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本人工作和工作实际,通过访谈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具体办事人员、办事群众,对各类意见进行归纳提炼,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可以为今后基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1.1.1研究背景行政审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方式,是国家管理社会资源、治理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行政审批效率和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营商环境的好坏,关乎社会公众的利益。行政审批制度在我国开始于计划经济时期,主要是作为政府管理的辅助手段,具有明显的重审批轻监督的思维特征,深刻影响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被打破,逐渐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社会的急剧变迁,随之也不断涌现新的社会问题,如果不及时、有效进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就会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行政审批制度得到优化,从而持续激发市场活力及社会创造力,使行政审批活动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应对新时代严峻复杂经济形势的必由之路。只有通过破除冗杂的行政审批环节,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创新,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用“轻审批、重监管”的方式替换原有的“重审批、轻监管”,才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社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发展。自2001年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已经进行了多次全面而深入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下放审批权力、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等方面取得了丰富成果,累计已有2000多个审批项目实现精简整合。但是,由于在这个过程中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数量的减少方面,导致质量还没有显著提升,仍然存在审批程序繁杂、交叉审批、重审批轻监管等弊端。此外,我国行政部门许可权配置的横向分割、上下级断层、“放管服”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未能被改革深入有效解决,提供给企业、群众的审批服务仍然是碎片化的、部门式的。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行政审批,在国外又被称为政府规制或政府管制,是伴随着产业革命的发展而出现的,包括经济管制与社会管制。经济管制是对铁路、电力、电信等自然垄断性的行业开展的管制。社会管制主要是对卫生、医疗、环境等社会领域方面进行准入、标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
(一)从不同的学术视角的研究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研究角度方面,世界各国学者分别从经济学、行政法学、行政管理学和社会公共利益角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大多数学者研究行政审批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一门新兴的学科分支,即政府管制经济学理论。在产业革命中,随着新技术的发明和运用,逐渐凸显出政府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传统的自由主义思想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政府管制理论在早期主要是对管制实施的经济效果进行研究,包括对生产者、消费者福利带来的影响。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研究管制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施蒂格勒、佩尔兹曼和巴尔特。关于管制的产生方面,施蒂格勒在1971年出版的《经济管制论》中首次提出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政府管制,即管制往往是由产业争取来的,其制定和执行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产业得到更多的收益[1]。佩尔兹曼以公共选择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管制的政治平衡模型,并对施蒂格勒的学说进行改进[2]。巴尔特提出呼唤政府监管以克服市场失灵的不良影响,以此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3]。
从行政法学角度研究方面,主要代表人员是卡恩和安东尼。在《经济管制的原则和制度》这本书中,卡恩提出面对局限性的市场经济,政府要维护正常运转的市场秩序,需要利用法定的行政权力,加强对市场的管理和约束[4]。安东尼认为,政府管制不能逾越法定范围,同时要明确相应标准[5]。从行政法学角度来看,要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离不开法律手段的调节和干预。
...........................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相关概念
2.1.1行政审批
行政审批是“行政”和“审批”两个词的有机组合。“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实现政府目标所开展的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行为。“审批”是指审查批示。行政审批是政府机构为实现政府目标,通过审查、批准等方式确定政府事务、社会公共事务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包括行政审核和行政批准。前者是执法部门对相关审批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及是否存在虚假情况等开展审查,又可叫做行政认可;后者是执法部门许可相关审批相对人获取相应资格及权力,开展具体经营活动,又被叫做行政许可[39]。行政审批主要是服务于行政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公民和法人的行为,避免妨害公共利益,具备相当程度的自由裁量权。通过采取行政审批,行政机关可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规范社会组织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提升社会信誉的目的[40]。行政审批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申请人提出从事活动的申请;二是需要获得政府部门认可;三是若未提前获得政府部门认可擅自开展,则行政相对人行动无效且需承担相应处罚。
计划经济时代就开始实行行政审批制度,作为计划经济的产物,行政审批在国内大量公共管理场合被作为重点管理措施,是政府处理社会事务工作中无法或缺的管理手段,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工作中担任重要角色。国内行政审批的发展阶段分为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全面改革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革完成到改革开放前是初步确立阶段,这个阶段政府行为以行政命令为主,在政治、公共安全等领域存在少量行政审批行为,仅被用作政府管理的辅助手段。第二阶段,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四大正式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前为初步确立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行政审批的地位日益提升,原有的指令性计划逐步被行政审批所替代,第三阶段,党的十四大后为快速发展阶段,作为中国政府不可或缺的行政管理手段,行政审批已覆盖到经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2.2整体政府理论
2.2.1整体政府理论产生的背景
