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特征的临床对照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298 日期:2025-10-28 来源:论文网

     作者:杨东 贾孟辉 贺晓慧 李志明 李霞 于晓宁 和晓春

【摘要】 目的 为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门诊内科就诊的9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集证候的发生频率、证候分值等,并据此分析证候与本病的联系强度及内在的关系。结果 CFS的中医证候发生频率在50%以上前5个证候分别为气虚、肝郁气滞、肝虚、心虚、肾虚;CFS的中医证候符合率的大小排序前5位依次为阳虚、肝郁脾虚、胆郁痰扰、气虚和心虚;分析出与CFS联系强度最为密切的三个证候为心虚、气虚和脾虚。结论 CFS的中医证候以心虚、脾虚、肝虚、气虚、血虚、胆郁痰扰、肝郁气滞为主。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候;病例-对照研究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现代高效快节奏生活方式下出现的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包括体力疲劳和脑力疲劳)为主要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基本特征为长时间极度疲劳,休息后不能缓解,理化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近年来,不少中医工作者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了临床研究,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分歧很大,而且证候术语繁杂不规范,干扰了本病诊治的标准化。鉴于此,我们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证候入手,通过对证候的分析,筛选出了CFS的常见证候、探讨了证候的分值特点、证候与疾病的关系、证候与疾病的联系强度,总结出了临床有意义的证候,不仅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辨证分型体系的建立有一定意义,也会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因病机的研究有所帮助。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病例来源 2006年3月-2008年3月在宁夏医科大学附属银川市中医医院内科门诊就诊的CFS患者。

  (2)CFS的纳入标准符合1994年修订的CFS诊断标准[1];在半年内经历过体检。体检项目包括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体征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血、尿、便常规检查、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透、B超检查)。女性作妇科常规检查。

  (3)CFS的排除标准 A.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妇女;B.处于活动期的可以解释疲劳原因的内科疾病(未经治疗的甲状腺功能低下、睡眠呼吸暂停等;C.过去或现在诊断有重度抑郁疾患、精神分裂症、妄想症、痴呆、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D.酒精或其它物质滥用者;E.极度肥胖者。根据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体重指数=体重(公斤)/[身高(米)]2,体重指数≥45定为极度肥胖者。

  (5)对照组选择 选择病例组患者的亲友、同事、邻居中与病例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健康无疲劳者作为对照组。

  共选择90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例,男39例(占43.3%),女51例(占57.7%),平均年龄(34.74±9.43)岁。对照组90例,男40例(占44.44%),女50例(占55.56%),平均年龄(34.91±8.31)岁。

  1.2 研究指标及方法

  应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的证候加以对照分析。

  (1)证候发生频率 通过统计CFS证候发生频率,筛选CFS常见的证候。证候以内科脏腑辨证为基础,涉及从文献搜集、临床总结出的与疲劳相关的证候、内科常见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术语》、《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证候分值特点 在筛选出CFS常见证候的基础上,将证候积分量化以全面评估证候特征。每一证候的主症积2分,次症积1分,与患者相应的症状程度(轻×1、中×2、重×3)乘积求和,得到患者的证候积分。由于各证候诊断标准的症状不同,故证候分值之间无法比较。因此将患者的证候积分与设立好的证候最低分(所有症状程度为轻)相比,得出该证候的符合率,可用于证候之间的比较,评价证候轻重程度。

  (3)证候与疾病的关系 运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把证候作为研究因子,设立对照的目的在于平衡研究因子以外的因素,也就是说如果证候与CFS疾病不存在联系的话,证候的发生频率在病例与对照组中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如果证候的发生频率在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那么所研究的证候与CFS疾病就有联系。

  (4)CFS证候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在探讨了证候与疾病有否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证候与疾病的联系强度,以了解证候在CFS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我们引入了比值比(OR值),比值比是一个联系强度指标,是一个点估计值,用来评估研究因子与疾病的联系强度。当OR值&>1时,表明研究因子与疾病存在正相关,比值越大联系强度越大。根据OR值,可以分析证候与疾病联系强度的大小。

  1.3 统计学方法

  CFS的证候发生频率用频数分布的统计学描述方法,证候发生频率在病例与对照组间的比较用χ2检验、证候与疾病的联系强度用OR值分析。各分析方法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慢性疲劳综合征证候发生频率

