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教学论文,本研究通过初中英语持续默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深刻揭示了中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与能力偏离阅读本质的现状,学生大多认为英文阅读即阅读理解训练,为了更好的阅读理解测验成绩,必须进行文本的辨识与理解。
第一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青少年儿童开始越来越早的接触英语。21世纪初,《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标准对我国中小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并规定了各个级别的阅读目标,也对各个级别提出了相应的阅读技能的要求。其中对除教材外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量化要求:三级要求达到4万词以上,五级要求达到15万词以上,六级要求达到20万词以上,七级要求达到30万词以上,八级要求达到36万词以上,最终到达九级时,学生要具备广泛的阅读兴趣及良好的阅读习惯。①《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其中,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分支,中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成为英语教学关注的重要部分。②这些都表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是英语课程的基本要求之一。
教学论文参考
然而,现有英语课本所提供的阅读量有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需要补充适合不同阶段认知发展需求和语言发展水平、题材和体裁丰富的读物,特别是要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各种阅读策略,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以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英语阅读内容和阅读能力两方面提出的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也越来越意识到阅读对提高青少年儿童英语能力和兴趣的重要性以及对其身心发展的深远影响。
...............................
1.2研究内容
英语阅读是中小学生扩充语言知识、丰富文化视野、培养外语兴趣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分级目标进行了明确界定,学生在完成初中学段的学习后应达到相应的五级目标,在语言技能上体现为课外阅读累计量达到15万词,在情感态度上表现为乐于接触英语读物,在学习策略方面包括尝试阅读英语故事及其他英语课外读物等。①单凭学校常规的英语教材教学和阅读理解题海战术难以使学生汲取足够的、丰富的、高质量的英语阅读材料,而且初中生处于心理变化显著的青春期阶段,引导学生通过安静地英语课外阅读打开认识世界的窗户,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浮躁的学习情绪、丧失外语学习的信心,顺利实现初中学段的英语课程目标。
自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形成以来,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获得了有力的理论支撑,有效融合英语阅读素养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的内涵是英语阅读教学的方向与动力。笔者以持续默读理论为基点,参考阅读循环圈理论,尝试研究与探索出一个较适用于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并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践中去,以期为提高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方面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
第二章文献综述
2.1课外阅读教学
学生仅凭学科课程内容的学习难以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外语学习离不开大量语言材料的输入。课外阅读教学伴随着英语学科课程教学而衍生,逐渐成为语言教学中的一系分支。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学者对二语课外阅读教学进行了集中研究,其出发点源自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即如何获取能够激发学生阅读欲望的趣味性阅读材料。①90年代,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对二语习得中泛读的有效性加以阐释,指出了充足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量对阅读能力的影响。②Susser与Robb(1990)界定了课外阅读的特征为:阅读材料丰富、无确切阅读动机、获得阅读享受、自由选择阅读内容以及无读后检测。Day和Bamford(1998)总结了指导学生进行泛读活动的经验,提出课外阅读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价值,并强调了课外阅读的娱乐性以及广泛性。
21世纪以来,专家学者们对于课外阅读的研究更为明确与细化。Freeman(2000)将课外阅读阐释为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自主外语阅读活动。Harmer(2003)提出课外阅读在学生词汇量以及综合外语能力方面的积极影响。诸多不同国家的学者及一线教师通过实验证实了课外阅读或泛读在中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包括美国、英国、斐济、新加坡等各国学生与教师的广泛实践。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通过外语阅读和广泛阅读认识世界成为国内外许多中小学生的课后休闲活动。近年来,阅读专家和语言学家逐渐将研究方向转入课外阅读过程或泛读过程中阅读者行为的研究,即哪些做法有助于阅读效果和阅读体验的优化。纵观课外阅读教学相关研究不难发现,西方学者着重强调自发阅读给学生语言习得带来的可能性,尊重日常阅读的本质而非目的化地阅读,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主要扮演引领者的角色,对学生的泛读活动尽量少地施加影响,以保证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自发性。
.............................
