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外剖宫产术189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045 日期:2025-10-25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对我院行腹膜外剖宫产术189例(观察组)与同期随机选取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92例(对照组)做对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率、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手术时间观察组平均35min,对照组平均40min(P>0. 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平均145mL,对照组198mL(P<0. 05);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吸收热、切口感染及腹胀等指标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均无娩头困难和产钳助产。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病率低、恢复快、操作方法简单且不进腹腔的优点,尤其适宜在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存在潜在感染的病例中应用。

【关键词】 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效果

  腹膜外剖宫产术由于手术操作未在腹腔,术后进食早,疼痛轻,恢复快,无腹腔黏连等优点,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易被产妇及家属接受[1]。现将2007年7—11月189例腹膜外剖宫产术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07年7—11月宁夏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共分娩839例,行剖宫产381例,剖宫产率为45. 41%。其中包括腹膜外剖宫产术(观察组)189例,孕周37~42(平均39. 43)周,年龄22~38(平均28)岁;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组)192例,孕周37~42(平均39. 71)周,年龄22~38(平均27)岁。两组孕妇年龄、孕周、手术指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单胎,头产,有剖宫产指征或非医学指征要求手术者;排除标准:既往有剖宫产史;或有腹腔手术史;有严重妊娠合并症的孕妇。

  1. 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留置导尿,两组病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腹膜外剖宫产的手术步骤:①切口选择在耻骨联合上约3cm处自然的半月形横沟,即Pfannenstiel皱襞,做横行切口长约12~13cm,仅切透皮肤真皮层;②于切口正中切开脂肪层约2~3cm,钝性撕开皮下脂肪直达筋膜,横形剪开腹直肌前鞘;③向上游离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附着处6~8cm,向下游离至耻骨联合上缘,钝性分离两侧腹直肌与腹膜外脂肪,至术野充分暴露;④于膀胱顶下方2cm处[2],分离膀胱前筋膜,暴露膀胱肌层,采用侧顶联合层次法,分离膀胱反折腹膜,暴露子宫下段,打开宫颈前筋膜,子宫下段已充分暴露,然后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⑤缝合子宫后冲洗膀胱侧窝,复位膀胱,余操作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3]。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 0软件进行分析,所得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手术方式术中情况比较

  两组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及术中子宫切口延长裂伤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 05),两组均无明显出头困难,均未用产钳助产,见表1。表1 两种术式的术中情况比较(略)

  2. 2 两种手术方式术后比较

  两组术后疼痛、排气时间观察组<24h者162例,24~48h者27例,>48 h者为0例;对照组分别为14、98、80例(P<0. 05)、开始进食时间、持续导尿及腹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见表2。表2 两种术式术后情况比较(略)

  2. 3 术后发病率

  指术后48h内相间6h有2次体温上升至38℃以上。观察组4例(2. 1%),对照组28例(14. 58%),P<0. 05。

  2. 4 两组新生儿情况比较

  新生儿出生后进行Apgar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1 min 评分得6~7分者观察组12例(6. 35%),对照组15例(7. 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均无评分<5分者,无新生儿死亡及并发症发生。

  2. 5 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平均住院天数

  观察组手术后无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感染5例(2. 6%)。观察组平均住院4~7(平均5. 2)d,对照组6~15(平均7. 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 讨论

  目前剖宫产率不断上升,腹膜外剖宫产术己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应逐渐熟悉腹膜外剖宫产术,改进操作方法,提高手术技巧,扩大适应范围,以利于受术者的健康。腹膜外剖宫产术是通过腹膜外途径进行的不露肠管的手术,羊水及血液等不进入腹腔,减少腹腔的污染及干扰,而且术后无腹胀,无肠黏连及炎症等并发症,术后4h即可进流食,身体恢复快,有利于产妇哺乳及照顾新生儿,尤其适应于有宫内感染,羊膜早破,产程延长者[4]。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大部分患者24h内已肛门排气,减少了术后肠胀气、肠麻痹、肠黏连、盆腔黏连、继发不孕等的发生;腹腔无污染,从而减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时间[5]。除子宫破裂、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均是腹膜外剖宫产术的适应证,随着操作的熟练,胎儿宫内窘迫已不是腹膜外剖宫产术的禁忌证。本文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由于腹膜外剖宫产不能探查腹盆腔,无法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或卵巢囊肿剥除术,不能同时行输卵管结扎等手术,故在选择时何种途径剖宫产术式时应综合考虑产妇情况、胎儿状况。另外该术式受一定手术操作水平限制,如熟悉子宫膀胱周围解剖关系,则能顺利暴露膀胱子宫反折,分离膀胱避免膀胱损伤[6-7]。本文观察组无l例发生膀胱、输尿管损伤,术后出现一过性血尿占9/189,术后12 h内即自行消失,不做特殊处理,究其原因可能与术中牵拉、压迫刺激有关。24 h拔出尿管后无l例发生感染或排尿困难。大多数患者于术后24 h内恢复肛门排气,48h内全部恢复,所以很少发生腹胀。术后4h即可进流食,12h可下床活动,促进了身体恢复,也有利于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腹膜外剖宫产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尤其是在胎膜早破、羊水污染、产程延长等存在潜在感染的病例中,更应该推广应用。但对术前已知或可疑子宫肿瘤、卵巢肿瘤、要求输卵管结扎、前置胎盘等病例,应选择经腹剖宫产术。

参考文献


  [1]孙选,林峰. 改良式腹膜外剖宫产术式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28):4033-4034.

  [2]高兰英.简易法腹膜外剖宫产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11):763.

  [3]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2-914.

  [4]李玉虹,梁海霞. 新式简易法腹膜外剖宫产术2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1(20):2802-2804.

  [5]徐丹,周冬栏.新式腹膜外剖宫产52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4,1(2):78.

  [6]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9-932.

  [7]王岩,赵育革,宁波新,等.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的新型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5):37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