性质和特点使急诊科护士承担了过重的工作责任及工作量,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研究指出,工作负荷是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基于工作要求的应激源,主要用于反应个体的工作强度,它关系到工作人员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工作表现。
护士的工作负荷是指护士在工作时间内需要完成的工作总量,可以分为专业及非专业护理活动两类。其中,专业护理活动是指为病人提供的专业照护服务,如针对病人的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等。非专业护理活动主要指护士参与的不需要专业技能的活动,包括协调、卫生、运送等工作。一项在比利时15家综合医院急诊科的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时间压力和身体需求比医院一般科室护理人员更大,工作负荷较重。工作超负荷不仅会影响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甚至可能使护士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目前国内外研究对急诊科护士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存在不足,仅有少量国外研宄从医护人员最主要的工作特点即工作负荷入手,探究工作负荷现状及其与护理质量的关系,缺乏研究关注工作负荷对护士自身心理健康的影响。考虑到我国特殊的医疗环境,以及急诊科护士工作的特殊性,有必要探讨我国急诊科护士工作负荷与其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
第二章文献综述: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的研究进展
2.1焦虑、抑郁情绪的概念
焦虑是指个体预期到将要发生困难或危险时体验到的紧张、不安等难以应付的不好的情绪状态,主要表现为存在普遍紧张感;害怕、不安和痛苦等;个体感到难以应付发生的事情,身体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如出汗、呼吸加快、头晕乏力等。抑郁是一种以情绪沮丧或快感缺乏为特征的消极情绪,表现为对事物失去兴趣、不快乐、悲伤、消极厌世等不良的情绪状态,并伴随很多症状如体重大幅增加或降低、失眠或嗜睡、感到疲劳或缺乏精力、缺少价值感或感到过度内疚等,这些症状会影响个体的日常生活。
急诊科具有危重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病情复杂、患者流动性大等特点。急诊科护士作为重要的工作者,精神和心理压力显著高于一般科室护士,长此以往,这种慢性压力会威胁急诊科护士的身心健康。研究显示,相比于其他科室的护理人员,急诊科护士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不仅会对护士自身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还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护理质量。现就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居民对于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持续增长,已经远远超过了卫生人力资源的增长速度。人力资源的短缺使临床一线的护士长期肩负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而且需要频繁倒夜班致作息不规律。护理人员需要承受工作量大、工作负荷过重等众多压力和挑战,可能会引发护士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应激反应,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表明,护士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其中,焦虑和抑郁情绪最为常见。
.......................
2.2焦虑、抑郁情绪的测置工具
查阅文献发现,现有研究中有很多评估研究对象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
(1)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条目,评估9种症状,如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症状、敌对、偏执、恐怖、精神病性、人际关系敏感。使用5级评分,从1(无)-5(严重),得分越高说明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
(2)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是临床评估焦虑、抑郁情绪的常用量表,已被证实适用于国内众多人群心理问题的测量评估。SAS与SDS量表各有20个条目,根据症状出现的频率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试的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现有研究通常以焦虑自评量表得分>50分作为焦虑症状的划界分,以抑郁自评量表多53分作为抑郁症状的划界分。
(3)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量表共14个条目,采用0(无)-4(很重)的5级评分,总分7-13分为轻度焦虑,14-20分为中度僥虑,21-28分为重度焦虑,29分为极重度焦虑。HAMD量表有17个条目,采用0(无)-4很重)的5级评分,总分位于8至13分为轻度抑郁,位于14至18分为中度抑郁,19至22分为重度抑郁,多23分为极重度抑郁。
(4)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该量表主要用于医院患者,包括焦虑、抑郁两个分量表,各有7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得分越高,代表其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两个分量表的划分标准均为:低于7分无症状,位于8到10分之间,轻度症状,位于11到14分之间,中度症状,位于15到21之间,严重症状。通常使用9分作为存在焦虑、抑郁症状的划界分。
.............................
第三章研究对象与方法...................22
3.1研究对象.................22
3.2研究工具.....................22
第四章研究结果................26
4.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26
4.2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状况的描述性分析................26
第五章讨论..............37
5.1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发生状况..............37
5.2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与一般资料的关系..............37
第四章研究结果
4.1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的描述性分析
本研宄急诊科护士的平均年龄为(29.40±5.63)岁;其中,年轻护士居多,20-29岁的护士为192人,占63.6%;女性居多,为228人,占75.5%;有伴侣者为196人,占64.9%;受教育程度为本科及以上的急诊科护士253人,占83.8%;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急诊科护士占46.7%;聘用方式为合同制的护士占85.4%;职称为护士和护师的研究对象分别占有效样本的45.4%、52.6%;月收入>6000元的护士占44.0%。其他人口学资料见表1。
...............................
第六章结论
1.急诊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其中,年龄为30-39岁的护士焦虑情绪相比于其他年龄组的护士,较为严重。相比于第一学历为本科的急诊科护士,第一学历低的护士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
2.急诊科护士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呈正相关,即工作负荷越重,经历的生活事件越多,其焦虑、抑郁情绪得分越高。
3.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负荷、生活事件(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儿童期创伤性事件)均可以正向预测焦虑和抑郁情绪。
4.本研究提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护士的负性情绪,结合其工作负荷及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尽早发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高风险人群,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维护护士群体的身心健康,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此外,医院护理管理者可结合医院自身情况适当调整管理制度,优化医院内护理人力资源的分配,从控制工作中主要应激源的角度出发,降低工作负荷,从而减少护士的负性情绪、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