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探讨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5152 日期:2023-07-16 来源:论文网

本文是一篇教育论文,本研究关注的是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问题,以地方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沿着“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状况与均衡趋势—影响均衡化投入的因素分析—基于实证结果的改进措施”的思路展开研究,通过使用经济收敛方法,分析了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差距较大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大地方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高。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高等教育地区间公平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教育论文怎么写

2022年,党的二十大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要“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①共同富裕包含的内涵广泛,《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对共同富裕的含义做了界定,其中要求实现“公共服务普及普惠”、“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教育不仅是促进社会和个人财富增长的重要途径,还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平衡充分发展成为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③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为紧密,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提出了高质量、公益性和区域协调三点要求④。其中,区域协调要求对高等教育资源布局进行优化,提高高等教育资源在地区间配置的公平性。
2.财政投入是高等教育地区间公平发展的最大保障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财政支持的依赖性较强,财政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高等教育的发展秉持“效率优先”原则,“以点带面”地带动整体发展,在教育资源上的差别投入拉大了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这种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教育对共同富裕的逆向调节。⑤财政投入是高等教育地区间公平发展的最大保障,通过财政均衡化投入才能使当前的不平衡格局发生改变。
.........................
二、研究综述
综合现有相关文献发现,针对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研究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是着眼于全国范围或单个省级的高等教育系统整体,将财政经费投入与其它教育经费或资源投入糅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所以在此将有关研究的综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区配置差异的研究,一部分为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部分研究表现出明显的跨学科性。
(一)高等教育资源地区配置差异研究综述
这部分研究主要呈现的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区间差异的情况以及其在一定的观察时期内的演化趋势,多数研究认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有关差异性的测度上,大致有两类常见方法:一类是采用简易的统计指标的方式来说明地区间资源配置的差异程度,另一类是通过计算系数的方式进行说明,因为基尼系数和泰尔系数计算起来相对较为简便且能够很好地说明差异,所以对这两种系数的使用较为广泛。部分研究对这两类方法均有使用。此外,还有一些研究用其它方法进行资源差异测度。
以简易统计指标为主要说明方式的研究中,胡耀宗(2011)通过对东、中、西部地方高校的公共财政投入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发现政府对地方高校的财政投入形成“东部高、西部低、中部塌陷”的格局②;刘运佳(2011)利用极差、极差率和变异系数等,发现我国高等教育生均经费投入整体格局为“中部塌陷”,并且就省际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来看,原先已表现出的地区间失衡并未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愈演愈烈①;于朋(2012)通过计算全距、标准差和差异系数,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经济状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经济发展水平呈现的明显差异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②;许拓(2016)从横向公平、纵向公平、财政中立原则角度,采用计算全距、限制性全距和联合全距比的方法对省际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差异进行测度,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地区间相差较大,不具有科学性③。
.........................
第二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均衡与均衡化
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均有对各自研究对象“均衡”状态的定义和表述。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均衡”一般有两种含义:其一为参与各方的势均状态,即各方在某一方面的质或量上是近乎相等的;其二为某一方面的供给和需求是对等的,供给基本等于需求。
教育均衡是“均衡”概念在教育领域中的移植应用。教育均衡可以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方面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即公平地分配教育资源;另一方面是个人的均衡发展,即人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都得到合适的发展。总的来说,教育均衡既表现为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的不同群体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又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提供均衡发展的机会,即满足所有人最基本的学习需要,给每个人所应得到的或应给予的。①本研究中的“均衡”采用的是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方面的涵义,即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本研究所说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指的是高等教育财政资源的均衡配置,具体指的是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在地区间的公平配置。本研究所提出的“均衡化”,指的是地区间地方高等教育财政资源公平配置的发展倾向和趋势,旨在缩小地区间教育资源,特别是教育财政资源的配置差距,从地方高等教育财政配置方面助力地区间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
本研究主要使用经济收敛分析方法对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均衡化发展趋势进行测算分析。
..........................
二、理论基础
(一)教育财政公平理论
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教育财政公平问题的学者是美国的伯尔尼和斯蒂弗尔,他们提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教育财政公平性研究框架,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教育财政公平的对象、内容、原则和程度。
教育财政公平的原则主要有三个维度,分别是横向公平、纵向公平和财政中立。①教育财政的横向公平指的是对教育财政资源的“均等分配”,将每个学生作为相同的个体,同等对待,因此,在教育财政横向公平的前提预设下,如果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所获教育财政资源彼此之间差异越小,那么就意味着教育财政资源的配置越公平。教育财政纵向公平则立足于接受教育的个体间会存在差异的现实,认为在资源分配上应当允许“不同”存在,不同群体之间可以享有不同数量的教育资源,弱势群体可以获得更多数量的教育财政支持,这是一种体现补偿性的公平原则。财政中立原则指的是“每个学生的公共教育经费开支上的差异不能与本学区的富裕程度相关”,这一原则在国外部分地区的教育财政政策中已有践行②。财政中立原则要求政府对某一地区、某一所学校进行教育财政投入时,不应将学校所在地区的财政状况、地区家庭富裕程度等因素与教育财政投入相关联,即一个地区的教育财政经费支出不能与当地财政能力直接相关。这项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地区间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不会产生过大的差异,在公共财政配置方面保证每个学生个体都能拥有公平的发展基础。财政中立原则围绕着政府责任的公共价值展开,使得公共财政不会成为“复制”不公平环境的工具,而是在政府责任限度内致力实现并维护公平。
.............................
第三章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分析...........................18
一、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概况...............................18
二、充足性分析.................................21
三、差异性分析...........................23
第四章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均衡过程分析.......................26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收敛逻辑.................................26
二、收敛分析的基本假设.........................................27
三、基于σ收敛的结果分析.......................................27
第五章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影响因素分析.......................35
一、影响因素的选择及构造.......................................35
二、基于OLS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38
三、基于条件收敛模型的实证检验.................................39
第五章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影响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选择及构造
本研究所选择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影响因素如表5-1所示。


