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曲超, 万应彪, 阎妍, 韩宇, 景捷
【摘要】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阻滞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5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对三叉神经干各分支进行阻滞,每周复诊注射1次,应用视觉模拟评分尺(VAS)评分法,进行疼痛评估,测定治疗前后VAS指标,分析治疗后3、6、9个月远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2、3、4周的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VAS。治疗完成后VAS近似于0。远期疗效观察,3、6、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6.42%、91.07%、87.50%。结论 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三叉神经干阻滞治疗效果明显,对三叉神经各分支均有效。远期治疗效果稳定,复发率低。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维生素B12;利多卡因混合液;三叉神经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患,发病率约为182/10万[1]。主要表现为面部呈闪电、针刺、刀割样疼痛,反复发作,常有扳机点,可因洗脸、进食、刷牙、风吹等引起,疼痛程度令患者难以忍受,对生活、工作、心理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研究仍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PTN的认识及治疗尚未形成统一的方案。笔者认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应首选对机体无损害性或损害性较小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 “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 三叉神经干阻滞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探讨其治疗效果。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08年6月于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56例,男31例,女25例,年龄36~81岁,平均57.6岁。病程9个月~8年,平均5.8年。有扳机点者47例,未诱出扳机点者9例,均为单侧疼痛。所有患者均接受过其他方法治疗,疗效不理想。
1.2 治疗方法
采用维生素B12 1 mL+2%利多卡因1 mL配成混合液,选用5号注射器,确定疼痛区域的三叉神经支,在其通过骨孔周围注射约0.3 mL,观察神经分布区域,待疼痛消失并出现麻木后,缓慢注入剩余混合液,抽出针头,无菌棉球压迫刺入点5min。三叉神经多支发作应各支分次注射上述混合液2 mL。三叉神经第Ⅰ支注射入眶上孔,第Ⅱ支注入眶下孔,第Ⅲ支注入下颌孔及颏孔,每周注射1次,连续治疗10周,待自发性疼痛完全消失后,治疗结束。
1.3 疼痛观察指标[2]及疗效标准
1.3.1 疼痛观察指标 采用中华疼痛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评分尺(0~10)进行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在标尺的两端标有从0~10 的数字,数字越大,表示疼痛强度越大。0级为无痛;1~4级为轻度疼痛;5~6级为中度疼痛;7~9级为严重疼痛;10级以上为剧烈疼痛[2]。分别记入每个患者治疗前、中VAS值,分为0~4周,局部阻滞次数,疼痛消失或减轻的情况。
1.3.2 疗效标准[3-4]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患者治疗3、6、9个月,采用VAS法评估其疼痛程度。疼痛缓解程度按3级判断分为:①无效:未缓解+轻度缓解,VAS下降&<50%;②有效:中度缓解,VAS下降≥ 50%;③显效:明显缓解+完全缓解,VAS&>75%。有效率=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秩和检验Kendall's W Test法分析和卡方检验。
2 结果
将所得实验结果列表,近期治疗0~4周VAS值的变化见表1,采用秩和检验分析,Kendall's W Test:χ2 =189.084,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中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期治疗有效率高,采用卡方检验比较3、6、9个月治疗的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2.961,P=0.22&>0.05),见表2。治疗完成后VAS近似于0。表1 三叉神经痛阻滞治疗0-4周的VAS结果表2 三叉神经痛阻滞治疗9个月的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PTN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认识也不一致[5],大部分学者认为脱髓鞘改变是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理变化,推测供应三叉神经的动脉发生硬化导致的缺血和髓鞘代谢营养紊乱等,可能是髓鞘脱垂的诱发因素,并最终导致传出纤维与痛觉传入纤维发生短路,而引起剧痛[6]。到目前为止,治疗三叉神经痛有许多方法,如口服用药、理疗、针灸、按摩、半月神经节温控热凝、注射疗法、神经撕脱,颅内手术等,但是标准化的治疗方法还没有确立。笔者认为,选择治疗方法时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无损害或损害性最小的治疗方法作为首选。
笔者采用“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于三叉神经干阻滞注射治疗PTN,该治疗的技术要点为对三叉神经分支及神经孔解剖位置的准确掌握。该治疗中的药物维生素B12对组织的再生和代谢也有促进作用,可促进神经的修复,并参与脂肪代谢、胆碱、核酸、蛋氨酸的合成,参与并维持中枢及周围有髓鞘神经的正常代谢,保持神经组织功能的完整性[7]。利多卡因与神经组织有较强的亲合力,同神经组织接触后吸收,可在短时间内阻断来自末梢的触觉刺激,抑制假突触的传递及三叉神经节神经元易兴奋性,导致自然的不应期的产生[8],减弱其传导功能,松解神经压迫[9],且“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 临床及复习药理未见配伍禁忌。故笔者认为该疗法具有以下优点:①简单易行。②侵袭性最小。③并发症少,危险性小,年老体弱者均能耐受。④适用于三叉神经所有的分支疼痛,可以反复阻滞,对各种封闭或手术失败的患者同样有效,并可重复治疗直至效果满意。⑤无神经感觉损伤。⑥局限性小,效果明确。
本研究对PTN患者近期治疗效果及远期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近期疗效采用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治疗0、1、2、3、4周的VAS均值,分析其疗效,可见0、1、2、3、4周VAS评分均值逐渐降低,VAS均值差异大于1,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疼痛减轻明显,达到满意效果。比较治疗完成后3、6、9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6.42%、91.07%、87.50%,采用卡方检验,χ2=2.961,P&>0.05。说明远期疗效不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效果稳定,复发率低。因此,采用“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 于三叉神经干阻滞注射治疗PTN短期治疗效果好,远期治疗效果稳定,无额外损伤,无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是一种可靠、稳定的治疗方法,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和心理负担明显减轻。
综上可以得出“维生素B12+2%利多卡因混合液” 于三叉神经干阻滞注射治疗PTN,是一种损伤小,见效快,疗效稳定,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的安全治疗方法,值得广大医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851-857.
[2] Ignjatovic M.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Vojnosanit Pregl,2002 59(2):183-202.
[3] 朱德平,张亚男,徐萍蓉.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随机对照试验[J].华西医学,2008,23(4):790-791.
[4] 吴永光.卡马西平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J].浙江医学,2008,30(9):993.
[5] 张震康,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30-431.
[6] Bonnet D,Dick JE.Human acute myeloid leukemia is organized as a hierarchy that originates from a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cell[J].Nat Med,1997,3(7):730-737.
[7] 若杉文吉.星状神绎ブロック法[M].真兴交易医书出版部,2007:91.
[8] 刘海女,郑余忠.曲安奈德局部封闭治疗犁状肌综合症386例[J].中国临床医生,2002(6):30-34.
[9] 谭冠先.疼痛诊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