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框架理论视域下《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研究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7966 日期:2023-07-22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新闻媒体论文,本文选取了《人民铁道》2009年至2018年共826篇的春运报道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发现《人民铁道》在春运报道中的特点,并发现其中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对应的改进方案并进行反思。力求通过对《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的分析找出铁路行业报相关报道的规律,为今后的相关报道提供理论支持。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我国国情造就了“春运”人口大迁徙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人口大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其中“春节”是中华民族盛大、热闹、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各家各户大团圆的日子。因此,每年春节期间,中国从南至北、由东到西,形成了全国性的大迁徙,造就了“春运”这个特殊的社会性事件。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53年的《人民日报》。“春运”是春节运输的简称,是在中国农历春节期间,国家交通部门与旅客之间发生的大规模组织交通运输的现象。亦可言之,由国家发改委统一发布,国家铁路局、交通部、民航总局按此进行专门运输安排的全国性交通运输高峰叫作“春运”。
春运时间范围与春节相关,按照现代人们的生活习俗,普遍将农历正月初一至农历正月十五规定为春节。在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习俗,一些民间地方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往往是从腊月的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节开始至正月十九。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国的春运通常为期40天,即春节前15天至春节后25天。
.....................

1.2文献综述
1.2.1春业务维度
从业务角度出发,研究媒体怎样将春运报道做的更加专业,增强其传播效果。研究的媒体涵盖范围较广,涉及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多为实务研究。
《读图时代“春运”题材新闻图片的特色分析一一以<南方日报>与<南方都市报>春运图片报道为例》(吉曼2012)提出为了提高视觉传达能力,同一集团的党报和都市报需要在视觉资源上形成相辅相成的模式这一观点。西华师范大学李虹君所写的《〈人民铁道〉报对铁路春运报道的话语建构研究》从话语构建的角度得出了该报春运报道具有丰富的新闻资源和消息来源网络,同时还有独特的行业视角,以传播正能量为主,对负面消息作一定的选择性报道的特点。刘斌、陈万利、张天宇等人结合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经历对春运报道进行了研究。从电视直播的角度,总结出表现手法在直播中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电视从业者可以使用专题片与新闻配合的模式对新闻进行传播。
在网络春运报道方面,贵州民族大学黄丽娜、林珍燕(2015)在文章《网络新闻专题现状及策略分析一一以新浪网十年的“春运”专题为例》中,从内容、技术、版面等方面为网络春运专题报道突破同质化现状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春运报道相关文献梳理发现,现有的研究中关于《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的深入专业性理论研究数量较少。除此之外,对于具体报道实务方面的研究,大多为就是论事,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系统的分析,或者跳出实务的圈子站在全局的角度上给出今后春运报道的意见和建议。因此,本研究期望在对特定的时间范围内,从理论角度梳理出《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框架的优势与不足,并提出改进与反思,从而丰富春运报道框架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

第二章《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新闻框架统计及分析

2.1新闻框架高层次结构:明确报道主题,突出报道内容
框架的高层次结构是对事件的定性,即媒体选择什么主题来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在选择报道内容和主题时,媒体通常都以自身性质和利益为诉求。不同的信息对受众产生的认知影响也大不一样。本部分通过对《人民铁道》春运报道的报道数量、报道体裁、报道主题进行统计,分析《人民铁道》新闻框架建构的高层次结构。
2.1.1报道数量

......................

