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18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8660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经济论文,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参考借鉴相关专家学者在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传统德尔菲法和模糊德尔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把开发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作为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综合效益和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抓手。农业科技园区是农业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孵化、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能够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在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根据“十四五”规划纲要,要以农业科技和装备作为支撑,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既对推动农业科技发展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也为农业科技园区创造了发展契机。自2001年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开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截至2019年已在全国建成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87家。《国家农业科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提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目标:到2025年把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成果培育与转移转化的创新高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服务业集聚的核心载体。这一发展目标要求技术要素向园区高度集中,集聚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科教资源,形成与市场接轨的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的农业科技产业链全覆盖。


经济论文怎么写

作为典型的农业大省,四川省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四川省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农业科技园区不断建立发展起来,截至2020年底,四川省已有1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9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在迅速发展中充分展现了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以辐射和示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
........................
1.2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引言。本部分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出发,分别从不同角度概括国内外农业科技园区以及技术集聚相关的研究现状,并对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总结。
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本部分首先界定农业科技园区、技术创新和扩散、技术集聚的涵义,接着阐述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产业集群理论、增长极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为本文的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为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整体的发展现状分析。本部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四川省现有的11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作为样本进行现状描述分析。
第四部分为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通过传统德尔菲法与模糊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从技术支撑、技术创新、技术扩散三个方面构建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阐述评价目的、评价原则及各项细分指标的含义。
第五部分为技术集聚能力实证分析。本部分以四川省10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选用AHP-TOPSIS综合分析法确定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项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评分,并引入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
第六部分为研究的结论与对策建议。本部分针对以上的研究进行总结,并且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和建议。
.............................
2 理论依据和相关概念界定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且经济增长的不同发展阶段取决于创新的各个发展阶段,创新理论最早由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书中阐述分析,“创新”是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重组以形成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新的生产能力得以产生,从而获得超额利润。[37]创新并不局限于产品、技术的创新,还涉及制度、组织形式、市场等方面的创新。费曼进一步从经济角度进行考察,认为“技术创新是指新产品公益或新系统服务首次实现市场价值的过程”。[38] 王欧提出技术创新作为所有创新的关键动力和核心要素,众多经济学家着重研究技术创新。[39]傅家骥将技术创新的概念进一步深化,认为技术创新是从技术产生到应用,形成商品并在市场上销售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40]技术创新的主体各式各样,既有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也有中介机构等服务主体以及农户等应用主体,这些主体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在衡量技术创新水平时需考虑主体之间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技术创新是由农业科技园区结合自身条件和运行机制下,通过研发农业新技术、改进完善原有技术、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应用到新产品的组织规模生产中,最终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的过程。
2.1.2 技术扩散
Rogers认为技术扩散是指“某项新技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通过特定的沟通渠道,在特定的社会体系成员中传播的过程”。[41]关于技术扩散的发生,空间扩散理论认为是起源于创新中心与周边区域之间存在的“位势差”。作为技术创新的高地,农业科技园区较高的“位势能”推动着技术创新不断扩散向周边区域,逐渐实现技术创新中心与周围地区的平衡。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是紧密联系、互为转换的,技术创新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始终有限,唯有将新技术融入进整个生产过程,在技术扩散的过程中能够进一步创新新技术,实现良性循环,从而最大效用地发挥新技术的经济价值和提升社会生产力。
............................
2.2 理论基础
2.2.1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自20世纪30年产生到至今,其内容不断发展和完善。系统理论尝试对系统作出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定义,认为系统是由多个要素通过某种结构形式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关联性、整体性、开放性、复杂性、等级结构性和动态平衡性等特征。一切系统都是一个不可分割有机整体,系统中各要素都是相互关联的。
系统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系统理论运用于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和管理实践中,为我们研究科学、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众多问题提供了逻辑框架、基本步骤等,成为现代科学的研究法宝,其理论和方法广泛运用于多种学科中,有力地推动了各个学科的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农业技术集聚是以特定区域为平台,其过程涉及到技术创新与转化、园区信息流通、技术利益驱动、团队运营管理等,技术集聚水平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影响,这些要素在园区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因此本文将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工程,从系统理论的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
3 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分析 ............................. 16
3.1 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历程 .................................. 16
3.1.1 初步发展阶段 .................................... 16
3.1.2 提质增效阶段 .................................... 16
4 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体系构建 ............................... 21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 21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22
5 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 ............................ 36
5.1 评价模型的选择 ................................ 36
5.1.1 权重赋值 ...................................... 36
5.1.2 权重运算 ................................ 36
5 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
5.1 评价模型的选择
5.1.1 权重赋值
钟甫宁等(2007)指出农业科技园区具有农业特殊属性,并且涉及的评价指标范围较为广泛,为此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为评价指标确定权重。[70] 20世纪70年代,层次分析法(简称AHP)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首次提出,该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目标系统决策方法。由于任何问题内部不同因素相互关联,AHP则是在此基础上将问题拆分成不同层次的元素,根据不同层次各个元素之间的互相关联和隶属关系构建出一个多层次的结构,计算得出最底层相较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程度权值以及相对优劣次序。这种方法能够对专家打分结果进行量化,具有数学依据较严格的特点,既能够用于分析与决策复杂的系统,也能以数据的形式表达人类的自主性判断。
5.1.2 权重运算
为尽可能避免专家打分存在的主观干扰,本文采用群组层次分析法,即邀请多个专家进行评判确定指标权重,并通过算数平均法综合每个专家确定的指标权重。
(1)构建层次结构框架
本文将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作为目标层;其次将最终实现期望结果的相关中间步骤作为准则层,该层次包含多个子层次,在本文中由一、二、三级指标表示;最后将评价对象作为方案层。


经济论文参考

............................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本文基于相关理论基础,参考借鉴相关专家学者在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等方面的研究,综合四川省农业科技园区实际的发展情况,通过传统德尔菲法和模糊德尔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农业科技园区技术集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采用AHP-TOPSIS综合分析法对四川省10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和杨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技术集聚能力进行了测评。梳理上文整个研究过程,总结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6.1.1 技术创新在技术集聚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的各指标权重中可以看出,技术创新所占的权重最高,其次是技术扩散、技术支撑。技术集聚主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一方面在技术支撑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园区技术支撑的水平和贴合度;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目标是转化科技成果,并对科技成果进行示范推广,满足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获取经济效益,并推动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中,创新主体的权重最高,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数,说明高新技术企业在市场化经营中,根据农民的农业技术需求和市场环境集聚技术创新资金、设备、人才等资源,进行研发创新,为获取经济效益转化推广创新成果;此外,高新技术企业与其他涉农企业在园区内形成产业集聚,发挥规模效应和知识溢出效应,降低技术研发的成本,促进技术创新,是技术集聚的关键角色。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