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留学生单音节重复类表序副词习得偏误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2736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文结合本体研究、教材研究和课堂观摩、教师教学访谈和学生习得访谈等方式,探索二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各项原因,进而为往后教学重复类表序副词给出启示。
第1章绪论
1.1选题缘由及意义
在大量的日常对话及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一类时间副词使用频率很高,表示次序中的频繁发生,在此称之为重复类表序副词。通过考察HSK5000词汇大纲、《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修订版)(以下简称为《大纲》),本文选定以下五个单音节重复类表序副词“也、还、再、又、重”为研究对象,由于“也、还、再、又、重”属于近义副词,因此它们具有相近的语义特征,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共同语义都表示重复,但又有细微区别,其相似之处不但给对外汉语教学增添了难度,且使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偏误。例如:
(1)*认识你我还很高兴。(2)*“这么晚了,你再去不去上课了?”(3)*孩子们一个一个地笑着跑回来。(4)*今天我重一次游了北京。(5)*他妈妈哭了,他又也哭了。
重复类表序副词的偏误常在二语学习者的不同汉语水平阶段中出现。因此,对“也、还、再、又、重”重复类表序副词进行更深层次的偏误分析和研讨,不但可帮助学习者区分这组近义副词、识别其中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深化,更好地为教学者提供教学思路与策略。因此,本文以初、中级阶段二语学习者习得重复类表序副词为例,借助对外汉语界公认的经典教材《发展汉语》来研究重复类表序副词的教学发展过程和学生习得这类副词并发生偏误的过程。
.................................
1.2研究对象
本文拟沿用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2013:4-10)中对时间副词的定义,对现代汉语时间副词,大致可以从三个层级、四个角度进行分类。张谊生(2000:171-180)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系统提出时间副词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一个三层十类较为完善的时间副词分类系统。(如图1-1)


教学论文怎么写

所谓异类的,其实在更高层次上还是相同的,如“念诗”和“唱歌”都是表演节目;“看电影”和“买衬衣”都是外出活动;看病”和“吃补药”都是接受治疗调理;而这种相同性正是使用重复类表序副词的语义基础。所谓隐性的,其实在一定的语境中还是明确的,如“上午本来打算去”、“写过三幅门联”、“某人喜欢下棋”这三个前提虽然都没有在句中出现,但是在上下文中是可以推断的,也是比较清楚的,所以后面都可以或者说需要使用重复类表序副词。
...........................
第2章重复类表序副词的语义特征分析
2.1“也”的语义特征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也”表示同样或者重复。具体细分,三个义项都有重复义:
第一个义项表示同样,例如:
(1)水库可以灌溉、发电,也可以养鱼。第二个义项表示单用或重复使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例如:(2)游客里面有坐车的,也有步行的。
第三个义项表示重复使用——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例如:(3)你去我也去,你不去我也去。(4)他左想不是,右想也不是。
“也”是一个重复类表序副词,强调重复、同样或相同。(吕叔湘2004《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结合实际语料分析,我们认为“也”表示:同样或相同的关系,并具体分为类同、对待、联合三种关系。例如:
(5)他吃了一个苹果,我也吃了一个苹果。(6)他也跑回了家,立马放下书包开始复习。“也”语义指向于后面的动作,表某一行为状态的重复发生。例如:(7)你生活在北京,我也生活在北京。
..............................
2.2“还”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八百词》对“还”的解释为:表示动作、状态持续不变。本文参考工具书对“还”的释义,结合实际语料认为“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表示某动作行为在一段时间后重复发生,或持续发生——即某种行为状态在一定情况下保持不变。例如:
(8)明天还要考试,我可受不了了。(9)天亮了,我还在复习着英语。(10)十多年前那回事,我到今天还没忘,想起来心里就不痛快。(11)我刚吃了苹果,现在还想吃香蕉。
例句(8)是表示相同的情况再一次发生,在叙述明天要“考试”这一状况时,已经发生过考试这一行为,且“考试”这一行为己完成。因此,句中“还要”表示对之前相同情况的重复。
例句(9)中,在天黑到天亮这一过程中,我一直在复习着英语。“复习英语”这一行为从天亮前一直持续到天亮后,表示状态的延续。
例句(10)是延续否定,是前后两事件在无时间间隔的情况下发生的。
例句(11)是同一主语动作“吃”的重复,但是两次吃的对象不同,第一次为苹果,第二次为香蕉,因此这里的“还”有重复义的表序语义。
“还”表示动作发生或状态持续,因此其具有[+进行]、[+持续]的语义特征。
“还”在表示重复的同时,其次序是按顺序重复的,因此它还具有[+重复][+顺序]的语义特征。
..................................
第3章《发展汉语》中的重复类表序副词..................19
3.1重复类表序副词的等级对比...............................19
3.2重复类表序副词的释义分析...................................21
3.3教材中重复类表序副词的练习分析.................................23
第4章二语学习者重复类表序副词的偏误分析...................27
4.1调查过程及结果.............................27
4.1.1调查过程........................................27
4.1.2调查结果..........................................28
第5章二语学习者重复类表序副词偏误成因..........................46
5.1教材内容的安排导致的偏误.........................................46
5.1.1释义相同导致“误代”偏误..........................................46
5.1.2课文复现率低及练习不足导致“遗漏”、“误代”偏误............................47
第6章针对重复类表序副词的教学启示
6.1摆正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态度


