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哮喘儿童规范化治疗跟踪随访的结果。方法选择依从性好的9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同期依从性差的7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和学龄儿童缺课天数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过哮喘规范化治疗可以减轻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哮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哮喘;规范化治疗;依从性;评估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本文通过对在我院诊治的哮喘患儿进行规范化治疗,使其学会自我监测病情,正确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得到合理的预防和治疗。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05年6月-2007年5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哮喘患儿160例,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1],选择依从性好的作为观察组,依从性差的作为对照组。观察组90例,男62,女28,年龄2-13岁,平均7.5岁;对照组70例,男43,女27,年龄3-14岁,平均7.8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管理教育:
所有患儿均在首次就诊时建立哮喘病历档案,定期追踪随访,即每半个月-1个月复诊1次,复诊时对日夜间症状进行评分,对治疗情况分析,并视病情调整用药剂量和检查、纠正药物吸入方法。同时对家长和学龄患儿进行哮喘及其药物基本知识教育,内容包括:(1)哮喘的简单发病机制,强调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需长期治疗;(2)常见诱因及如何避免这些诱因;(3)指导患儿自我病情监测,教会患儿通过监测呼气峰流速(PEF)值,判断病情变化;(4)强调吸入疗法的优点,使患儿正确使用吸入工具;(5)强调吸入糖皮质激素在哮喘治疗中的重要性,使患儿自觉接受吸入激素治疗。对照组为家长及患儿对上述系统教育的依从性较差。
1.2.2治疗方法:
观察组根据病情轻、中、重分级,按GINA方案制定相应的阶梯式治疗措施,规范治疗。缓解期以吸入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为主,急性发作时加用β2激动剂和(或)氨茶碱,重者口服或静滴糖皮质激素。5岁以下儿童选用储雾罐吸入,2-3个月复诊1次,依据病情进行激素降级治疗。对照组由于家长依从性差,未长期坚持,采用不定期随访治疗。
1.2.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均作哮喘日记记录,其内容包括日间症状、夜间症状、1年内哮喘发作的次数、发作诱因、急诊次数、学龄儿因哮喘而缺课天数以及最大呼吸流量(PEF)值的变化。
1.2.4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效果比较:
见表1。表1两组效果的比较
3讨论
支气管哮喘为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诊治不及时,随着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狭窄和气道重塑[2],通过规范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我们在对哮喘患儿的规范化治疗过程中对每1例患儿建立门诊档案,由哮喘专科医生根据病情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定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哮喘知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和家属对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疗效。
由于哮喘是一种持续存在的慢性气道炎症疾病,发作期需要治疗,缓解期也需要治疗,只有坚持长期的治疗才能达到不发作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患儿及家长对应用皮质激素有顾虑,不规范用药或用药依从性差,致使哮喘反复发作。自我病情判断是教会家长或年长患儿对自身病情变化能够进行正确评价,以便在病情发作或加重时及时得到治疗,以免耽误病情。对于年长患儿,正确使用峰速仪测定PEF则是一种简便、经济的肺功能测定方法,是检测气道炎症的指标[4],既是医师诊断哮喘严重程度、界定患儿分区状态、评价患儿对治疗反应的一个客观指标,又为患儿提供了一种在家天天检测病情的理想工具。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 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 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747-751.
  [2]陈小灯. 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经验[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24:134.
  [3]Christiansen SC, Martin SB, Schleicher NC, et al. Evaluation of a school-based asthma education program for inner-city children[J]. J AllergyClin Immunol, 1997,100:613-617.
  [4]蒋雷服,殷凯生 .峰值呼气流速测定与哮喘[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 25(5):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