2.2新闻框架的中层次结构:组合新闻素材,建构文本内容
中层次新闻框架的作用在于通过对主要事件,文本框架和事件评估方面的选择和强调,引导受众对于新闻报道的总体态度和情感,并进一步来影响受众思考新闻报道的方式。根据学者臧国仁对中层次框架的认定,本部分将报道类目按主要事件、先前事件、消息来源、结果、归因、评价进行分类。
2.2.1消息来源
消息来源是指新闻材料的来源或愿意向记者提供消息、反映情况的人。新闻事件的消息来源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全面性以及丰富性,臧国仁把消息来源视作社会行动之竞争者,彼此竞相在媒介领域中争取言说论述的主动权。媒介选择哪家的言论在新闻报道框架中的影响会千差万别。另一方面,竞争者各自透过组织文化动员资源与人力,建构符合组织框架的言说内容,并试图接近媒介,以争取其接纳论点,成为新闻框架的核心与基本立场,从而影响社会大众,建构社会主流思想。
《人民铁道》有着自己独立的釆编系统,不能直观的看到新闻消息来源,在样本中常见的是以“记者+通讯员”或者是“通讯员”的形式出现,但是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知通讯员所在单位,例如2018年2月24日《成都局新线发力客运量创新高》的作者为“本报通讯员傅洛炜徐中友”,新闻内容描述的是2月15日至21日,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西成高铁、兰渝铁路、渝贵铁路三条新线担当运能主力,累计发送旅客600万人次。因此,本研究将消息来源类目分为:铁路总公司、各级分公司、铁路下属站段、政府部门四大消息源头。前文的例子可以将其消息来源归类为铁路下属站段。因此,消息来源能够成为评判报道的丰富性和客观性的标准之一。
..........................

第三章《人民铁道》春节报道新闻框架的特点...........31
3.1主题结构:报道主题深入基层,全面展现铁路工作..........31
3.1.1建立铁路工人工作幸福感............31
3.1.2承担媒体相应的社会责任...........32
第四章《人民铁道》春节报道新闻框架存在的问题...........38
4.1主题结构:报道角度局限,体裁较为单调..............38
4.1.1以铁路内部工作居多,对外界关注较少...............38
4.1.2报道体裁缺乏丰富性,评论作用不够突出............39
第五章《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新闻框架改进建议............46
5.1报道主题:增加报道角度,丰富报道风格...........46
5.1.1涵盖各方信息,满足受众需求............46
5.1.2注重评论体裁,加强言论力量.............48

第五章《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新闻框架改进建议

5.1报道主题:增加报道角度,丰富报道风格
5.1.1涵盖各方信息,满足受众需求
虽然《人民铁道》是专业型的行业类报纸,但是它的受众面并不是单一的,《人民铁道》的受众类型广泛,这是由于它的销售范围和方式决定的。目前,《人民铁道》在全国的发行站超过了130个,加上其他铁道报的发行范围来看,铁路类行业报的覆盖面积十分可观。甚至于中央领导及各大部委都能阅读到《人民铁道》。不同年龄、学历、行业的人都需要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春运信息。就目前来说,铁路春运的客运量主体仍是民工、学生,其中民工占总客运量的85%以上。了解春运的客流量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新闻报道的主题。
《人民铁道》在春运报道方面应紧扣春运难题,传达政府意志。目前,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春运犹如一场硬战,要解决其中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政府所能采取的各项与旅客相关的措施,应尽快借由媒体之口传播出去。让乘客在享受实惠的票价和客乘体验的同时,也能享有及时、有效的铁路保障措施,让乘客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

结论
本文以《人民铁道》春运报道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自2009年至2018年,共选取研究样本826篇。采用新闻框架理论对样本进行研究,通过分析统计得出《人民铁道》在春运报道中有着怎样的新闻框架特点,以及在目前的新闻框架下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有将如何进行改进几大问题的结论。
经过分析得出了《人民铁道》春运报道新闻框架的特点。《人民铁道》的春运报道以铁路基层工作为主要报道内容,力求在报道中能够全方位呈现在受众面前。在文本建构上能够从专业角度提供相关信息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在新闻框架低层次方面,《人民铁道》春运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然而,《人民铁道》的春运报道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在高层次框架下报道角度局限,体裁较为单调。消息、通讯较多,忽略了评论的作用。中层次框架下消息来源角度片面,缺乏媒介融合思维,导致新闻策划不够系统。低层次框架下语言搭配重复,正面报道落入窠臼。这些问题对新闻报道传播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
综上所述,在铁路行业类报纸中甚至于在全国行业类报纸中,《人民铁道》都是其中的领头羊,它所运用的报道框架是其他铁道报看齐的标杆,也是社会各界了解铁路部门的重要窗口。因此在《人民铁道》报道春运时一定要放开视野、开阔思维,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彰显铁路人文情怀。在铁路行业报中,其他铁道报可以通过吸取《人民铁道》的不足,借鉴《人民铁道》的经验,共同做好铁路系统的宣传工作,共同架起乘客和铁路部门之间心的桥梁。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