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硕士论文:企业并购案例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886 日期:2023-06-25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在职硕士论文,硕士是一个介于学士及博士之间的研究生学位(Post-Graduate),拥有硕士学位者通常象征具有基础的独立的研究能力。(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篇在职硕士论文,供大家参考。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9 世纪末西方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并购热潮,而迄今为止,西方已经掀起了 5 次并购热潮。西方人逐渐认识到并购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因此,学术界对于并购的研究也愈加深入。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并购体系。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企业并购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较为迅速,其规模与交易金额发展迅猛,被认为是最活跃的国家。我国于 1984 年发生了第一次并购活动,此后的并购活动逐渐趋于多元化。学术界对于并购的研究还未形成中国特有的理论体系,而西方的理论体系不能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因此中国学者对于并购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我国的并购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此时的并购还处于半企业半行政性质。第二个阶段为九十年代初到2001 年以前,此时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个阶段就是2001 年至今,我国并购进入全市场化。越来越多的企业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和战略需要进行企业的并购。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2010 年 9 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鼓励企业重组。自此,企业的挂牌兼并重组项目增长迅猛。然而,迅猛的发展也伴随着失败,很多并购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毕马威、埃森哲和麦肯锡的研究数据表明,并购后62%的企业出现零增长。有些企业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和经营的多元化,在并购时不做周密的调查,轻率决定,导致企业购入“烂摊子”,最终不堪重负。有些企业在并购后不及时进行资产重组,人员调整,使企业既无法发挥目标企业的优势,又拖累自有企业的发展。

.........

1.2 研究意义

成功的并购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实现优势互补,还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分散经营风险,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企业在进行并购时往往只看见并购的好处,而忽视其弊端。与盲目并购的企业相比,不懂得运用目标企业优势,无法发挥目标企业优势的占大多数。因此,让企业懂得如何运用优势,回避劣势更具有意义。本文通过对A 企业并购B 企业的分析,以实际的数据与案例说明企业在并购过后存在的优势与劣势,让企业认清自身劣势,规避劣势。并分析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据问题提供相应的建议,给予后续并购企业以启示。

............

第 2 章 企业并购理论概述

2.1 并购动机理论

西方学者从 19 世纪末就开始研究并购理论,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由于并购动机因素的复杂多样性,其研究的理论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体系。就目前来看,西方学者最为赞同的理论就是威斯迈提出来的七大因素[17],即市场力量假说;内部利益人假说;价值低估假说;过度自信假说;战略动机假说;企业协同效应假说;控制权市场假说。我国由于国家性质,以及并购的发展历程不同。对于并购动机理论的研究不能套用西方的理论。因此,我国学者基于我国国情,对于动机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非国有企业方面探究并购动因。二是从国有企业方面来探究动因。两者的区别就在于非国有企业往往仅考虑其企业本身的利益,而国有企业的并购动因还关系到政府对于经济的调控问题。因此,两种动机研究必须分开来看。(1)非国有企业并购动因。非国有企业的动因总是围绕自身的利益,学者分析其动因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政府的导向动因。政府在扶持某些行业的过程中,会制定一些优惠政策[18]。例如一些高新技术企业,政府对于其税收就有一定的优惠政策。由于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一些企业做出收购政府扶持行业企业的决策。以此来为企业创造一定的利益。这样的收购动因即为政府导向的动因;二是获取控制权动因。在一部分行业内,涉足的企业较少。一些企业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防止自身企业的利益分散,因此收购行业内的中小企业,以此来造成一定的“垄断”效果。这样的并购动因称之为控制权动因;三是实现企业互利共赢的动因。在我国内,非国有企业并购最重要的原因,也是促成并购最多的动因就是实现企业的互利共赢。可以实现企业间互利共赢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并购后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并购后可以实现多元化发展,降低风险等等。这些都可以促使企业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而因此形成的企业并购,其动因都归结为实现企业互利共赢的动因。(2)国有企业并购动因。国有企业的并购不仅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动因,还有一部分来自于政府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国有企业一般都紧紧联系我国经济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如果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而面临破产的风险,势必会对我国的经济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19]。不仅如此,大型的国有企业破产还会导致很多工人的下岗。因此,在国有企业面临破产的时候,国家可能会采取以优势企业合并劣势企业,以强大企业带动亏损企业,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在国有企业的并购动因中,与非国有企业并购动因的不同之处就主要体现在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并购动机理论与西方的并购动机理论不大相同。西方的并购动机跟市场的动向紧密相关,也都是围绕企业本身的利益进行并购。而我国的企业并购一部分来自于企业的自身需求,另一部分来自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因此我国的并购动机理论也是在自己摸索前行,无法照搬西方理论。

..........

