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我科2002/2006年共收治眶周骨折患者107例,其中合并眼损伤病例25(男17,女8)例,年龄16~67(平均41.5)岁. 因车祸致伤16例,摔伤7例,打击伤2例,其中有7例分别合并有颅内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或四肢骨折. 骨折类型及眼损伤情况见表1. 所有病例均在伤后24 h~10 d以内进行手术,其中最早的2例是在伤后2 h进行手术,伤后3~5 d手术共17例,伤后6~10 d手术共6例. ① 手术切口选择:头皮发髻内半冠状切口共4例,口腔前庭切口共7例,睑缘下切口联合上颌前庭切口共12例,原开放行切口共2例. 所有的手术切口选择均以能充分暴露骨折区为原则. ② 复位固定及修复方法:经以上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线后,使骨折完全复位并精确重建眶缘,使用微型钛板固定骨折两端,眶缘周围骨折需要多点固定(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等)以维持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 在重建眶缘时若有眶内容物嵌入需横行切开骨膜,显露眶缘及眶壁骨折区,将眼外肌、眶内容物从嵌顿处解脱出来,使其还纳到眶内. 如眶壁骨折缺损范围过大,则将钛网剪成比缺损区范围大约3 mm,覆盖塌陷区上,骨膜下,螺钉内固定于眶下缘,缝合骨膜. 钛网前后径不能过长,以防损伤视神经. 结果25例骨折复位良好,所有复视及眼球内陷患者出院时已恢复正常,眼眶增大患者精确复位无畸形,眶下神经麻木患者最长3 mo麻木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伤口感染植入物排异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2讨论
眶周诸骨参与眼眶的构成,眶周骨折往往易造成眼表1骨折类型及眼损伤情况损伤. 眼损伤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同,从2.7%~67%不等[1],这可能由于各家统计的重点不同而引起. 从我们统计的资料来看,眼损伤病例共25例,占全部眶周骨折的23.3%,我们统计时未将眶周软组织损伤、淤血、充血等包括在内. 其中这25例中,复视共9例占36%,眼球内陷共6例占24%,眶下神经麻木8例占35%,眼眶增大共2例占4%. 这些损伤往往是由于眶周爆裂性骨折引起,有人认为处理这类骨折极为困难和矛盾,提倡一律手术或全不手术都是不正确的,手术可能带来植入物的移位、并发症,因而趋向于不鼓励手术治疗. 立即手术常是不必要的,即使手术也应该在伤后3 wk左右进行[2]. 本组病例均在骨折复位的同时进行眼损伤的处理. 手术时间最早的在伤后2 h以内,最晚不超过伤后10 d,所有病例治疗效果良好,未出现术后伤口感染、植入物排异反应及其他并发症. 所以我们认为在治疗骨折的同时早期治疗眼损伤是可行的. 由于早期手术治疗骨折缝之间未形成纤维愈合,所以复位较轻松,手术损伤小,且能精确对位,而良好的复位和对位能够恢复眼眶外形的正常大小. 同时,由于早期治疗,各种软组织间未形成纤维粘连,能及时将嵌顿的眶内容物松解、还纳、复位,减轻其发生缺血、坏死、纤维化及萎缩的几率,及时防止眼球内陷[3],且及时的骨折复位能松解其对眶下神经的压迫,更有利于恢复眶下神经的感觉功能.
参考文献
[1]胡砚平,李祖兵,张文峰,等. 面中伤骨折并发眼损伤的诊治[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20(5):462-463.
[2]李凤鸣. 中华眼科学[M]. 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45.
[3]韩国良,李耀峰,蔡世新. 眶壁颌面部复合性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6):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