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几年内高速铁路在我国迅速兴起,它的发展顺应时代潮流成为我国又一个不可阻挡的科技进步标志,为了促进我国高速铁路的迅速发展,政府对此出台很多政策予以支持并表明了坚决的态度:发展高速铁路的信心和恒心不能停下来,全国人民必须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修建高速铁路这项工作是在原有铁路运输基础上的一次综合的提升,一方面它必然会抢占民航的市场份额,打破原有的市场平衡,对民航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另一方面高铁的兴起会重新分配原有的交通方式运输分担率,使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致使国内部分航空公司受到巨大的损失。2010 年 2 月初,郑州到西安的高速铁路修建成功并正式开始运营,全程运距总共有五百千米。2010 年之前郑州到西安的铁路运输只有普通列车,行程大约需要 6-7 个小时,运输时间较长,所以 2010 年之前郑州到西安的大多数乘客都会选择飞机作为合意的交通运输工具。当郑州到西安的列车得以提速后,旅客再次乘坐火车出行旅行时间足足减少了 4 个小时,而且在行程时间短的情况下,旅行价格也低于飞机运输 100-200 元之间,飞机运输的票价在打折季节需要 400左右,而正常季节需要 600 元左右,全程飞行时间约为 70 分钟,再加上程前程后的时间成本,民航无论从旅行时间还是旅行价格上讲均没有太大的竞争优势。河南航空和幸福航空两家航空公司受到郑西高铁冲击后,决定将“郑州一西安”航线停飞。而鳗鹏航空公司在郑西高铁开通之前一直负责两地之间的客流运输,每年的经营效益也相当高,由于缺乏竞争对手,使得该航空公司的票价一直居高不下。在我国,虽然已建成多数路段的高速铁路,但是高铁的发展依然不完善,对于运输市场结构的改变只是小幅度的,对民航的冲击也才刚刚开始,未来运输市场的大幅度调整是不可避免的,民航业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在所难免的。随着武汉-广州高铁、北京-上海高速铁路专线的相继开通,我国在不久的未来将将会有更多更广泛的高速铁路修建运营通车,这种局势会改变我国的交通运输客流分担情况,同样会加强高铁同民航运输、公路陆运和海运之间的竞争,使得各个交通运输业的效益利润发生重大变化。铁路与民航业在客流量方面的竞争是由来已久的,高铁的开通必然使这场“战争”更加激烈。
.......
1.2 文献综述
国外对高铁与民航的竞争研究多数集中在客流量分担方面,通过构造旅客出行者面临两种出行工具时的选择效用函数来研究影响民航客运量变化的因素:高速铁路的发展使得铁路与民航间的竞争愈加的激烈,R.Clever&Hansen(2008)通过研究日本的东京--大阪、大阪--福冈两条新高速铁路干线,解释了在日本高铁与航空运输业之间的竞争程度较其在欧洲更加剧烈的原因,并对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业之间的竞争关系和相互影响机制在不存在市场扭曲失灵、政府补贴管制措施影响时进行了详细分析[1]。Yonghwa Park&Hun-Koo Ha(2006)的研究则放在大邱和首尔这两个城市上,预测乘客在两地之间出行时对高铁的选择多一些还是对民航运输的偏好多一些,用预测结果来研究高速铁路的运行对民航运输业客运量的影响情况[2]。该研究选取的客运需求相关变量为:旅客出行程前程后的总时间、消费者的花费水平、高铁的开行频率,以此构造关于两种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效用函数方程,并依据问卷调查形式所搜集的相关数据来拟合各个变量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速铁路开通之后,每一百个乘客中大约有七十个乘客会选择坐高铁出行,而仅有余下的三十个乘客会选择坐飞机出行。在研究高铁和民航竞争的影响因素方面,文献中大都采用建立旅客出行效用函数来预测两者之间的客流分担率,从而得出两者竞争的影响因素,Capon etal(2007)认为旅客的出行目的、出行时间、出行费用等因素影响了旅客的出行选择[3]。Koppelman&Wen(2000)通过对蒙特利尔及多伦多旅客运输市场的研究,人们在选择出行服务方式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出行时间[4]。Peter Jorritsma(2008)的研究结果表明乘客旅行的时间、旅行的费用、旅行途中的服务频率、机场和高铁车站离市中区的距离、交通工具的准点率都对高速铁路与民航运输业之间的客流分担大小造成一定的影响[5]。其中影响不同旅客出行选择交通工具方式最重要的因素是旅行时间,并预测了不久的未来欧洲市场主要航线上高铁对航空运输业的客流分担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对航空旅客运输最具明显的竞争优势集中在 2-3 个小时运行时间的路段上,在这些路线中,民航运输业只占据 10%-50%的客流量市场份额。
.......
第 2 章 高铁对民航业运营的影响研究
2.1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内涵
我们可以把高速铁路和民用航空看作两种不同的商品,它们对人们有着不同的作用,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财力和物力来决定自己到底购买哪一种商品,人们在对商品进行选择的时候就是决定高速铁路和民用航空哪一方在竞争中取胜的时刻,两者的竞争内涵可通过对两个商品的价格和成本、服务质量、运输发展战略来加以表述。几乎所有的商品都会出现价格战这一竞争,不管是同种商品在不同地方销售,还是不同商品在被消费者选择的时候,价格的差异会造成消费者选择的转移。在我国,居民的消费容易受到价格的影响,除一些必需品之外其他商品和服务大都属于富有价格弹性的,即价格下降会引起消费者需求的增多而价格上升则促使消费者转向寻找其他替代品。高速铁路的建成通车抢占了民航运输的一些乘客群体,两者之间的价格竞争即为票价之间的竞争,高速铁路的票价一般较为固定,不会随着出行季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且高铁二等座票价远远低于民航运输的票价,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航空公司为了赢得价格战纷纷推出打折机票,但是由于航空公司发展成本比较高,单凭降低票价虽然暂时可以与高速铁路抗衡,但是长期看来低票价获得利润收益不足以弥补航空公司投入的成本,造成航空公司的亏空,所以说价格竞争归根结底是发展成本的竞争。由于高速铁路是我国最近兴起的建设项目,它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投入很多资本支持高速铁路的建设,因此高铁的发展成本是比民航运输业有优势的。而航空公司必须把成本降到可能最低的程度,再以低票价赢得更多的客运量,因此走低成本发展战略有利于民航运输业在竞争中取胜。
........
