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建筑论文,通过对比历届冬奥会冰壶场馆内、外部残障人群疏散流线,总结归纳场馆内无障碍座席区域可通过场馆内部通道直接疏散到场馆外部区域,但是在疏散流线上会与普通人的疏散流线交叉。多数场馆外部安全出口仅设置一个出口处的无障碍坡道,不利于残障人群的疏散,在场馆无障碍建设中还需要改进。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体育赛事场馆作为重要得多群体参与社会活动的公共场所,疏散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奥运会期间,如何保障残障人群无障碍疏散是非常重要的。鉴于不可预见的紧急事件,做好国家游泳中心残障人群无障碍疏散分析和设计,可以极大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危险。与普通建筑物相比,关于体育赛事场馆的有关问题比较少见,关于场馆的疏散设计的探讨更是寥寥可数,尤其是关于残疾人群的无障碍栓的设计更是鲜有报道。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召开,残障人群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在体育馆的无障碍建设方面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使得残障人群无障碍疏散相关研究意义重大[1]。
国家游泳中心是本次冬奥会的冰壶比赛运动场馆,具有高度人群和高度社会敏感性的公共场合。本文对国家游泳中心进行残障人群无障碍疏散设计研究,在国家游泳中心遇突发情况下,使残障人群能够安全有效地疏散到安全地区。包括残障人群在场馆内部和外部的疏散流线规划以及辅助残障人群疏散的标识进行设计优化,通过对国家游泳中心冰壶场馆残障人群无障碍疏散设计的优化,保障残障人群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也体现对残障人群参加社会活动需求的重视。能够对冬奥会比赛场馆空间环境的建设起到现实、积极的作用,对今后的赛事场馆无障碍疏散研究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在气候变化和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为更多的残疾人在紧急情况下实现特定的紧急撤离提供保证,是现代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这个“智能”的时代,更需要我们关注残障群体,展现他们的关怀。此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2]中对赛事场馆的建设也相应提出了明确和具体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规定。
随着冬奥会的举办,奥运场馆无障碍化建设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但对目前的城市空间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未来的赛事体育馆、商业综合体等大型公共设施的建设意义重大,也会进一步地无障碍建设、促进无障碍与城市的空间整合、建设本身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上,提出一种新的思考,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和前瞻性[3]。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社会中的残障人群,在突发的灾难或者是突发事件中进行无障碍安全疏散,使他们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论文以北京冬奥会举办场馆国家游泳中心为例进行设计研究赛事场馆的无障碍化的规划与研究,以满足残障人群对奥运场地的无障碍撤离要求。
........................
第二章历届冬奥会冰壶场馆功能布局与无障碍疏散组织
2.1冰壶场馆的功能布局
冰壶又称掷冰壶、冰上溜石。是以队为单位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冰上溜石是一项体力与智力相结合、趣味性很强的体育运动。观众可围坐在赛道两侧来观看比赛。本节对冰壶运动和场地布局进行概述。
2.1.1冰壶运动简述
冰壶运动起源于苏格兰地区流行一种在冰上进行类似地滚球的游戏。20世纪初叶,在加拿大冰壶爱好者的努力下,才使得这项运动的比赛方法和规则趋于完美。并由室外逐渐移入室内[13]。1924年,冰壶在第一届冬奥会即为比赛项目,后退出奥运会。1998年长野冬奥会上恢复为正式比赛项目。轮椅冰壶赛在2006年被纳入到冬季残奥会比赛项目(见图2-1)。
建筑论文参考
......................
2.2冰壶场馆案例分析
本章节归纳整理第19届到第23届(2002年-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壶与轮椅冰壶比赛场地的基本信息与无障碍建设,简述各个冰壶比赛场馆在无障碍建设中的理念与特点。
将这五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冰壶比赛项目的场馆进行统计,绘制如下表格。(见表2-1)
建筑论文怎么写
...........................
