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旭 姚青 王基云 李晓兵 陈虎 张焱 芦晓红 高岭
【摘要】 目的 探讨甘珀酸钠(carbenoxolone sodium,CS)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各组分别每天给予不同剂量(160、80、40 mg·kg-1)的CS和联苯双酯滴丸(200 mg·kg-1)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7d后,除空白对照组外各组小鼠皮下注射0.1%CCl4制备急性肝损伤模型,16h后取血检测血清ALT、AST活性;测定肝组织匀浆中MDA含量和SOD、GSH的活性及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 CS(160、80 mg·kg-1)能降低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活性(P&<0.01),降低肝脏MDA的含量(P&<0.01),增强GSH和SOD活力(P&<0.01,P&<0.05),并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学损伤。结论 CS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甘珀酸钠;急性肝损伤;四氯化碳
甘草是一味重要的传统中药,其主要成份甘草次酸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抗炎、抗溃疡、抗肿瘤、调节机体免疫力等药理作用[1-4]。甘珀酸钠(carbenoxolone sodium,CS)是甘草次酸的半琥珀酸酯二钠盐,其抗溃疡的效果较好[5],国内外对其肝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本实验旨在观察甘珀酸钠对小鼠急性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 清洁级健康昆明种小鼠,雄性,体重(20±2)g,由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宁)2005-0001。
1.1.2 药品与试剂 甘珀酸钠(由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提供),联苯双酯滴丸(biphenyl dimethyl dicarboxylate,BDD,浙江万邦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701003,临用前用生理盐水配至所需浓度),CCl4(郑州市化学试剂三厂,分析纯,批号990923,用时以精制橄榄油配制成0.1%溶液),多聚甲醛(天津市福晨化学试剂厂,批号2008011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光甘肽(GSH)测定试剂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1.3 主要仪器 分析天平(METTLER TOLEDO瑞士)721分光光度计(北京瑞利分析仪器公司);高速低温离心机(日立公司 CF16RX);电热恒温水浴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DK-S14)。
1.2 方法
1.2.1 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6]将小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联苯双酯滴丸组(200 mg·kg-1)、CS160、80、40 mg·kg-1 组。灌胃给药,容量0.1mL·10g-1,模型组和空白组分别灌胃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7d。于末次给药2 h后,皮下注射0.1% CCl4橄榄油溶液,10 mL·kg-1,正常对照组皮下注射等容量的橄榄油溶液,禁食,不禁水。造模16 h后,摘眼球取血,3000 r·min-1离心10min,取血清超低温冰箱冻存,待测。采血后,快速断头处死,取肝右叶组织0.5g,在冰生理盐水中漂洗,滤纸拭干,用生理盐水制成10%肝组织匀浆,离心,取上清待测。同时取左叶相同部位肝脏,4%多聚甲醛固定做病理切片。
1.2.2 测定指标 血清ALT、AST(化学比色法);肝组织匀浆SOD(羟胺法)、MDA(TBA法)和GSH(比色法)均按试剂盒要求测定;取肝左叶同一部位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以(±s)表示,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生化指标检测
CS各剂量组均可使CCl4所致小鼠血清中升高的ALT、AST活性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性。结果见表1。表1 CS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的影响
2.2 肝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SOD与GSH活性显著下降(P&<0.01),提示肝脏出现脂质过氧化。而CS 160、80mg·kg-1组可显著抑制肝组织中MDA的升高(P&<0.01),并使SOD、GSH活性明显升高(P&<0.05),提示CS有较强的抗氧化及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见表2。
2.3 肝脏组织病理学观察
正常对照组小鼠肝脏外观呈红褐色,质地软而有弹性;光镜下可观察到肝小叶结构完整,细胞排列整齐,大小均匀,分界清楚,无炎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肝脏体积增大,质脆,边缘钝而厚,表面呈黄褐色;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细胞核消失,出现以中央静脉为中心的局灶性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联苯双酯组和甘珀酸钠高剂量组肝脏略有水肿,质地柔软;镜下见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细胞排列较整齐,只有少量的炎细胞浸润,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甘珀酸钠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所改善,甘珀酸钠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明显变化(图1,见插页3)。表2 CS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SOD、MDA和GSH的影响
3 讨论
在肝细胞病变过程中,自由基、酶及脂质过氧化等均发挥重要作用[7]。CCl4是诱导化学性肝损伤的常用药物,在体内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激活生成三氯甲基自由基(·CCl3)、二氯甲烷自由基(·CCl2)等,引起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使肝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引起肝细胞严重受损,细胞内转氨酶易穿过细胞膜而释放入血液[8]。因此,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是肝细胞受损的敏感指标。SOD和GSH是细胞内主要的抗氧化酶,可清除自由基,激活或调动机体中的内源性抗氧化系统,预防或减轻自由基损伤。自由基是启动脂质过氧化的关键因素,其含量越高则肝损伤程度就越严重,SOD是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剂,可抑制自由基启动的脂质过氧化,MDA是脂质过氧化降解的主要产物,MDA能使膜蛋白、酶发生交联反应,使膜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膜结构、功能和代谢发生改变,对机体造成损害,其含量反映了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MDA的测定常常与SOD的测定相互配合,SOD活力的高低间接反映了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而MDA的高低又间接反映了机体细胞受自由基攻击的严重程度[9-10],因此SOD及MDA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程度和药物对肝细胞的拮抗作用。GSH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GSH水平降低意味着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并引发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在肝脏化学性损伤时,氧化应激消耗GSH引起肝脏GSH含量下降,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并引发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11]。实验结果显示甘珀酸钠可降低肝组织MDA的含量,并提高了SOD和GSH的活力。
甘珀酸钠能够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阻止肝细胞的损伤破坏,抑制相关酶的升高;并抑制自由基诱导的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作用,提高机体清除氧自由基能力,从而对CCl4引起的化学性肝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甘珀酸钠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田庆来,官月平,张波,等.甘草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2):343-347.
[2] Hu GX,Lin H,Sottas CM,et al.Inhibition of 11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enzymatic activities by glycyrrhetinic acid in vivo supports direct glucocorticoid-mediated suppression of steroidogenesis in Leydig cells[J].Androl,2008,29(3):345-351.
[3] RM Kondratenko,SR Mustafina,LA Baltina,et al. Synthesis and Antiulcer Activity of 3-O-Acylated Glycyrrhetic Acid Methylates[J].Pharmaceutical Chemistry Journal,2001,35(5):243-246.
[4] 葛艳,范钰,李仪奎.18β-甘草次酸抑制人结肠癌HT29细胞增殖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143-144.
[5] 叶咏年.消化性溃疡的治疗药物[J].天津药学,2002,14(1):75-76.
[6] 徐叔云,卞如濂,陈修.药理实验方法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94-495.
[7] 郑荣梁,黄中洋.自由基生物学[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95-108.
[8] Jeong HG,You HJ,Park SJ,et al.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18beta-glycyrrhetinic acid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injury:inhibition of cytochrome P450 expression[J].Pharmacol Res,2002,46(3):221-227.
[9] Wu Y,Li L,Wen T,et al.Protective effects of Echinacoside on 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 rats[J].Toxicology,2007,232(1):50-56.
[10] Basn S.Carbon tetrachloride 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eicosanoid formation and their regulation by antioxidant nutrien[J].Toxicology,2003,189(2):113-127.
[11] Mehmetcik G,Ozdemirler G,Kocak Toker N,et al.Effect of pretreatment with artichoke extract on carbon tetrachloride-induced liver injury and oxidative stress[J].Experimental and Toxicologic Pathology,2008,60(1):475-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