  通过对CFS临床证候进行统计,发生频率在30%以上的证候有13个,在病例组和对照组证候发生频率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病例组发生频率较高的前5个证候是发生频率在50%以上的,分别为气虚、肝郁气滞、肝虚、心虚、肾虚。其次为在30%以上的8个证候,分别为肺虚、血瘀、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血虚、脾虚、胆郁痰扰、阳虚。对照组最常见的证候是肝郁气滞,其次是气虚、肝虚、肺虚、肾虚、血瘀,再其次是痰湿阻滞、心虚、血虚、阳虚、肝郁脾虚、胆郁痰扰、脾虚。对照组上述证候的发生频率均低于CFS的发生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这13个证候与CFS疾病有联系。表1 病例组慢性疲劳综合征常见证候

  2.2 CFS证候分值特点

  按照频次计数分析,可以看出证候在CFS疾病中出现频率的高低,但在临床上有些证候出现频率高但表现的症状轻,证候表现不典型,有些证候出现频率低但症状重、证候表现典型。为了观察证候出现频率与症状轻重的关系,我们将证候量化,用积分的方式全面评估证候的轻重程度。90例CFS患者证候符合率大小排序见表1,阳虚、胆郁痰扰、肝郁脾虚的发生频率相对较低,但证候符合率很高,说明这几个证候的表现程度重。

  2.3 证候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表2 CFS证候与疾病的联系强度 对表2按照OR值排序,与CFS联系强度最大的三个证候是心虚、气虚、脾虚,OR&>40。其次为胆郁痰扰、肝虚、肝郁气滞,OR&>20;肾虚、血虚、痰湿阻滞、阳虚、血瘀、肺虚、肝郁脾虚,OR&>10。

  3 讨论

  本研究主要从CFS患者的中医证候发生频率着手,归纳了CFS的发生频率在30%以上的主要有13个证候,依次是气虚、肝郁气滞、肝虚、心虚、肾虚、肺虚、血瘀、肝郁脾虚、痰湿阻滞、血虚、脾虚、胆郁痰扰、阳虚。从证候表现轻重程度的角度来观察证候,结果表明阳虚、肝郁脾虚、胆郁痰扰出现的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现相应频率的位置,提示这些证候虽然出现频率略低,但表现较为严重,在临床治疗中可以参考。

  经χ2检验证实这13个证候发生频率与慢性疲劳综合征疾病有关系,与CFS联系强度最为密切的的三个证候是心虚、气虚、脾虚。

  本研究结果表明,气虚与CFS的发生有关。中医学认为,“劳则气耗”“劳则喘息汗出,内外皆越,故气耗也”说明过劳首先导致气的消耗,而气虚之证无疑表现为气的推动、防御、气化功能减退又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的低下衰退,使脏腑的功能失调。故刘晓庄[2]等医家主张治疗CFS应运用人参、黄芪等补气类药物能够取得很好的疗效。

  其次,证实心虚证候与疾病的发生也有关,诚所谓 “曲运神机则劳心”,旨在说明脑力劳动过度会损伤心的功能,也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曹长恩[3]等都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心虚密切相关。

  脾虚证候与CFS疾病的发生也有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精微物质不能输布全身而导致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失养而发为CFS;除此之外,CFS与肾虚、肝虚、肺虚、血虚、阳虚等也有密切的关系[4-5];另外,本研究还发现一些实证的发生频率也较高,主要有肝郁气滞、血瘀、痰湿阻滞、胆郁痰扰。肝郁气滞的出现频率和与疾病的联系强度都非常大,其临床意义更大。

  综上所述,CFS的中医证候以心虚、脾虚、肝虚、气虚、血虚、胆郁痰扰、肝郁气滞为主。且认为CFS的病因病机涉及气血阴阳及五脏功能的失调,为全面、深入研究慢性疲劳综合征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1] 翟琦,孙惠敏,庄辉国.慢性疲劳综合征[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89(4):146

  [2] 刘晓庄.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评析[J].中医药研究,1995(3):7.

  [3] 曹长恩,皮寒义.慢性疲劳综合征重在理肝益脾探讨[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7(5):38.

  [4] 杨维益,陈家旭.中医药诊治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2):44.

  [5] 权静.慢性疲劳综合征与肝气虚证[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1999,2(2):131-132.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