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探讨——以南昌市为例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645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从精细化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城市社区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尝试性地构建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研究框架,以破解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困境,提高垃圾分类效果。对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而言,其目标就是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式由“粗”到“细”的转变,以治理理念人本化为前提,分类流程标准化为基础,制度设计科学化为保障,以推进机制多样化、资源供给精准化为抓手,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为实践路径,提出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应然逻辑。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垃圾处理能力近乎饱和状态,“垃圾围城”已成为普遍现象。城市生活垃圾投放的随意性不仅降低了资源的利用率,也极大地增加了垃圾处理的成本。推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不言而喻。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生活垃圾制度实施方案》,明确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具体内容,并要求46个城市将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由此可见,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各大城市纷纷开始逐步出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日程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已经成为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
社区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执行中承担重要任务,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区是城市环境治理的最后一步,是解决城市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要场域;其次,社区是生活垃圾排放的主要场所之一,从社区开始,能够有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最后,社区垃圾分类治理要处理好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复杂性、难度系数高等特点。
近年来,虽然我国对于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给予了重视,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但是各主体参与度依旧不高,垃圾分类效果平平,并没有带来实质性改善。反思这一现象的背后,粗放式社区治理已经不能满足垃圾分类治理的需求,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精细化治理理念被广泛用于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虽然在很多领域中得到认可,但还可以扩大其应用范围。随着环境治理地位的日益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作为环境治理的重要方面,将其与精细化治理相结合就具有了一定的研究意义。目前学术界将“精细化治理”运用到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这一公共问题的研究较为匮乏,仅有研究也只是将“精细化”这一理念泛化的运用到垃圾分类研究当中,缺少具体的分析框架,不具有系统性与整体性。本文通过对精细化治理与城市社区垃圾分类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构建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分析框架,可以说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一方面,扩大了精细化治理的应用领域,丰富了精细化治理运用到具体问题的研究框架,为精细化治理的理论框架建构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丰富了城市社区垃圾分类治理的理论建设,促进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研究体系的构建。
1.2.2现实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已经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已经成为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步”,承担着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效果差、参与度低,存在着形式化、不精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点:首先,运用精细化治理理论研究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地解决目前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存在的问题,理清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内在逻辑;其次,可以从根本上破除居民参与度不高的困境,有效设计方便于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安排;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研究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执行效果。
..............................
第2章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1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核心概念界定
2.1.1城市社区
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首次将“社区”一词用于社会学中进行研究。他认为社区是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费孝通翻译社会学著作《Community and Society》时,将“Community”译为“社区”并将其定义为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①。自此,我国众多的社会学家开始对“社区”进行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对于“社区”这一词的认识和理解出现了多种解读。丁茂战认为目前对于社区界定首要的标准是地域界限的分明,而成员归属感的强弱则是次要的。他也进一步对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做出了阐释。本文将城市社区界定为居住在城市从事非农活动的一定数量人口所构成的地域社会共同体,一般具有利益上相关的一种公共关系。
2.1.2生活垃圾分类
对于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而言,各个城市采取的分类标准略有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现状,所以采用《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对于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阐释。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为以下四类:可回收物即适宜回收和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有害垃圾即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家庭源危险废物的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即易腐烂的、含有机质的生活垃圾。其他垃圾即除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之外的其他生活垃圾。本文研究的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的界定,从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到分类处理的整个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
................................
2.2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协同治理理论
协同治理理论是由协同学和治理理论交叉形成的。协同学认为,在整个大环境中,存在着千差万别的系统,虽然其属性各不相同,但各个系统之间又存在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合作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可以从协同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能否产生协同效应,协同治理理论便由此应运而生。协同治理理论作为一个新的理论,还未形成明确的理论框架。总的来说,协同治理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实现多元共治的目标。可以说,协同治理对于解决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等治理难题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这也明确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方向是实现多元主体多样化,形成党委、政府、居民、市场、非政府组织的多元共治。目前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采用的是由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居民、市场、非政府组织参与效果不足,因此必须要加快转变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共治,因此,协同治理理论有助于分析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问题。
2.2.2新公共服务理论
关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登哈特夫妇。他们提出“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服务,而不是掌舵;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等七大理念,即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它强调政府应该更加关注民主价值和公共利益,并提出政府应该向公民放权,为公民服务。因此,在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过程中,一方面,政府应该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充分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激发居民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垃圾分类的治理意愿。另一方面,要重视服务的提供,通过提供精细化的服务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
..............................
第3章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实证分析............................16
3.1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调研实施情况......................16
3.1.1调研地点........................16
3.1.2问卷调查.....................................16
第4章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存在的问题............................29
4.1精细化治理理念的缺失....................................29
4.1.1“以人为本”治理理念的缺失................................29
4.1.2存在“重管控,轻服务”的现象............................29
第5章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对策........................37
5.1强化精细化治理理念.................................37
5.1.1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服务..37
5.1.2培养“精细化”的服务意识,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38
第5章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对策
5.1强化精细化治理理念
5.1.1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优化生活垃圾分类服务
(1)充分征集民意,精准识别居民需求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效果直接取决于居民的参与度。社区应通过充分征集民意,邀请小区居民、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人员以及社会自治组织等多方主体参与到垃圾分类项目策划当中,通过对细节的讨论,不仅可以调动起居民参与社区共治的积极性,激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还可以精准匹配本社区的特点与居民需求,及时发现问题与寻找解决途径,增强居民对于社区工作的认同感与满意度。
(2)强化居民的主体地位,调动居民积极性
居民是社区生活垃圾的产生者,同时也是环境污染的受害者,这也从根本上阐释了社区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必须强化居民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居民的积极性。
一方面,要培育和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社区利益共同体理念。首先引导居民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与社区公共利益的关系,并引导居民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深化对社区利益共同体的认识,提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加强居民之间互动来改善邻里关系。随着城市化不断深入,同一楼层彼此不认识的现象在小区已经习以为常,而这种冷漠的关系也导致居民对于小区的公共事务并不上心。这就要求社区工作者不仅仅要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与推行机制的创新,同时还应该加强居民之间的互动,改善邻里关系,增强居民之间的信任感,为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营造浓厚的氛围。
................................
第6章结论与展望
从精细化治理角度出发研究城市社区生活垃圾治理问题,尝试性地构建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研究框架,以破解社区垃圾分类治理困境,提高垃圾分类效果。对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而言,其目标就是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方式由“粗”到“细”的转变,以治理理念人本化为前提,分类流程标准化为基础,制度设计科学化为保障,以推进机制多样化、资源供给精准化为抓手,以治理主体多元化为实践路径,提出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应然逻辑。并以南昌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求南昌市社区在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将其与应然逻辑进行对比,提出南昌市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的对策。最后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结论,南昌市生活垃圾精细化治理应强化精细化治理理念,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培养“精细化”的服务意识,提供细致入微的服务;健全垃圾分类全体系,建立标准化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流程;细化垃圾分类制度设计,推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法制化;创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机制,满足居民个性化需求;精准提供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所需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化多元主体有效协同,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共治。
本文研究对象是南昌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问题,在实际调研过程中,由于受作者个人能力与疫情形势的影响,选取了南昌市15个社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对于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研究提出如下展望:要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问卷数量与访谈社区数量,提高研究结果的缜密性;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不同城市的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进行对比研究,论证研究框架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治理研究框架。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