2.2持续默读
2.2.1持续默读的起源
持续默读(Sustained Silent Reading,SSR)理念从20世纪早期自主阅读研究的深入演变而来——学校阅读教学借鉴日常阅读中自主自发的倾向性,让学生采用持续性的默读方式进行自愿阅读,从而提升其语言能力。美国一位大学教员莱蒙·C·亨特(LymanC.Hunt.Jr.)在20世纪60年代最先提出这一概念,随后得到了两位学者Robert和MarlinMcCracken的支持,80年代,McCracken夫妇结合对多种阅读方式的探索在学校进行了持续默读模式试验,证实了持续默读的有效性。不久,美国阅读专家Jim Trelease(1979)出版了《朗读手册》(The Real-Aloud Handbook)一书,书中运用一个章节的篇幅介绍了持续默读,强调“不因问题、评估或报告而被打断;只是为了消遣而读书”,阐释了持续默读和朗读相辅相成的重要关系,这本著作一版再版,为全世界教师和家长们进行师生阅读和亲子阅读产生了深远的指导意义。
2.2.2持续默读的概念
Sustained Silent Reading可直译为“持续的沉默阅读”,围绕于此,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概念阐述。上世纪末许多学者对于持续默读的定义侧重于自然动机引发的日常默读行为,例如Trelease(1979)在其著作Read All About It中阐释持续默读过程为:随机选择一份阅读材料,尽情畅读,仅为满足读书的好奇心,无需进行读后评估。Pigreen(2000)对当时人们对持续默读的称呼加以汇总,诸如Free Voluntary Reading(FVR),Positive Outcomes While Enjoying Reading(POWER),Drop Everything and Read(DEAR)等,这些称谓分别以持续默读的自主性、自发性、持续性、无干扰性和愉悦感为定义标准,侧重强调了这一阅读方式的各种特征。Gardiner(2001)更为细致地阐述了持续默读活动的特质,指出这一方式能够使学生进行定期的安静阅读,强调自发挑选图书、阅读行为不受干扰以及无读后测试。罗少茜(2017)在其著作《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丛书——青少年外语读写能力培养》中指出,持续默读是泛读的一种,是一种自发性和娱乐性兼备的阅读方式,用以培养青少年的阅读习惯、提升其阅读能力。近年来,持续默读研究逐渐分化为两种流派——纯粹性持续默读与改良版持续默读,纯粹性持续默读流派强调学生自主开展与实施默读行为,教师仅伴随而不监管,无任何形式的训练或测验,师生共读,互不干扰。改良版持续默读也叫做支架默读(Scaffolding Silent Reading),倾向于教师对学生持续默读活动的简单干预,例如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适度监管阅读过程,组织读后记录或分享活动等。无论是严格意义上的持续默读还是教师干预下的持续默读,都不能脱离持续默读的三个主要特征:1.不出声地读;2.专注默读;3.持续地不受干扰地默读。
.................................
第三章初中英语“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建构..........................15
3.1阅读教学模式相关研究......................................15
3.1.1钱伯斯阅读循环圈...............................15
3.1.2黄少珠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持续默读”教学模式..................................16
第四章初中英语“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应用实验.....................................26
4.1实验前可行性分析................................26
4.2实验设计..................................26
第五章初中英语“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影响与反思........................34
第五章初中英语“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影响与反思
持续默读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持续默读活动任何一个环节的设计都是围绕着学生阅读行为进行,而教师则起到了引导作用,从活动开始实施,一直到活动结束,教师要认真的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心理变化状况,并明确学习效果,然后从多个方面对学生的阅读进行指导和优化,具体如下:
教学论文怎么写
1.学习行为的优化。在传统阅读模式下,学生属于被动阅读;通过持续默读教学,学生经常开展自主自发的阅读,为了阅读而阅读,不受干扰、没有任务,阅读行为相对的持续、长久,所以从被动阅读很快会转化为主动阅读、喜欢阅读。
2.阅读习惯的坚持。课内阅读让学生领悟到了阅读的乐趣,但课内阅读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实现课外持续默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很容易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行为。另外,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进行阅读,遵循阅读规则,不断的进行持续性的阅读,不知不觉中通过潜移默化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习惯的坚持,会慢慢成为学生语言学习的一种习惯。
3.学习信心的增强。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实践,完成英文小说的撰写、阅读日志的编写、举行各种阅读研讨会都能够会学生英语语言实践提供机会,让学生在成功的实践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巩固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
4.阅读兴趣的提高。和功利性的阅读材料相比,文学作品的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活泼,更能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去技术化、去功利性,让阅读成为悦读,让阅读成为自由自在的阅读。可以和朋友开展各种研讨会,可以和同学共同欣赏电影,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表演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更能够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热情。
...............................
第六章研究结论与不足
6.1研究结论
本研究针对目前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选取了持续默读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经过大量的文献梳理、教学模式的建构与一个学期的教学实验,基本形成初中英语持续默读教学模式,并进行了应用与检验。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辅助的持续默读循环圈基本流程。这一模式既学习了西方学者提倡的自主阅读,也融合了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特点,将持续默读模式的主体与核心归于学生本身,充分调动初中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尊重与理解学生对持续默读的想法与思路,在实际运用中该模式较为科学地指导了初中英语持续默读的具体实践。
该教学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多位一线英语教师的建议与指导,使其得到进一步优化,并将持续地加以修改与完善;为期四个月的教学实验使得这一教学模式框架更加有血有肉,立足实际,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力求做到细致观察、细微调整,在学期末学生英语测验结果中得到了阅读成绩的显著进步,证实该模式在学生进行材料信息提取、阅读策略运用和多元理解思维中的助推作用,表明持续默读对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虽非立竿见影,但其力量亦不容小觑。值得一提的是,持续默读实践的持续时间以一年以上为宜,由于默读这种阅读方法使语言材料内化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较为缓慢,故教师可放平心态,坚持、持续地组织持续默读活动,将碎片化的阅读时间整合为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语言知识的学习、阅读策略的锻炼、语言规律的习得以及文化意识的扩充都在潜移默化地发生。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