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评估对高校行为的影响思考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472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本文从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束到第五轮学科评估开始这段时间以研究高校内部各群体行为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 X 大学内部学科评估利益相关群体为实证分析对象,深入研究了学科评估对该校各群体行为的影响,发现学科评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学科是大学的核心要素,是大学人才质量、研究水平、教学和教师质量的核心体现,各个领域专家和学者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各高校培养的各类优秀人才对于现在和将来我们学科的发展都至关重要,那么如何衡量和评估学科发展的质量呢?学科等级和评估是否合理?可以说学科评估是直接反应大学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目前国际上教育评估使用最广泛的标准之一。
1.1.1 学科评估是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需求
21 世纪的今天,由于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发展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世界各国无不重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地位也必须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在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及研究生迅速扩招中,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正以多种方式受到挑战,急需可靠的外部监测系统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控,评估作为衡量现代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基本手段和根本方式,在中国慢慢受到了重视。自 2002 年到 2017 年,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已开展了四次学科评估,学科评估工作是一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它通过评估学科建设的成果和质量,帮助各高校了解本校学科的现状、优势和劣势,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净化学术环境,人才质量得以提升。国务院于 2010 年 5月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扩大学科范围,发展学科建设,建设适应国际发展的一流大学和学科,并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产出原创性成果,为国家高等教育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1]。”2013 年 3 月教育部下发的《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严格监测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生学位论文的抽检与评优都应受到严格管控,进一步提升学科评估水平[2]。”这些政策的提出表明了国家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学科发展的立场。2014 年 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系统,要与国家实际情况保持一致,并遵守高等教育国家的高等教育规律,不断改进学科评估工作[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本文先是对国内已有的学科评估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基于 CiteSpace 对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将文献大致分为三类:运用元评估审视学科评估、从“双一流”视角探讨学科评估中国化、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完善学科评估体系,再对国外已有文献进行分析,将文献分为两类:对不同学科评估体系的对比研究、对学科评估体系改进的研究,对已有的国内外文献的概况进行分析以此来了解现如今研究的缺陷,为后续研究工作夯实基础。
1.2.1 国内文献综述
我国开展的四次学科评估中共涵盖 95 个一级学科(不含军事学门类),共有 7449个学科申请参评,涉及 513 个单位[1]。以“学科评估”和“学科评价”为主题进行检索共获得“中英文文献”2863 篇,剔除会议综述、招聘广告、试题答案分析、学科简介、通知喜报、新闻、征稿等与学科评估研究无关的成果 258 篇,共得到 2605 篇论文,其分布如图 1 所示。不论是报纸、期刊论文还是书籍上升幅度都是随着学科评估影响力的提升,在数量上呈现“波浪式前进”的规律。并且在每一次的学科评估后都会出现高峰点,例如像 2013 年、2016 年是学科评估的那一年。将 2605 篇文献用 CiteSpace 5.5 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图 1.2 为分析结果。图谱中的每个节点都是研究论文中出现的的关键词,节点之间的连线则是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节点越大,出现频次越高;连线越清晰,共现关系越大,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学科评估”、“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一流学科”。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

.............................

