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宫颈癌改良根治术78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8145 日期:2025-03-27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作者:姜晓春,冯欣,张晓英,王飞鹏

【关键词】 宫颈癌;手术治疗;临床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200109/200312我院收治宫颈癌行根治术患者78例,年龄29~73(中位数41)岁. 按1995年国际妇产科联盟标准:Ⅰb1期32例,Ⅰb2期23例,Ⅱa期23例;病理类型:低分化鳞癌18例, 中~高分化鳞癌50例, 腺癌8例, 其他类型2例.
  1.2方法
  按Piver 2型(Wertheim手术)和3型(Meigs手术)手术治疗的操作环节和技巧进行改进,即腹壁切口均采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3 cm的横直切口,采用联合麻醉,术前术后处理同常规手术. 全部患者均采用腹膜外淋巴清扫术式,用柳叶剪配合胸外科弯长分离钳锐性分离并切除淋巴组织,彻底清除腹膜后髂血管周围的淋巴组织及淋巴结;髂总动脉上方淋巴管予以结扎,腹股沟深部的淋巴管予以电凝. 自髂外静脉的外侧锐性分离进入闭孔,分离暴露闭孔神经大约6 cm,锐性切除其水平面以上的所有的淋巴结及淋巴管、脂肪组织. 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不打开输尿管之“隧道”前后壁,当显露出输尿管“隧道”前后壁时,将输尿管轻轻向外侧推动,于其内侧0.5~1.0 cm处用4#丝线贯穿缝合输尿管“隧道”之前后壁后打结,所留残端视情况可留0.3~0.5 cm. 年龄&<40岁患者,行单侧或双侧卵巢移位术,同时切除移位侧之输卵管及其系膜,以尽可能少的保留生殖系统的组织,减少宫颈癌复发的机会. 将后腹膜敞开利于腹膜后的淋巴液及渗出液的引流. 在腹膜后两侧闭孔窝各放置一根26号“T”型引流管,其尾端自阴道残端引出体外后关腹. 术后引流管放置3~5 d,导尿管留置5 d,持续开放. 手术后当日常规脚踝锻炼,50次/h,12 h,以预防下肢深部血栓形成.
  2结果
  手术时间110~260(平均170)min,清除两侧盆腔淋巴结及淋巴组织时间30~70(平均35)min,术中出血50~500(平均240)mL,一般情况无须输血. 全部患者近期(半年)无复发及手术相关并发症. 术后体温&>38.5℃ 3例(3.85%),5 d降至正常. 术后未发生淋巴囊肿及膀胱麻痹现象,术后10 d B型超声检查盆腔及双侧肾脏、输尿管均无异常,随访30 d,阴道残端愈合良好,2例出现一侧输尿管轻度扩张,1例出现双侧输尿管轻度扩张,观察1~2 mo自然消退.   3讨论
  我们手术改进方法,完全避免了传统手术[1]的缺陷,将危险性大大降低,而不影响周围组织的切除和手术的彻底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输尿管的血液供应. 在进行腹膜后淋巴清扫术中,以往认为可以采用锐性剥离法,“花生米”钝性分离法以及撕脱法等方法,各有其优缺点.我们全部采用锐性分离切除法,将髂外动脉静脉的前方,左右以及后方的淋巴结及淋巴管,同时包括髂内动脉周围淋巴结整块的完全彻底地予以切除,彻底切断宫颈癌的淋巴转移路径,并为手术/病理分期(TNM分期)提供有力的证据,可以依此确定后续的治疗方案及方法;同时,因为淋巴组织较为彻底的切除了,较粗大的淋巴管均予以了结扎,有效地减少了或避免了术后淋巴囊肿的发生,而传统术式淋巴囊肿发生率则高达5%~30%[2]. 一改过去放置“烟卷”引流,为放置经修剪的“T”型引流管,引流管的放置时间仅为3~7 d,极少发生自然脱落,而且,引流充分,准确观察手术后的出血情况.患者可以下床自由活动,加快了术后的恢复,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大大地降低了医疗费用.术后30 d复诊时发现的单侧或双侧输尿管轻度积水,分析其原因可能系输尿管因术中分离造成轻度脱垂有关,而致影响输尿管的正常蠕动所致.绝大多数会自然恢复的.假如有比较严重的积水,则需要泌尿专科进行治疗.我们采用了下腹部耻骨联合上3 cm的横直切口,将过去的横弧形切口大大缩小,但不影响腹壁外各层斜肌伤口的大小,创伤更小,腹膜后暴露的更加充分,受肠管及盆腔脏器干扰较小,利于手术操作.而且,对体胖患者也可以较顺利地完成手术.对于变异较大的情况,应该特别注意,一定要在明视下进行分离,切忌急躁和草率行事.

参考文献


  [1]刘鸣,汤春生. 妇科手术中损伤临近器官的原因与防治[M].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4(21):202-204.

  [2]汤春生,李继俊译. 妇科肿瘤学[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350-351.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