2.2 并购绩效理论

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价值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两点,一是在并购后,哪一方股东所获收益比较大。二是研究并购绩效的方法。首先,在股东获益方面,从西方的研究成果来看,不论企业并购经过怎样的环节以及参与的主体属于什么行业,被并购企业的大股东总是最大的收获者[20]。西方学者对于此项目的研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反复的检验。得出的结论一致。企业并购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企业濒临破产,被并购企业的股东欲及时出手。此时的被并购企业处于比较弱势的情况,其议价能力相对较弱[21]。但是,濒临破产的企业如果继续原有的经营方式,被并购企业股东可能血本无归。因此,此时无论价格如何,被并购企业的股东都是有所收益。二是企业发展较好,有大型企业欲收购。此时的被并购企业具有比较强的议价能力。企业的所有者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收益,与并购方进行谈判。只有在并购方给出合理的价格,被并购企业才会进行并购。此时的收购,被并购企业仍然有较大的收益。但是这并不表示被并购企业股东是最大的赢家。并购企业对于该企业的整合以及未来发展的规划都是不确定因素,其收益的大小便是并购绩效研究的一部分。其次,在绩效的研究方法方面。世界范围内对于企业并购绩效的研究,主要采用事件法和会计研究法。但是这两种研究方法并不适应我国的国情。其研究的主要是在要约和非要约状况下的企业并购。这类并购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要求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而我国的并购不仅有要约和非要约的状况,还有实业投资型,市场收购型,行政划转型等等。这就意味着,我国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研究方法,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研究方式,才能完整全面的看出并购绩效的优劣。

..........

第 3 章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及并购过程 .......... 13

3.1 并购双方基本情况 ......... 13

3.1.1 A 企业基本情况.... 13

3.1.2 B 企业基本情况.... 13

3.2 A 企业并购思路..... 14

3.3 并购过程 ..... 15

3.4 并购双方 SWOT 分析 .... 15

3.4.1 并购方 A 企业 SWOT 分析 .... 15

3.4.2 被并购方 B 企业 SWOT 分析 .......... 17

第 4 章 案例分析 ...... 19

4.1 并购动因分析 ....... 19

4.1.1 宏观因素 .... 19

4.1.2 微观因素 .... 19

4.2 并购估值分析 ....... 20

4.3 并购绩效分析 ........29

4.4 并购整合分析 ........45

4.4.1 资源共享方面分析 .........45

4.4.2 人事管理方面分析 .........46

4.4.3 企业文化方面分析 .........47

第 5 章 结论及案例启示.....48

5.1 案例结论 ......48

5.2 案例建议 ......49

5.3 案例启示 ......50

第 4 章 案例分析

4.1 并购动因分析

2008 年三鹿奶粉检验出现三聚氰胺事件以来,每年对于奶制品的质检过程中都有部分奶制品出现不合格的现象,这也导致了民众内心对于中国奶制品的不信任。为了提升奶粉质量,提升国人对于国内乳品市场的信心。2013 年 5 月 31 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同时,工信部发布《提高乳粉质量水平,提振社会消费信心行动方案》。在会议与发布方案中,都提到要提升奶粉质量,对于奶粉的质量管理要参照药品管理。同时鼓励乳制品企业兼并重组,以提高乳品行业的集中度和竞争力。此次,国家大力改革乳制品行业,加大对于乳制品企业的监管力度,并鼓励兼并,对于 B 企业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对于频繁出现质量问题的 B 企业来说,国家加大监管力度很容易造成企业的损失。而 A 企业在此时提出与 B 企业合并,这无疑是 B 企业的绝好机遇。2013 年 6 月 20 日,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工信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要求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须具备自建自控奶源,且根据出台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我国对于国外进口奶源的严格把控,都使 B 企业陷入了危机。这些无疑都是 B 企业的巨大威胁。

...........

结论

通过以上对于 A 企业并购 B 企业的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并购动因方面。A 企业收购 B 企业的动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奶粉业务确是 A 企业短板,经营多年来,奶粉业务的销售量一直无法得到提升。第二,A企业的竞争企业 Y 企业在多方面已经赶超 A 企业。如果不能突破奶粉业务提升其竞争力,将无法与 Y 企业相抗衡。而 B 企业同意被收购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家政策的改变对 B 企业的发展有不利影响。第二,B 企业的质量问题始终存在,信誉问题已经显现,如果不及时应对,很容易出现销量下滑等不利影响。第三,B企业的家族式企业有所局限,A 企业平台可以帮助 B 企业发展。

(2)并购估值方面。通过对于 B 企业的各项指标的预估,计算 B 企业可能达到的价值水平,得出结论。A 企业收购 B 企业虽然是溢价收购,但是收购价格在合理范围内[44]。

(3)并购绩效方面。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分析上看,企业的变化仅仅局限于将两个企业相加,而并没有形成 1+1>2 的优势。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上看。两个企业也没有有效的提升各项指标。相反,B 企业造成了 A 企业部分能力的下降。通过与竞争企业 Y 企业的对比,其营业额和奶粉业务也没能追赶上 Y 企业,在初期缩小差距后,很快又拉开距离。

(4)并购整合方面。在资源共享方面,两企业的并购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策略上的独立经营没有规避 B 企业的信誉弊端。B 企业继续原有的经营策略,发展自己的奶粉业,在前期给 A 企业奶粉业带来一定收益。在人事管理方面,两企业形成了一定的互补和整合。在企业文化方面,B 企业没有融合 A 企业的企业文化,没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创新理念,造成企业的管理费用持续增高,企业效益没有得到提升。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