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爱情题材作品教学探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23513 日期:2023-07-20 来源:论文网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宋词,是卷帙浩繁的中华典籍中古典文化的代表之一,它与唐诗、元曲、明清小说并驾齐驱,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奇葩。鉴于此,词在我国的语文教材中理应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宋词贯穿小学至大学各教育阶段的各种版本教材,但是主要集中分布在中学阶段,尤以高中为主。以苏教版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选读》(选修)为例,所选宋词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不仅包括“‘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龙腾虎掷的’稼轩词”,还包括“含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等等,词在我国高中阶段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小学阶段宋词的“出镜率”则望尘莫及,这一阶段入选教材的文言诗文以简短的、通俗易懂的唐诗为主,罕见宋词。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与唐诗相比,宋词大多蕴含深远的意境、含蓄的情思,而且篇幅相对较长,因此不适合低年级学生过早地接触,否则极易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因噎废食”。那么初中呢?初中是小学与高中之间的衔接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已逐渐进入了青春期,身心发展逐渐完善成熟,思维发展活跃,求知欲强,对于宋词的接受及感悟能力较小学有明显的提升,同时需要为高中阶段鉴赏宋词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在初中教材中选取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并且合理编排的宋词篇目作为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各版本初中语文教材关于宋词的选编不容乐观,虽形式活泼,内容多样,但根据对初中生的调查发现,宋词实际上成了很多学生的“软肋”。除了学生个人素质、教师教学风格以及课堂教学环境等因素之外,教材中有关宋词的选编,即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编排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以上认识,本人着重对苏教版、人教版、语文版以及沪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查和汇总,了解到人教版、沪教版七至九年级的六册课本中分别只有 18、19 篇宋词,苏教版和语文版则更少,分别只有 11、14 篇。各自入选的数量不多的词作品除了篇目选择不同之外,编排方式也是大相径庭,尤以沪教版独树一帜,采用了整体版块,类似文体组元的模式呈现宋词,其余各版本主要倾向于主题组元模式,是零散分布的,尤以苏教版突出。本人对各版本中宋词选篇以及呈现的不同模式产生浓厚兴趣,希冀通过联系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尝试回答“如何选编宋词可以更有效促进初中生对宋词的掌握”,带着这样的疑问,对初中宋词选编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地毯式搜索”,但是很遗憾,相关的文献资料屈指可数,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首先,有关宋词的研究目前为止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教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望尘莫及;其次,教育学领域的宋词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实践方面,对于课程内容选编的理论层面的探讨鲜有涉及,至于宋词篇目选择及编排方式的研究则少之又少,毫无疑问这对本论文的写作增加了难度。
.......


二、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十分明确,即现行苏教版和沪教版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宋词的篇目选择以及编排方式。由于宋朝横跨历史 300 百年,包括北宋、南宋两个子朝代,加之宋词早在唐朝时期便已萌芽发迹,因此,词的数量犹如满天星辰,蔚为大观。仅以《唐宋词鉴赏大辞典》为例,收录了唐宋时期词人 303 位(无名氏计为一人)、词作 999 篇。1可想而知,在千首词中选择数十篇适合初中生欣赏和学习的作品绝非易事。那么,到底选择哪些词人的哪些词作品才会最大程度上使初中生学习和掌握呢?这是本文意欲探讨的对象之一,即初中语文教材中宋词篇目的选择。在文学的研究范畴中,“词”的研究通常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作为“词”的独立形态呈现,按照年代不同,又可以划分为“唐五代词”“唐宋词”“宋词”或“历代词”等等,如晚清词人上彊村民所编的《宋词三百首》,现代学者刘石、杨旭辉主编的《唐宋词鉴赏大辞典》,杨庆存的《宋词经典品读》等等;另一种是将宋词作为其中一员的“古诗词”整体形态呈现,如“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种类繁多,不一而足,如清朝蘅塘退士编纂的《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现代李静主编的《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正因如此,教育学范畴的宋词呈现方式也不外乎以上两种形式,要么“单枪匹马”直接映入学生眼帘,要么“鱼龙混杂”混在古诗词之中难辨形迹。那么,如何编排宋词将更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呢?这是本文意欲探讨的对象之二,即选择的宋词篇目如何编排。古诗文教学应当有怎样的标准与选文,而古诗文教材的选编又应当遵循怎样的规律等等,这些问题很值得语文课程专家与教材编写者思考。作为一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学生,我也责无旁贷,主动加入到语文课程教材研究的队伍之中,探寻宋词选编的更优化途径。
.......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依据


初中阶段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第四学段,一般来说,包括 7 至 9 三个年级,虽然上海地区实行五四制,但在统一的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它们的目标是基本相同的,即都要使学生在结束义务教育之时,达到语文学习的总目标要求,具有现代公民所应具备的语文素养。在当前形势下,既要符合课程与教学论的宏观要求,又要符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具体要求,这是课程与教学理论角度奠定的初中语文宋词选编依据。另外,宋词选编的现实依据是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特点,各学科包括语文科目的开设根本上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初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选编应重视初中阶段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特点,这是从学习者角度发掘的初中语文宋词选编的现实依据。以上三点即本章主要阐明的问题。