教育论文参考

关于影响因素的变量选取有以下解释:
1.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我国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要在于地方政府,以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地方财政水平是影响各地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实行成本分担,但我国高等院校对公共财政的依赖度较高,公共财政对高等教育系统的影响要大于其他分担方,甚至可以说起到决定性影响,并且地方财力同样也会影响社会和家庭的教育支出能力与偏好①。人均地方财政收入不仅能反映出地方本级政府的财政能力,而且能间接反映出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本研究以此作为衡量地区本级财政能力状况的指标。
2.人均中央补助收入。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中央财政主要负责对中央高校的投入,地方财政主要负责对地方高校的投入。但有研究者认为,存在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校的投入机制并且这一机制也在日益完善畅通。有以下三项政策可以说明这一机制的存在和发展:第一,以“211”、“双一流”为代表的重点大学建设政策。211工程包括全国范围的115所高校,这其中既有央属高校,也有一些综合实力强劲的地方高校。“双一流”高校的建设范围更加宽阔,使得更多的地方高校能够获得中央财政的直接支持。第二,省部共建与部省合建政策。以教育部为代表的中央部委于2004年开始与地方政府合作进行省部共建项目,其中不仅包括对央属高校的合作共建,也包括对不少省属高校的合作共建。2018年,教育部启动对中西部13个省区的部省合作共建项目,对选中的14所地方高校参照教育部直属高校模式给予支持。第三,财政部于2010年公布的《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中央财政设立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两类学校,一类是原“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专项资金”支持的普通高校;
...........................
结语
本研究关注的是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问题,以地方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沿着“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状况与均衡趋势—影响均衡化投入的因素分析—基于实证结果的改进措施”的思路展开研究,通过使用经济收敛方法,分析了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差距较大现象背后的形成机理,并基于此提出了加大地方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完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标准和监督机制以及加强中央对地方的高等教育财政补助三条研究建议。
需要说明的是,地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均衡化旨在缩小地区间地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差距,不追求绝对均等的分配,也不会使得各地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得千篇一律。首先,均衡化的重点放在对投入水平落后地区的督促与支持上,保障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受教育者的公平发展。其次,均衡化是对财政经费划拨上的要求,公共财政取之于公众,自然也要成为维护公众利益、彰显公共价值的力量。但在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框架下,高等教育的收入还有受教育者的学费、社会捐款等其它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来源以外的经费是根据各地发展条件获得的,不宜作地区间均衡的要求,所以从总的经费收入来说,各地仍有较大的弹性差异空间。
参考文献(略)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相关教育论文文章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