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药学论文,本研究表明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治疗风痰型PIC患者,可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使患者能尽早摆脱咳嗽、咳痰、咽痒等不适,但因研究样本量较少,银苏治咳方与西药组治疗效果对比不明显,其疗效是否相当仍需大量的样本进行研究明确。
第一部分文献研究
1现代医学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药学论文怎么写
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被病原体感染,在感染的症状消失后,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迁延不愈。患者多数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伴白色粘痰,可因吸入刺激性气体或冷空气加重。西医上认为本病的感染源很多,如各种病毒、细菌等。此病程一般为3-8周,X线胸片无异常[3,4,5],若症状经久不愈,易转变为慢性咳嗽[6]。
1.1流行病学研究
PIC目前在临床上很常见,国外研究表明,PIC占亚急性咳嗽的48%左右,且发病率仍呈现上升趋势[7],在呼吸道疾病门诊中,既往有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通常占PIC患者的11%-25%[8]。在我国,引起亚急性咳嗽占比最重的为PIC,达40%~50%[9]。而对于PIC的特异性病原体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认为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引起,其中以病毒感染较为多见。
1.2发病机制
由于PIC的发病因素及致病机理较为复杂,故其发病机制仍不甚明晰。经近几年来现代医家的长期研究分析,大致可将感染后的发病机制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气道的广泛炎症
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可引起气道炎症,炎症因子的释放增加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组织液外渗,进一步加重气道炎症。这些炎症反应的特征为气道重塑,诱导黏液细胞化生,这些细胞分泌的黏液可逆流刺激咽喉部,从而引发PIC[10]。有研究显示交通相关空气污染诱发豚鼠产生咳嗽,观察其气道黏膜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里的炎性细胞数目,发现污染后的豚鼠体内的炎性细胞数目明显比未暴露者增多[11],所以认为气道炎症是PIC的主要因素。
....................................
2祖国医学对感染后咳嗽的认识
2.1病名沿革
咳嗽最早在《素问》中有所记载“皮毛者,肺之合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古代医家没有对PIC的详细论述,大多将其归为“咳嗽”的范畴,现归于“顽咳”、“咳嗽”、“风咳”、“久咳”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强调了咳与嗽的差异,认为咳为无痰有声,嗽为有痰无声,两者并见称作咳嗽。咳嗽既是一种临床病症,又属于肺部疾病。
2.2病因病机
2.2.1六淫之邪致咳
中医认为,外感六淫为PIC的主要病因,风邪为首,其余外邪可依附于风表现为风寒、风热或风燥,侵犯人体引发咳嗽。肺居于人体上部,在五脏中属最高位置,如《素问·太阳明论》载“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根据此藏象学说及致病的特点,历代医家认为风邪首先侵犯人体,而肺最先受累[31]。风邪外袭,可使气道挛急而咳,故其临床症候的主要特征为痒咳、阵咳、言语则咳等。寒邪为阴邪,合风邪易致肺气失宣、津液凝滞发为咳嗽;热邪为阳邪,易蒸津液生痰饮,引发风热咳嗽;燥性干涩,易损伤肺津,多为干咳;故六淫外邪犯肺所致感染后咳嗽皆属于邪实。
2.2.2五脏六腑致咳
《素问·咳论篇》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可知咳不止关乎于肺,还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内经》认为肺朝百脉,主治节,通于五脏六腑之气,若脏腑功能失调,累及于肺,可使肺气上逆发咳。其中感染后咳嗽与肺、肝、脾三脏最为相关,临床上多见肝木侮金,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或肝郁化火,火气主升,上炎犯肺而致咳。脾运化失职,津液停聚为痰饮,上干于肺故见咳嗽。心主血,若心阳不足导致血液运行不畅,肺朝百脉受阻,肺失宣肃致咳。肺肾金水相生,两者在调节水液的过程中起协同作用,任一不足则水湿停聚,水寒射肺,引发咳嗽。引起咳嗽的病因很多,《素问·咳论》中载“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所以说六腑咳主要是与五脏之间的脏腑表里传变相关。
..............................
第二部分研究方法
1临床资料
1.1病例来源
入选本课题的病例90例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的风痰型PIC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中医组及中西医结合组各30例。本研究已通过芜湖市中医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我国《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51](1)起病前有明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史;(2)刺激性干咳或伴白色黏液痰,肺部查体阴性;(3)病程为亚急性(3~8周);(4)X线胸片或肺部CT检查无异常;(5)明确排除其他疾病导致的亚急性咳嗽。
1.2.2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5],并结合导师及名老中医经验进行证候诊断。辨证属于风痰型PIC患者:主症为咳嗽、咳痰,痰稀色白或咯痰不爽;次症为咽痒;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滑或弦滑。
......................
2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1)西医组:常规西药治疗,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浙江长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复方制剂,组分为:盐酸甲氧那明12.5mg、那可丁7mg氨茶碱2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用法用量:口服,2片/次3次/天,疗程7天;
(2)中医组:单独使用张华名老中医经验方“银苏治咳方”治疗,方药组成:金银花、连翘、防风各15g,板蓝根、荆芥、苏叶、桔梗、牛蒡子、射干、制百部、炙紫菀、前胡、白前各10g,甘草5g。用法用量:上述中药处方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50-300ml,分早晚服用,疗程7天;
(3)中西医结合组:以上两药联合治疗,即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以及“银苏治咳方”,剂量及疗程同上。
2.2观察指标
(1)基础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程。
(2)安全性指标:血、尿、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实验前后各做一次),心电图。
(3)疗效指标:①中医症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导原则》[53]制定中医咳嗽、咳痰、咽痒症状积分量表(详见附录1);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单项症状(咳嗽、咳痰、咽痒)积分之和;②视觉模拟评分(VAS)(详见附录2)。
....................................
第三部分研究结果..................16
1基线分析.................................16
1.1一般情况.........................................16
1.2治疗前各组评分比较................................16
第四部分分析与讨论...............................21
1立论依据......................................21
2银苏治咳方的选方用药.....................................22
4结论....................25
3疗效分析
3.1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本研究,分别予以三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各组患者的咳嗽、咳痰、咽痒症状积分和中医症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显示银苏治咳方、单纯西药以及两药联合使用均能有效改善症状。治疗后,分别将咳嗽、咳痰、咽痒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治疗在治疗咳嗽、咳痰、咽痒三方面优于单纯西医组和中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医组与中医组相比无差异(P>0.05);可知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治疗在改善咳嗽、咳痰、咽痒方面效果最优,西医组与中医组疗效相仿。同样,统计对比治疗后的三组间中医证候总积分发现,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组总积分减少更明显,优于西医组及中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西医组与中医组症候总积分相比无差异(P>0.05),说明联合组在改善中医总症候的程度上较单纯用药效果更佳。以上结果分析表明,银苏治咳方擅于祛风解表,清肺利咽,降气化痰止咳,联合西药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故疗效更佳。
药学论文参考
..................................
4结论
(1)银苏治咳方、单纯西药及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治疗PIC(风痰型)均可显著减少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但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为明显。
(2)银苏治咳方联合西药治疗PIC(风痰型)总有效率较单纯中药、西药更高。
(3)银苏治咳方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指标良好,可作为治疗风痰型PIC常用药物。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