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堂中国文化融入的现状调查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734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笔者认为从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整体持积极态度。具体来看,师生对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表明他们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在英语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世界文化形态各异、百花齐放,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文明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今,全球文化日益交融,世界越来越需要了解中国,而英语教学是语言与文化的教学,她作为世界文化沟通的桥梁,肩负着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魅力的重要使命。
高中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接触外国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受外国文化思潮的影响,对自身中国文化背景的理解逐渐淡化,对外国文化盲追盲崇。外加,高中生正处于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思维和价值选择方式尚未定型,不同类别的文化携带的价值观会同时对他们产生影响,使他们在建构价值观时产生矛盾和冲突”(成瑛,戴玉霞,2016)。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中融入中国优秀文化、对比中西文化异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成为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者铺路。
然而,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中缺失融入中国文化的意识及能力,他们易受功利化教学思想的桎梏,没能深入理解英语教学的本质内涵,以致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教学仍面临许多困境,文化育人效果不佳,这促使笔者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问题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有以下两个研究目的:
第一,通过对湖北省内五所高中的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全面了解该省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现状,并就该教学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展开深入思考。
第二,深入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通过反思和展望,发现问题、分析成因、立足实际,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期为高中英语课堂中的中国文化教学的革故鼎新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教学论文怎么写

...............................
第二章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及其界定
(一)文化
汉语中的“文化”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英语中的“文化”对应的单词是“culture”,该词来源于拉丁字“cultura”,其本义包括耕种、练习、居住和栽培等,后由人们引申为个人性情的陶冶和品德培养。由此可见,文化的含义是较为宽泛和丰富的,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文化的含义也有不同的看法。
国外多数学者接受美国文化人类学家Alfred L.Kroeber和Clyde Kluckhohn于1952年提出的文化定义:文化显性或隐性存在于不同模式之中,以符号为载体由人们传播和学习,是人类群体的特殊成就的基本构成元素(毕继万,2009)。文化的基本组成元素包括传统思想观念和价值,而价值在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占首要地位。还有不少学者从不同的视角界定了“文化”。Tylor(1874)指出文化是一个复杂体,包含知识、风俗、信仰、道德、艺术、法律和人类在社会中养成的习惯和能力。Brown(1987)认为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生存、思考、感知和与他人建立关系的环境,是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Byram(1989)将文化定义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现。Stern(1992)将“文化”界定为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上的文化也可称“大文化”(Culture中的C大写),指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可称为“物质文化”,“精神财富”可称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包含人类的衣食住行,是广义文化;“精神文化”可分为“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制度文化基本属于广义文化,包含生活制度、家庭制度和社会制度,但其中的少部分内容,如,风俗和道德等属于狭义文化。心理文化则包含思维习惯、价值观、审美情趣、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举止等,也属于狭义文化(culture中的c小写)。Stern对“文化”的界定得到我国学者的普遍认可(邢福义,2000)。程裕祯(2017)则从四大层面给予了“文化”较为清晰、具体和全面的解释:一是物态文化层面,即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二是制度文化层面,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构建的规范自身行为和调节相互关系的准则;三是行为文化层面,即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四是心态文化层面,即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价值观念以及由此产生的哲学、科学、教育、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果,这是文化中的精髓。
..............................
二、理论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起源于美国,美国人类学家Edward T.Hall(1960)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奠基者,他提出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和“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两大术语,均指旅居海外的美国人与当地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后来,“跨文化交际”的含义逐渐扩展为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相互交流。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者纷纷开始发现跨文化交际理论在我国外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上的重要影响和价值,跨文化交际学由此在我国的教育界,尤其在我国的外语教育界中迅猛发展起来。国内学者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已有不少探讨,其中,毕继万、关世杰和贾玉欣均以论著的形式对该领域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毕继万(2009)在《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一书中指出“跨文化交际”即携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他们在交际过程中需要解决跨文化语境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不同的人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所导致的“交际信息的失落、误解甚至冲突”。若想成功处理这些“交际问题”就需要我们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此,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展开了深入研究。Kim(1992)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种促进携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交流的综合能力,这是交际者与生俱来的内在本能。Bennett(200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跨文化语境中可进行有效沟通,并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贾玉新(1997)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由基本交际能力系统、情感能力系统、关系能力系统、情节能力系统和交际方略能力组成”。毕继万(2009)则指出跨文化能力是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能识别文化差异并能成功免受文化差异干扰的一种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结构的选择、修辞方法的运用、语言意义的生成和交际模式的建构均会受到文化价值观的制约(葛春萍,王守仁,2016)。因此,在语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无疑至关重要。外语教育作为实施跨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张红玲,2012),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渠道(张卫东,杨莉,2012),肩负着将学习者培养成为母文化和外国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以及成为拥有多元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之间顺畅交流的媒介的重要使命。
................................
第三章文献综述....................................11
一、关于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研究综述..............................11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11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12
第四章研究设计..................................18
一、研究问题..................................18
二、研究方法...................................18
第五章研究结果............................24
一、调查问卷结果...................................24
(一)教师问卷结果..................................24
(二)学生问卷结果.....................................30
第五章研究结果
一、调查问卷结果
(一)教师问卷结果
1、研究变量描述性分析


教学论文参考

教师问卷依据李克特五级量表设计而成,分值1-5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非常不需要)”、“不符合(不需要)”、“一般”、“符合(需要)”和“非常符合(非常需要)”。从表5-1可以看出,第一个变量(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情况)平均值最高,介于3.5-4分,说明教师对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开展中国文化教学整体持较积极的态度。其次是“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视情况”“中国文化教学方法的采用情况”和“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的平均值,介于3-3.5分,说明教师在英语课堂中对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视程度、对中国文化教学方法及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多样性均为一般。平均值最低的为“中国文化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几乎等于3分,说明教师在高中英语课堂中较少对学生的中国文化输出情况进行评价。从标准偏差可以看出,第一个变量“中国文化教学的态度情况”的波动情况最小,介于0.6-0.7,其次是“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重视情况”“中国文化教学方法的采用情况”“中国文化教学评价的实施情况”这三个变量,介于0.7-0.75之间,波动情况最大的是“中国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情况”,标准偏差值高于0.75。
............................
第六章结论
一、研究发现及讨论
从问卷调查结果和访谈结果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对于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整体持积极态度。具体来看,师生对于“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态度表明他们基本上都认识到了在英语课堂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此外,多数师生对于“在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文化知识”和“在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输出中国文化的自觉与能力”的认识,均说明他们较好地意识到了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开展中国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因为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趋势下,中国文化需要进一步“走出去”,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融共存。
虽然多数师生对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整体态度向好,但通过深入分析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完整结果,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在实际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因而接下来,笔者将基于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由整体到局部,依次从高中英语课堂、高中英语第一课堂和高中英语第二课堂这三个层面出发,阐述中国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现状,并试图透过现象、发现问题、分析成因,对本研究的结果展开深入详细的讨论。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