行政改革是行政部门为了应对社会现实问题而表现出的回应,是在社会压力下开展的。西方行政学开始以独立学科的模式呈现持续时间已超过一个世纪,期间发生了三次巨大的理论变革。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官僚制公共服务模式在国外被广泛应用,该模式以凸显政府本位为基本特点。行政机关开展公共服务时使用规则和制度作为工具,通常用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服务。因为无法快速满足民众需求,该模式经常会导致“公共服务失灵”。
伴随着七十年代以来的“政府再造”改革,新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模式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模式倡导“企业家精神”,重点突出了以民众为服务对象,为民众提供需要的公共服务。这场改革利用竞争方式制约了行政机构的扩张,改善了政府服务,提升了行政管理效率。与此同时,这种模式因为没有考虑到政府机构间的沟通协作,导致仍存在许多新问题。
第一,由于新公共管理过于强调竞争机制,从而造成行政管理“碎片化”现象日益突出。七十年代开始的行政改革,采取权力下放、重构政府部门、运用竞争模式等手段开展行政管理,使政府部门各自在职权范围内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忽视了互相配合与协作,使得行政管理机构无法快速有效处理跨部门、跨专业问题,带来了管理的“碎片化”。第二,贯穿于行政组织内部的责任体制和分化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行政工作的效率,同时也导致了行政机构无法有效开展沟通配合。在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因为管理机构过于重视最终结果,并为了这个目的采取相应的激励手段,忽视了对于部门合作的相关激励举措,导致无法有效解决复杂的公共问题。第三,因为行政管理“碎片化”和纵向责任机制导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无法准确满足客户需求。与基于部门局部利益和体制提供的行政管理服务不同,互相配合、更为便捷的服务理念更为公众所接受、所期望。
..........................
第三章四川省金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与主要成效····················16
3.1四川省金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基本历程························16
3.1.1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阶段························16
3.1.2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阶段·····························17
第四章四川省金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23
4.1四川省金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存在问题······················23
4.1.1部分审批事项效率提升不明显·······················23
4.1.2存在重审批、轻监管现象····························24
第五章先进地区的经验借鉴································30
5.1杭州市萧山区“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30
5.1.1梳理权力清单事项··································30
5.1.2推动内外部技术流程再造························30
第六章四川省金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对策建议
6.1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建设行政审批标准化服务模式
6.1.1加强审批标准化建设规范审批行为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审批行为是审批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审批程序、审批服务都是以审批行为为基础的。行政审批标准化是规范行政审批工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使审批事项的内容更加清晰,使审批行为更加规范,使审批流程更加优化,使审批效率更加高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可以将行政许可的自由裁量权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推动审批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必须加快审批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建立和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机制,明确审批流程、审批事项、信息公开、网上审批服务标准,从源头上规范审批人员的审批行为。
职能部门严格落实审批事项清单化管理,按照“审批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审批”的要求,建立动态调整和长效管理制度,及时优化审批事项目录,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对不按清单执行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对于缺少法律、法规、规章支撑的,各部门自行设置的前置、审批、中介等,一律取消。虽然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不符合“放管服”的规定,建议由上级部门撤销。各级政府要强化对基层政府的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保证本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基本一致、统一规范。对由于法律、法规、标准缺失等原因导致的行政许可标准不能确定的事项、领域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并从技术层面和地方立法层面探讨了相应的对策。
建立和完善审批事项的评价体系,对各项审批事项进行“体检”、全面分析,突破立法部门化、部门利益化、利益审批化、审批复杂化的障碍,把政府能做的事情处理好,不能做的事情要坚决地放权,让市场和社会来做,提高简政放权的质效。
..............................
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7.1总结
从2001年至今,我国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已经过21年的发展,在管理方式、职能转变、效能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多次的改革,并在提高下放审批事项、清理审批项目、创新服务模式、推进智能服务方面成效显著。随着行政审批局在全国范围内陆续组建,亟需从服务理念、加强监管、部门协同、信息共享等方面进一步改善和提升。但是,我国目前仍存在着条块分割、部门利益牵扯、监管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亟待解决。
四川省金堂县是我国地方政府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一个缩影,从2007年开始,开展了多角度、全方位地改革实践,并逐渐纠正了地方政府在市场经济变革中的错位和缺位。精简审批资料,优化审批流程,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服务,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创新成德眉资政务服务异地通办模式,打造“金心办”政务服务品牌等。但是,四川省金堂县在改革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发展,其主要表现在部分事项审批效率不高、跨部门协同不畅、事中事后监督力度不足、“信息孤岛”现象等。作为西部地区一个普通基层政府,四川省金堂县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是具有普适性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本人工作和工作实际,通过访谈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具体办事人员、办事群众,对各类意见进行归纳提炼,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可以为今后基层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