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是“最优内需”
“英国伦敦花费巨资,5年时间才开辟出600公里自行车道,而广东只用了2年时间,就建成了几千公里绿道……”4月27日,在向珠三角绿道网颁发2011年全国人居范例奖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随后举行的第一期广东绿道讲坛上肯定了广东省在绿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强调,绿道是具有明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内需”。
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和深圳市委常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务市长吕锐峰出席颁奖仪式并在绿道讲坛上发表讲话。来自美国、法国和北京、上海、香港、广东等地的著名专家以及各省建设系统的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仇保兴为此次讲坛作了题为《绿道——为生态领航》的主旨报告,充分肯定了广东省在绿道网建设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认为绿道建设是一项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保护生态与改善民生,发展经济共赢,确保可持续发展的崭新实践。他归纳总结了实现绿道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要点和提高绿道规划水平的设计重点,强调绿道是具有明显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内需”,在城镇化的中期应大力加以推广;绿道是基于城乡统筹的新生事物,其规划、建设和管理都必须本着创新意识,遵循高效节俭原则;绿道是当地百姓的幸福工程,应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级负责、连线成网、有序推进。
2010年以来,广东省珠江三角地区率先建成6条省立绿道和由众多深入城市内部的城市绿道组成的珠三角绿道网。其中,省立绿道建成2372公里,城市绿道建成2828公里。
许瑞生在致词中指出,由于占地小且施工难度不大,他们用仅能建设几十公里高速公路的资金建成了贯通珠三角、服务几千万人口的绿道,可以说是花小钱办大事,为群众办了一件实事和好事。他表示,目前绿道网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完整、连续、可达的生态廊道,有效舒缓了开发强度高、人口密集造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绿道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等方面的功能逐步显现,对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绿道网还是一个连续、循环的慢行系统,为城乡居民出行提供了一种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和进一步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机会。绿道休闲作为一种新的休闲方式,日益成为珠三角居民锻炼身体和旅游度假的优先选择,慢行、跑步、骑车再次回到都市人的日常生活中。
吕锐峰介绍了深圳市绿道建设实践和特色,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理事马克·林德胡尔特发表了题为《寻找绿道的故事:连接文化、生态和社区》的演讲,法国专家雅克·博得里介绍了法国生态网络研究计划,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研究院副院长李迪华将绿道作为国建战略,阐释了自己所在团队的几个重大项目。此外,论坛还邀请了多名专家作报告,通过互动交流,共享绿道可持续发展之道。
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广东省的绿道网建设重点将转变为绿道功能的综合开发和科学管理运营,绿道网的内容也将更加多元化。为了集思广益,进一步提升绿道网的综合效益,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创办了广东绿道讲坛,并在北京召开了首期活动。
另外,借此次讲坛之机,仇保兴和许瑞生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珠三角这9个城市颁发了全国人居范例奖。
绿色建筑景观道是“最优内需”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Tag:绿色建筑,景观道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