2.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支撑

2.1 学科
“咸通中,进士皮日休进书两通:其一,请以《孟子》为学科。”这是最早提出学科一词的古文。从词的来源上看,学科这一名词,英文可翻译为“discipline”或者“subject”,本意是指学科,专业,课程,主题,科目。
从典籍来看,《辞海》中对“学科”一次有两种解释:第一种解释是“学科”是对学术的分类,具体指一个独立的学术研究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如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哲学学科、文学学科等;第二是教学、科研等的功能单位,如英语、物理等基础教学科目[1]。《汉语大词典》中认为学科是对学习或者知识进行分类,形成一个独立的科学门类,尤其是在整个教学规划中为了方便更系统的教学将每一个学科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门类划分开来。《现代汉语词典》对学科的定义则偏向对性质的解释,认为学科是按照学问的性质分类,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新牛津大词典》中认为学科是高等教育的知识体系中某一类知识、某一方面的科学领域,从国内外著名学者研究看,美国伯顿·克拉克在《高等教育新论》中对学科的理解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将知识分成一类一类的学科,另一个层面是将组织分成一类一类的学科[2]。学科不仅有规范社会研究的作用,其研究成果也是强化和改进社会科研秩序的手段。德国学者黑克豪森认为学科是一种科学行为,它是一种将科学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的科学行为,即一类科学被称为学科的条件有五则:一、要有属于自己学科的概念;二、概念之间存在着联系;三、有关于自己学科独有的研究方法;四、有自己学科的专业性术语;五、要有一套富有逻辑的理论体系。
从国内学者对学科的不同角度的论述来看,冯向东(2002)认为大学的学科是学问这一大门类的“下属概念”,一种对学科的解释认为学科是知识系统的基础,是按一个科学门类划分出的独立研究体系;另一种对学科的解释是说学科是依托在院系规划制度上的科研组织,是由一个个实体组织构成的,有自己的一套监管机制[1]。而罗云(2005)将第二种对学科的解释进一步细化,认为大学的学科是高校按照知识门类将人才分类,制定专业的培养方案,是一个根据知识类别培养人才的大学组织[2]。而周玉清(2016)更倾向于第一种对学科的解释,大学学科是基于规范和基于专业的大学系统,是大学系统中具有专业化、体系化的高深知识,并且学科也承担着继承、传播和发展高深知识的职责[3]。张华(2019)认为学科在高等教育研究的应用多是学科狭义的解释,单指学术性的学科,也包括主要的专业,并认为学科为了适应当今的信息文明时代必须提高学科核心素质,以解决更高级的学科问题[4]。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学科评估,因此本文研究认为学科是高校按照知识门类,根据社会需求将人才定向培养的一个组织形式。
............................

2.2 学科评估
学科评估是对国家一级学科总体发展水平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指标并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对评估对象(高校或科研机构)的学科发展状况进行带有考核性质的评测行为。学科评估是学科建设、学科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在 2018 年教育部学位中心依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学科评估概念进一步明确,学科评估是对高校中具有博士点和硕士点的一级学科开展的一项评估工作[5]。
“评价”与“评估”在应用上几乎没有区别,含义的也趋于相同,并且在很多文献中对这两个词也并没有作出明确的区分。评价的解释主要倾向于人对事物的看法和观念,或将事物的客观情况分析与判别;评估相较于评价更具专业化,可以提供关于事物未来发展的预测,是针对更复杂事物的评价。而大学的学科评估是一个大型项目,其中涵盖许多因素,如:高校、教师、政府和社会。通过这项活动,可以为高校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也可以为国家的学科发展指明方向。考虑到此特性,本文中将使用学科评估来表达学科评审活动。
1985 年陆跃峰第一次提出了学科评估,认为只有对学科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使高校学科长期保持可持续的发展。自 2002 年首次学科评估开展后,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对学科评估一词的定义逐渐演变成指学位中心所开展的具有服务型的一项非行政性的评估活动。林梦泉,周学军,郑晓梅(2005)认为学科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估指标并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对参评单位当前的学科建设现状进行评价对比的非行政性工作[1]。Marques M 等人(2017)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采访,了解他们对学科评估概念的理解,总结出学科评估工作是做到相对客观真实地对高等院校展开学科发展建设水平的评估工作,并且大多数人认为学科评估伴随着高等教育评估工作的不断丰富和提升改进会有更大的进步[2]。张继平(2019)在研究中认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科评估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民间自发开展的一项非盈利性质的教育评估服务活动,具有开放性、公平性的特点,目的是通过外部评估对学科发展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净化学术环境,防止高校科研内卷,引导“双一流”建设方向,是提高学科评估国际影响的前提[3]。梁传杰(2019)认为,学科评估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按照学科评估的主体划分三种,政府开展的学科评估是“学科合格评估”、社会中介机构开展的学科评估是“学科水平评估”、高校开展的学科评估是“学科自我评估”;按照评估的目的学科评估可分为学科水平评估、学位点评估、学科专项评估[4]。蒋林浩、黄俊平等(2020)认为学科评估虽然是具有第三方性质的评估,但是中国的学科评估更多的还是依赖政府,好处就是一方面可以调动参评单位参与的积极性,一方面学科评估也更具有可控性和公平性,它具体是评估具有博士点及硕士点的学科[5]。


行政管理论文怎么写

...............................