第三章国家游泳中心(冰壶馆)功能分区与无障碍设计...............40
3.1场馆功能分区..................................40
3.1.1功能建设历史...................................40
3.1.2作为冬奥比赛场馆的功能要求...........................43
第四章国家游泳中心(冰壶馆)内部无障碍疏散优化设计...........71
4.1残障人群疏散流线....................................71
4.1.1场馆内部观众疏散方式...................................71
4.1.2地下一层残障人群疏散流线...............................75
第五章国家游泳中心(冰壶馆)外部无障碍疏散优化设计.........101
5.1场馆外部区域环境............................101
5.1.1区域划分..............................101
5.1.2区域设施...........................102
第六章国家游泳中心(冰壶馆)无障碍疏散标识优化设计
6.1疏散标识概述
本节主要对标识系统的分类进行阐述,包括标识系统设计涉及标识牌位置的安排、亮度的设计、色彩的对比、字体类型及字体大小设计等。6.1.1标识的分类
标识系统所涵盖的内容很多,其中包括以各种方式告知人们某一地点、某一事物、某一事件和其发生的时间、特点等属性。标识系统按其属性可分为以下几种:
1.引导性标示
引导性标识是最普通的过程性描述方式。它特别地指出一个地点、一个事物或者是用一个名字、一个标志或者一个图形结合一个箭头的形式来表现一个事件。一个过程的描述包括一组安置在通往目的地沿途的连续性的引导标示的总和。引导性标示简单来说是一组通知行人目的地方位的信息集合,它不仅可以引导行人通往所需要的目的地,还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自己行走路径的正确性。引导性标示可以说是最常见的标识系统,一般的路标、路牌都是最基本的引导性标示。
2.标识性标示
标识性标示是定位的状态性描述的主要元素。他识别出在空间中的一个物体、一个地点或者一个人、识别标识指示状态描述的形式之一。一旦看到他们通常就达到了目的地了。比如现在所普遍接受的房门和高楼的楼层编码。
3.确认性标示
标示的主要作用就是提供为确定寻路决定所必需的环境信息。这些标示设立在决定形成之后的位置上,就像是个检查点,被称为是确认性标示。高速公路上面常常会有这种标示,用来向旅行者保证他走的路是正确的。同样的标示对不同的用户来说有不同的功能。行人遇到确认性标示的机会不多,但是如果看到,必然是受欢迎的,因为这样可以确认自己在长时间步行之后是否继续而不至于迷失方向。在实际情况中,标示牌可能很难被人认知。标示牌可能在某些空旷的环境中显得很小,很隐蔽或者甚至被其他物体遮盖。标示牌是否能与其他功能的标示区分开来,比如街道上的广告牌。标示牌的位置是否一致,是否能够一直延续到目的地,都影响到路人对寻路信息的掌控。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知之后人们可以通过经验的积累来分类阅读标示信息,了解去什么地方需要寻找什么样的标示牌。
..............................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7.1主要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作为北京冬奥会冰壶场馆的国家游泳中心残障人群无障碍疏散设计体系。
1.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建立了国家游泳中心残障人群安全疏散的原则体系,其前提是已有的无障碍系统还不足以保证残障人群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本论文所建立的残障人群安全疏散体系的总体原则是根据人员规模、残障人群类别、在场馆内位置等信息,做好疏散设计和预案,确保通道有效和通畅,在规定时间疏散到安全区域。
具体疏散方式分为自主疏散和帮扶疏散两类。自主疏散方式的残障人群一般是场馆首层区域的残障人群,可通过疏散标识辨识疏散流线,依托轮椅或义肢自行疏散到场馆外部集散广场。帮扶疏散的残障人群分布在场馆地下一层和场馆二层,利用场馆内无障碍坡道等无障碍设施帮扶疏散到场馆首层。
为避免疏散过程中残障人群与普通人流混杂阻挡而造成减慢疏散速度、影响整体疏散效果,论文明确指出了场馆中首层区域的残障人群可以在规定疏散时间内疏散到室外集散广场,地下一层距离无障碍坡道较远区域的残障人群需要先疏散到相应的临时避险区域等待后续救助。论文也提出了对到达临时避险区域的人群如何进行后续救助的方法。
2.历届冬奥冰壶馆的布局共两种,一种为一侧看台两侧媒体区的布局。应用此布局的场馆规模较小,一侧看台能够达到赛时观众的需求;另一种为三侧看台一侧媒体区的布局。随着历届冬奥会冰壶场馆规模逐渐增大,自轮椅冰壶成为冬奥会比赛项目后,冰壶场馆就变为此种布局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