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收集199908/200703我院就诊的会厌囊肿患者56(男39,女17)例.年龄19~62岁.其中,首次发病44例,复发12例;复发1次者8例,2次者3例,3次者1例.囊肿单发49例,多发7例.有明显咽异物感43例,无症状而在喉镜检查中偶尔发现13例.检查:会厌囊肿位于会厌舌面29例,位于会厌谷14例,会厌皱襞3例.囊肿呈半圆形,基广或带蒂,表面光滑,呈灰白、微黄或淡红色,少数可见小血管纵横分布,囊肿大小不等.小的如黄豆,大的占据整个会厌.术前常规禁食4 h,全部病例均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先用10 mL/L卡因液向咽腔喷雾3次,间隔3 min,再用无菌纱布牵拉舌体喷雾喉部2次,间隔3 min,使咽喉部充分麻醉. 患者取坐位,自己用无菌纱布包裹舌体向外牵拉,术者左手持间接喉镜,右手持已弯成间接喉钳状弯的单极或双极微波探头(根据囊肿大小选择单极或双极微波探头).输出功率为50~60 W.将探头直接刺入囊肿进行凝固,每点3~5 s,视病变大小多点接触.重复热凝,待囊肿壁变白、囊肿变小即可.如囊肿较大可在2 wk后重复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激素静点预防感染和水肿,并辅以雾化吸入治疗.术后定期间接喉镜复查局部情况.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咽异感症、梗阻感症状消失,会厌黏膜生长良好,未见囊肿残留复发. ②有效: 自觉咽异感症、梗阻感等症状减轻或缓解, 会厌黏膜生长良好, 未见囊肿残留.③无效: 自觉咽异感症、梗阻感等症状无改善,会厌囊肿残留或复发. 结果:一次治愈53例,3例于2 wk后检查有残留,再次微波后治愈.治疗过程中无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观察第1日有局部肿胀,除有轻度咽痛外无其它不适.术后2~3 d有白色伪膜形成. 2 wk~1 mo伪膜脱落,黏膜再生. 无出血、会厌水肿引起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随访6 mo~3 a,无1例再次复发,喉镜检查示喉部解剖标志正常.
2讨论
会厌囊肿以往常在间接喉镜或直达喉镜下单纯咬除囊壁,由于不能完全破坏囊膜,所以易复发,另外会厌囊肿常接近舌根部,该部位血管丰富,单纯咬除囊肿有可能引起出血[1].全身麻醉插管行支撑喉镜或直达喉镜下手术咬除,能充分满足手术要求,但有医疗费用高、气管插管妨碍手术视野影响操作等缺点.我们采用表面麻醉间接喉镜下微波治疗会厌囊肿,通过高温热凝组织,使表里同时凝固,囊壁变性萎陷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特征是在同一辐射场中,组织的损伤几乎一致,因此受治疗区域的边界清楚,深度足够,组织损伤极小,也无炭化和气雾形成,微波能在瞬间使会厌囊肿液凝固,囊壁破坏,达到治疗与防止囊肿复发的功效.同时病灶血液中的蛋白质瞬间从里到外被凝固,血管被阻塞,有明显止血功能,故术野清楚不会出血.术者可从容操作.并且对周围组织反应轻微,损伤愈合快,愈后不影响其正常功能.由于会厌前间隙组织疏松,含有黏液腺,在微波治疗时功率过大或时间过长会出现副损伤,如会厌舌面、会厌溪水肿,会厌软骨部分缺失,因此治疗上时要控制微波输出功率(一般50~60 W),和每点凝固时间(3~5 s),术中操作范围不要超过囊肿,特别是会厌溪囊肿. 表面麻醉要充分,但要注意的卡因的用量不能过量,有无过敏史. 术中操作一定要熟练、轻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我们体会到该方法安全有效,具有方法简单,痛苦小,组织反应轻.费用低.不易出血,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选兆,汪吉宝. 实用耳鼻咽喉科学[J].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544.转贴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