第一节 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的理论依据——基于课程与教学论的要求
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和关键,它是课程与教学实施的方向、标准和依据。目的性是教育活动最根本的特性,所以,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最基本的问题之一,语文课程理应满足课程与教学理论提出的目标要求,具体到语文课程中的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选编也应如此。此外,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语文课程也有它独特的要求,即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规范。课程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计和开发中,不得不考虑对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培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联系社会现实与教育情境的构建、主体意识的提升与情意因素的培养等等。因此,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必须以社会的发展和要求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及条件之一。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是教育的目的之一,宋词作为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知识的拓展、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等等都具有重要价值。宋词的选编首先要考虑的是对社会发展的适切性,尤其是篇目的选择,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传承古典文化,又要符合当今时发表展的需要。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的现实依据——基于初中生思维发展特点的要求
初中生是指 11、2 岁到 14、5 岁的儿童。初中阶段又可称为少年期、青春期或学龄中期。青少年期生理发生迅猛的变化,正处于生理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朱智贤与林崇德的《思维发展心理学》中指出,“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只有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统一,才能选择适宜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这正是遵循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原则的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已进入青春期,不仅身体开始成长成熟,心理发展尤其是自我意识也开始进入高涨阶段,自主意识显著发展、独立意识明显增强,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和叛逆性。初中生也是一个喜欢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可是他们的情绪体验不是很深,很快会因为一件事情而转换情绪。古诗词,包括宋词,距离当今时代过于久远,许多词句不如现代文通俗易懂,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要想读懂简练含蓄的宋词,和词人们对话更让他们感觉无从下手。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学习宋词很难获得满足感,从而丧失了学习宋词的兴趣。
.......


第三章 现行苏、沪版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46
第一节 现行苏、沪版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实施情况调查.....46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46
二、样本分析及信度、效度说明........48
第二节 现行苏、沪版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实施情况........49
一、苏、沪不同版本下学生对宋词接受程度的分析............50
二、苏、沪不同版本下学生对宋词掌握程度的分析............57
三、苏、沪不同版本下学生对宋词选编认可程度的分析....64
第三节 现行苏、沪版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实施情况........69
本章小结..........73
第四章 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宋词选编的思考和建议....74
第一节 遵循“生活化”教学理论,恰当选材.........74
第二节 遵循“拓扑”科学原则,系统选编....78
一、遵循“拓扑”序列筛选宋词........79
二、各册教材以螺旋式结构呈现........83
三、以层进式结构安排宋词选文........84
第三节 遵循学生发展原则,循序渐进............86
本章小结..........93


第四章 关于初中语文教材中宋词选编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对苏、沪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宋词选编的梳理,本人发现两种版本的教材无论是在内容选择还是在编排方式上都大相径庭,它们各领风骚,但也各有瑕疵,因此,有必要在比较二者异同点的基础上,对当前的宋词选编进行思考和完善;同时,结合对两种版本使用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无论是苏教版还是沪教版教材的实施情况都不尽如人意,宋词的选编可以直接影响学生掌握宋词的情况,因此,我们需要探寻一种更为科学的宋词选编理念。经典的古诗词以其声情并茂的独特方式,创造性地再现作品,还原生活,拉近现代人与古人的距离,使我们古今气息相通,心灵相融,实现学习者对作品的感知、理解和体验,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更为强烈的古为今用意识、更为浓烈的人文色彩,进而在开发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方面发挥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新课标”要求诵读古诗文,不仅要有意识地积累,而且要有自己的感悟、理解,要能灵活的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鉴于此,完善初中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及编排这一要务迫在眉睫,尤其是对于难度相对唐诗大、数量相对其他文言文、元曲多的宋词而言,其急迫性和重要性更是不容置疑。

......


结 语


在本论文的写作之初,笔者是带着对新课标各版初中语文教材宋词选编的质疑与审视开始选题与构思的。然而在深入阅读与分析当前各版教材的过程中,发现各版教材总体上可以归类为两种体系,一种是以苏教版为代表的分散式,其他版本如语文版与其编排方式大同小异。而另一种是以沪教版为代表的集中式,其他如人教版主要也是采取了集中式呈现宋词。因此,本文最终确定主要针对苏教版、沪教版两种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根据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问卷调查所得的分析结果以及结合两版教材宋词选编部分的优点与不足,探寻宋词选编的更为合理的途径:在选文方面,应注重名家之名篇,但也要兼顾其他非名家之名篇,拓展学生的视野;在编排方面,应倾向于先集中后分散的“混编式”,即在使学生形成对宋词的整体“知识团”之后,再分散在各个单元中。本文的研究主要以文本研究及小范围的问卷调查为依据,因条件所限,只做了240名初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初中宋词教材在教学中的实际使用情况掌握得不够全面,因此,论文结论也有待进一步通过实证来验证。我国的词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溢彩流光,相比诗而言,词的意蕴更含蓄,意境更深远、更耐人寻味,如何有效地在词与当代初中生之间架构连通的桥梁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命题。选择精湛的、贴近现实生活的、饶有趣味的词作品,运用拓扑原则系统排序,通过分散与集中混编的形式,螺旋式地、层进式地向学生展现宋词之魅力,或许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