教学论文参考

在第二语言学习的课堂中,学习情境属于变量,如教师、同学、教材、课堂活动等。学习者对待这些变量的态度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由此影响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的水平。因此,提高对学习情境的积极态度会使学习者产生对语言学习的更大乐趣和渴望,进而付出极大的努力来学习目标语言。
6.1.1分解目标,加强学习者学习动机
动机通常被定义为,一种引导人们达到目标的心理品质。加拿大心理学家加德纳对二语习得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加德纳的说法,一个积极性高的人会想要并努力学习目标语言,且享受学习的过程。6在加德纳理论中,动机被描述为目标导向,二语学习者的直接目标是学习语言,因此了解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分解目标,加强学习者学习动机,可帮助学习者提高习得汉语水平,减少重复类表序副词的偏误。
根据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浙江外国语学院的成年外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的目的大致有三类:第一类同学是为了了解中国文化、旅游,感受各地的人文特色;第二类同学为考察中国的市场环境,毕业后连接家乡市场进行国际贸易;第三类同学对汉语很感兴趣,希望未来能够升入其他高校攻读研究生并继续深入学习汉语,在中国能够找到令其相对满意的工作。
.................................
第7章结语
本文以浙江外国语初、中级的外国留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查找语料库及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语料,分析二语学习者习得“也”“还”“再”“又”“重”这五个初、中级单音节重复类表序副词的过程中存在的偏误类型。结合本体研究、教材研究和课堂观摩、教师教学访谈和学生习得访谈等方式,探索二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各项原因,进而为往后教学重复类表序副词给出启示。
第一章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提出“重复类表序副词”在表示重复时,其重复活动、接续活动及主体对象都是不确定的。然后依据张谊生对时间副词的分类,按照《大纲》对各等级词汇的规定,确定所要研究的5个初、中级水平单音节重复类表序副词为“也”“还”“再”“又”“重”。
第二章从语义特征和重复义特征两个角度对五个重复类表序副词进行描述,五个重复类表序副词均具有[+重复][+持续]的语义特征,这是它们五个的共同特征。其中“也”“还”“又”“重”皆有[+顺序]的语义特征,且“又”有[+循环]的语义特征;“也”“还”“又”“重”具有[+已然]的语义特征;“也”“还”“又”和“重”具有[+进行]的语义特征,在句中可以和“了”或“着”等表示正在进行的词共现,“再”不可以。
第三章通过《发展汉语》系列综合教材和《发展汉语》系列口语教材两套教材进行对比。我们发现两套教材并未对首次出现的重复类表序副词中的“也”作为语言点讲解,将“还”“又”作为教学内容进行编写,没有对“再”单独讲解,而是将它作为关联词组“再...,就...”讲解,“重”作为“重新”出现。英文释义方面,《发展汉语》对不同的词语给出了同样的英文释义。练习与课文复现方面,我们认为《发展汉语》的练习题类型多样,设计较科学合理,但教材中的“再”和“又”在后续课文中复现率很低。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