3.学科评估对高校行为的影响分析...............................23
3.1 问卷及访谈的背景.................................23
3.1.1 学科评估现状.................................23
3.1.2 X 大学学科评估结果使用情况................................23
4.国外提升学科评估影响的案例.......................43
4.1 英国卓越研究框架(REF)................................... 43
4.1.1 鼓励跨学科参评,评估更具兼容性..................................43
4.1.2 科研影响力评估,提升产出质量................................44
5.提升我国学科评估影响的路径................................53
5.1 评估文化的改进——高校转变参评观念................................53
5.1.1 创新评估理论与文化.................................53
5.1.2 加强元评估文化建设...........................54

5.提升我国学科评估影响的路径

5.1 评估文化的改进——高校转变参评观念
学科评估是一种文化活动,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汲取营养。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大规模发展的进程中,学科评估文化越来越偏离评估建设的初心,跟不上中国现代化文化强国建设的步伐,缺乏中国本土的评估理念,同时出现迎合评估和应付评估的现象,高校参评心态不正,无法冷静的思考长远的学科建设问题。对评估结果过分追求,造成紧张且无序的评估氛围,要改变这种氛围就需要重新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学科评估理念,加强元评估文化的建设。
5.1.1 创新评估理论与文化
面对我国教育评价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教育评价质量的提升和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对学科评估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评估理念与评估文化也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否则原有的评估理念和评估文化无法支撑起新的学科评估活动,这将会限制评估活动的发展,阻碍制度的创新,从而无法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评估理念对评估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所以今后我国应该创新评价思维,建立具有特色的评估理念,实现评估思想不是专注于对教育质量的行政责任,而是需要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评估资源和声誉转向评估高校学生的学习结果;不应将重点放在定期评估上,而应将重点放在定期评估和常态化监控的结合上。同时,有必要在评估领域树立健康的评估理念,应更加注意监督评估的功能;建立平等的思想并充分尊重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化;加强开放思维,在评估过程和结果中高度重视公开透明性。发展是通过评估来创新的,科学是通过评估持续发展的。克服旧有的攀比文化,重塑积极向上的评估文化,提高为质量为核心,通过加强文化自觉意识,培养责任感,平等感和公平感,树立与新时期相适应、符合中国国情的积极健康评估文化,从而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

6.结论

6.1 研究结论及创新
在对学科评估对高校行为影响的研究过程中,通过对 X 大学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和对行政管理人员群体的访谈,分析 X 大学学科评估后各组织群体的行为,认识到存在于学科评估的诸多问题,借鉴国外学科评估影响力提升的经验,对我国学科评估影响力提出提升路径。
6.1.1 研究结论
本文从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束到第五轮学科评估开始这段时间以研究高校内部各群体行为出发,运用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选取 X 大学内部学科评估利益相关群体为实证分析对象,深入研究了学科评估对该校各群体行为的影响,发现学科评估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获得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方面:
(1)明确高校行为的概念与构成
本文所讲到的学科评估是指学位中心以第三方形式开展的针对具有博士点、硕士点参评单位的评估活动。高校行为是指外部行为驱使高校内部集体行为并对高校各群体产生不同影响,影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行为结果的不同,利用组织行为学理论将高校行为分为:学生群体、教师群体、行政管理人员三大群体的行为。
(2)厘清学科评估对高校各利益群体行为的正负影响
选择 X 大学内部各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学科评估在该校实施后的成效,通过对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及行政管理人员的访谈调查中了解到,学校内部人员因为学科评估的开展各有收获,学生因此获得优质的教学服务、学科评估为学生提供了就业保障、也为学生高考/考研提供参考;教师因此更加投入科研工作、教师的道德修养也得到提升;行政管理人员也因此引入新的管理观念、积极地投入到制定学科规划中去;从总体上带动了大学改善服务社会的观念、避免高校趋同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学科建设。但同样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学生的参与度低造成配合度不高、增加了教师的科研压力、诱发教师失范行为、管理人员在参报数据中弄虚作假、学科规划方案稳定性有待提高;从总体上对组织也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例如评估文化被曲解、缺乏健全的引进人才培养规划以及学科之间的合作机制、高校之间形成了马太效应、组织内部关系紧张。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