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建军, 丁慧敏, 王伟红, 王丽茹, 张毓洪, 陶秀娟, 石学宁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及Hcy水平升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 本文运用流行病学病例对照及病例内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采用循环酶法测定169例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疾病患者及49例健康者的Hcy,并同时测定其体质指数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69.3%、80.0%、73.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4.9%),P&<0.01;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中脑卒中组收缩压、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冠心病组HDL-C水平降低,而血糖和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T 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仅显示冠心病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HDL-C相关(P&<0.05)。结论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提示HHcy可能是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危险因素
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自1931年被Vincentdu Vigneaud发现,1969年McCully首次提出血清中高水平的同型半胱氨酸是引起血管病变的原因。之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1-4],血Hcy水平的升高不仅与心血管疾病,而且与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多种血管性疾病有关[4]。本研究收集临床住院确诊的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病史及临床检查资料,运用病例对照及病例内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对人体指标及生化指标的测量,统计学处理,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各疾病组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断上述疾病及其疗效的预报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分组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首次发病来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且第一诊断符合标准的218例作为入选病例,其中男125例,女93例,平均年龄(56.8±14.1)岁。
1.1.1 纳入标准 冠心病的诊断[5-7]按照WHO对冠心病及临床分型的诊断标准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既往诊断高血压病并服用降压药或住院后卧位血压测定3次,其收缩压均值&>140mmHg及(或)舒张压均值&>90mmHg;脑卒中的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
1.1.2 排除标准 排除贫血者(男性血红蛋白≤125g·L-1,女性血红蛋白≤115g·L-1);肾功能不全患者(尿素氮&>7.14μmol·L-1,肌酐&>106mol·L-1);甲状腺功能低下、肝病、肠炎、恶性肿瘤者;硬皮病、牛皮癣、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口服避孕药妇女;服用叶酸、VitB12者。
1.2 研究方法及分组 根据病例的入选标准,共选取冠心病患者45例、高血压患者49例、脑卒中患者75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宁夏医科大学附院就诊且年龄相近的49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①冠心病组 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7±1.4)岁,其中冠心病1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16例,且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间血清Hcy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②高血压组:男29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9±1.8)岁;③脑卒中组:男40例,女35例,平均年龄(59.5±1.2)岁,其中脑卒中29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45例,脑卒中合并糖尿病3例,脑卒中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9例,且经统计学检验各组间血清Hcy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④健康对照组49例,男22例,女27例,平均年龄(55.4±2.4)岁。
1.3 观察及测定的指标 收集所选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患病年限史,测定其身高、体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指数(BMI)及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Blood sugar)、尿素氮(BUN)和血清Hcy等指标。
1.4 同型半胱氨酸的测定及判断标准 用循环酶法测定上述各组Hcy,晨时空腹静脉血2mL,静置 10min,3000r·min-1离心l0min分离血清,样本置-70℃保存、集中检测。按照各组Hcy的检测水平,将各组分为低Hcy组和高Hcy组。低Hcy组: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μmol·L-1者;高Hcy组:空腹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6μmol·L-1者[8]。同时比较对照组与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组各指标之间的差异性。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人群血清Hcy水平的比较 见表1。表1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的比较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 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中高Hcy血症的检出率 见表2。表2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与对照组中高Hcy血症的检出率由表2可知,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高Hcy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3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临床参数比较 见表3。
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血糖、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T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4 不同Hcy水平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各临床参数的比较 见表4。表3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各临床参数比较表4 不同Hcy水平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与对照组中各临床参数的比较由表4可知,Hcy≥16μmol/L者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水平降低,血糖、尿酸水平明显增高(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TC、TG、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Hcy&<16μmol·L-1水平脑卒中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水平明显增高(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及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5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及对照组中Hcy水平与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见表5。表5 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及对照组中Hcy水平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 由表5可知,冠心病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HDL-C相关(P&<0.05);而对照组中Hcy水平与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中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HHcy的发生率亦明显增高。各组间的相关分析显示,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组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他相关参数无统计学意义,而冠心病组仅与HDL-C水平有关,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9-10]。这可能是高Hcy可促进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加速LDL-C的氧化,削弱HDL-C的保护性作用。
本研究对不同水平同型半胱氨酸的病例内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在Hcy≥16μmol·L-1水平下,脑卒中和冠心病组中血糖水平明显增高,提示高浓度的血浆Hcy水平可能与胰岛素的抵抗有关。其可能的机制是①HHcy能诱导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动物实验结果亦显示HHcy可能先诱导胰岛素抵抗的产生,继发高胰岛素血症,进而改变参与Hcy代谢的酶(如胱硫醚β合成酶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从而引起Hcy浓度升高;②可能是通过活性氧—蛋白激酶C—细胞核因子κB途径诱导脂肪细胞抵抗素表达和分泌来促进胰岛素抵抗;③可能是Hcy 通过巯基发生自氧化,促进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的生成,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障碍;另一方面可能是Hcy 可以通过诱导细胞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以及改变内皮细胞抗血栓特征,如血小板、凝血因子、抗凝血成分而导致血栓前状态[11]。
另有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也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一个标志[12],血尿酸可能通过此机理作用于心脑血管系统。本研究显示,高Hcy水平下,冠心病组、高血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尿酸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血浆UA水平增高可能亦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血尿酸水平升高可促进LDL-C的氧化和脂质的过氧化而参与炎症反应,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提示Hcy和UA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预测冠心病病变程度的指标[13]。
本研究通过Hcy与TG、TC、LDL-C、HDL-C等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cy与各参数均无相关,因此Hcy可能是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这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一项前瞻性研究[10]亦发现血浆Hcy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存在量效关系。Boushey 等[14]通过meta分析证明,血浆Hcy浓度升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浆Hcy 浓度每升高5μmol·L-1,发生脑卒中的比值比OR(odds ratio)为1.9(95 %,CI值1.6~2.3)。故Hcy可作为判定心脑血管疾病病情的轻重及预后判定的参考指标,但其量效关系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De Brae A,Vesture W,Blom H,et al.Coronary heart disease mortality,plasma homocysteine,and B-vitamins:a prospective study[J].Atherosclerosis,2003,166(2):369-377.
[2] Daniel G,Hackam MD,Sonia S,et al.Emerging risk factors fo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evidence[J].JAMA,2003,290:932-940.
[3] 古联,苏莉.急性脑梗死与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4):39-40.
[4] 张慧萍,石青,张广意,等.血浆同型半胱氨酸、ET和NO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9,31(6):745.
[5]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ederation of Cardiology/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Nomenclature an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J].Circulation,1979,59:607-609.
[6] Chobanion,Bakbis GL,Black HR,et a1.The Seventh Report of the Joint National Committee on Prevention.Detection,Evalnation,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Pressnre;The JNC 7 Report.Ⅶ[J].JAMA,2003,289(19):2560-2572.
[7] 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9-380.
[8] Selhub J,Dangelo A.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thrombotic disease[J].Med Sci,1998,316(2):129-141.
[9] 刘梅,刘洪涛,李晓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5,8(22):381-399.
[10] 王伟文,宋春江,董凌琳.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西南军医杂志,2009,17(1):72-74.
[11] 王布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就氨酸浓度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2009:4.
[12] 杨明功,章秋,郭延云.老年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06,1(20):8-10.
[13] 王小娟,彭卫平.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血糖和脂蛋白及血尿酸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08,11(2B):335-336.
[14] 张兰萍,王冬梅,冯恩航.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4):56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