2.2 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因素分析
高速铁路的出现严重冲击了民航客运市场,主要原因在于铁路经过提速之后,比以前的运行时间变短了,乘客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不会因为铁路和航空运输时间相差的过多而转向费用昂贵的飞机了,而是更多的选择高铁出行。在过去的交通运输环境中,如果乘客旅行路途比较短,乘客自然而然会选择火车出行,而不是手续复杂的航空运输,而如果乘客的旅行距离较为长,普通的列车会运行很长一段时间造成乘客时间成本的浪费,而民航业在这一方面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高铁的出现打破了民航业固有的优势从而打破了铁路与民航的优势范围。它凭借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使得铁路的适用范围在很大程度上扩张了,并且在新形势下对服务质量以及安全性的重视,使得高铁的综合标准得到了提高,在中长途运输中,虽然普通列车无法满足乘客出行的需求,但是经过提速的高速铁路却正合乘客心意,节约时间而且比航空运输的总花费要少。国内学者对不同运行距离对高铁与民航的竞争优势的影响也做了相关研究。谢泗薪、张洁(2010)在《高速铁路的发展对民航的冲击及反思》一文中分别就高铁对民航运输业、航空运输消费群体以及各大航空公司三方面的冲击与影响做了研究[28]。文中探讨了高速铁路对民航运输业发展产生的影响随着运输距离的远近而变化的情况,得出的结论是:高速铁路具有绝对优势的运距范围是 800千米以内,而 800-1500 千米之间是高铁和民航运输业的竞争替代运距范围,当运输距离高于 1500 千米时,高铁对民航运输业的替代作用比较弱,随着运输距离的进一步拉大,高铁将失去其竞争优势。
.......
第 3 章 高铁与民航竞争范围的理论预测 .....28
3.1 客流分担率模型研究...... 28
3.1.1 客流分担率模型的概述 .... 28
3.1.2 客流分担率模型的设定 .... 29
3.2 京沪路段内高铁与民航客流分担计算 ..... 30
3.3 小结......36
第 4 章 高铁与民航竞争模式的计量分析 .....37
4.1 模型的建立与数据说明 ...... 37
4.2 横截面数据的计量分析 ...... 40
4.3 小结......43
第 5 章 民航应对高铁竞争的对策建议.....45
5.1 控制运营成本.... 45
5.2 减少民航程前程后时间,提高服务水平 ...... 46
5.3 合理利用自身优势 ..... 48
5.4 小结......49
第 5 章 民航应对高铁竞争的对策建议
通过上一章对某些特定路段内民航客流量的横截面数据分析,得出了当乘客的旅行距离在四百千米到一千二百千米之间的时候,高速铁路可以通过抢占民航的客流量对民航业的发展效益造成严重的冲击,所以国内航空公司必须重视起来,把高速铁路的发展既要当做对自己发展的冲击,同时也要好好把握这次挑战,有竞争对手才会促使一个产业更加积极的谋求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否则在缺乏竞争的基础上企业会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危机,总是安于现状,不求前进。因此,民航运输业可以借助此次高速铁路的冲击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发展战略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的浮于表面,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比如在价格方面,不能单单只是推出打折的低票价,否则会影响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效益,而是应该从根本上降低企业的发展成本,走低成本发展战略,成本降下来了票价自然而然可以有所降低,而且这种低票价既可以与高速铁路相竞争,又不会影响到民航业的效益利润。在高速铁路日益完善的情况下,民航业要抓住这次危机与挑战共存的机会,认真考虑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以促进自身的效益提高。
......
结论
本文在研究了高铁与民航运输业的竞争影响因素基础上,通过构建客流量分担率模型对高铁与民航的客运分担进行了预测,得出高铁与民航的竞争运距范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 stata 软件对存在竞争的旅行路段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民航客流分担率减少的具体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结论如下:
1、民航业自成立至今,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改革,由政府规制到走向市场,由单一的计划发展到市场主导的多元化发展。民航业逐渐成为了运输市场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不仅拥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样也面临着新兴运输市场的冲击。随着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四横四纵”的铁路建设规划的实施,城市之间出现了多元化的运输方式。而对于具有长距离运输优势的民航业而言,高铁的建立与发展无疑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2、高铁的出行距离、出行价格、旅客出行需求、技术经济特性等方面都对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冲击,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短距离运输中高铁是占绝对优势的,高铁与民航的替代性体现在中长途运输中;第二,一般而言高铁的票价要低于民航,而且手续方便简捷,因此民航要在竞争中取胜需要推出较低的票价;第三,居民出行需求的差异性使得民航业不得不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水平。
3、竞争运距方面,短距离运输市场中,高铁占有绝对的优势(400 km 的市场占 90%),而当运输距离逐渐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超过这一临界值时,民航运输业的竞争优势才会凸现出来,因为距离太远的话,坐高铁的时间成本太大,而且长距离的高铁票价也不会比飞机便宜多少,有的甚至会比飞机票贵很多,因此两者的竞争替代性是在两个临界值之间。
............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