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历史悠久,拥有众多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大遗址以规模宏大、意义深远、价值极高的特点成为构成历史文化的主体,不仅是珍贵的物质财富也是精神财富。近年来,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观众对于大遗址的需求也不仅仅停留在保护层面,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探索出一条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现在大遗址所面临的问题。
敦煌莫高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精神文化内涵,拥有着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更是在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和丝路旅游热的兴起,敦煌也成为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热点,游客与日俱增,出现井喷式增长。6000 人次日最大游客承载量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封闭式保护与低层次旅游开发矛盾,没有真正构建人、物二者之间双向多元的信息交互。文物保护是一项严肃的工作,而有关文化遗产最有效的利用方式就是展示,吸引感兴趣的观众前来游览。可是由于莫高窟文物的特殊性与珍贵性,如何讲好文物故事,盘活用好文化资源、如何在有效保护文物的同时满足市场需求,解决保护与利用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把严肃的保护与轻松愉快的现代游览消费结合起来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虽然有关敦煌莫高窟的保护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但是超负荷的游客增长量和下滑的游客满意度让保护与利用工作难以平衡,怎样使二者互动互促双向赋能,实现价值共创,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题的选择同时也考虑到自身的因素,我是敦煌人,从小就在敦煌莫高窟旁边长大,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考虑到自身假期在莫高窟实习时收集整理资料、实地考察的便利性,所以选择本题作为研究对象。
...........................
1.2 相关理论
1.2.1 大遗址的概念
大遗址是我国独有的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概念,但从 80 年代延续至今,学界关于大遗址并没有一个清晰、权威的解释。张忠培认为大遗址首先是包含于考古学范畴,是历史上某个王朝或者是当时某个历史民族遗留下来且具有代表性的城镇遗址或历史遗迹,其次是包括历史上某种宗教信仰、某一处纪念性的陵寝、墓葬,并且具备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1陈同滨认为大遗址的概念适用于我国文化遗产中规模宏大、价值突出的大型考古遗址和墓葬,是我国21 世纪文化遗产领域重点保护内容之一。2陆建松认为大遗址是在我国考古学文化或是历史上占据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重要地位的原始聚落、古代都城等,是大型古文化遗址,一般由遗址遗迹和周遭环境组成,将我国大遗址分为原始聚落和猿人化石遗址、古代都城遗址、古代手工业遗址等八个类型。
大遗址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内容丰富,是中华五千多年历史的见证者,不仅是构成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历史教育和文化教育,是增强民族团聚力的一根纽带,是增强文化自信培养爱国精神的摇篮,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2.2 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的原则
"真实性"和"完整性"文物保护原则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保护世界文化自然和遗产公约》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评定标准,同时也是实施文物保护工作、检验和评定后续保护成果的准则。基于《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在不改变文物原状、最低限度干预等原则的基础上着重强调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在利用方面强调可持续性原则,避免造成对文物资源的利用损耗。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基本方针为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4。这要求开展大遗址工作时必须遵守国际国内制定的准则方针。
.....................
第 2 章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与价值
2.1 历史沿革
2.1.1 敦煌莫高窟的地理环境概况
敦煌位于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界点,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被沙漠、戈壁包围,全长约 1600米,是典型的沙漠陆地气候。
2.1.2 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沿革
敦煌莫高窟历史悠久,最早洞窟始凿于 366 年,历经隋、唐、五代、西夏、元、清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一座内容极其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中记载,366 年(前秦建元二年),乐尊和尚路经一座山时忽然看见金光耀眼,如佛祖亲临,于是便在崖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历代僧人便在此修禅建造洞窟,称之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最高处,后因"漠"与"莫"通用,便称为"莫高窟"。28另一种说法是:佛家有云,修建佛洞窟乃是功德无量,莫者,佛语译为不可能、没有,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具有修为的事情了。北魏、西周时期,统治者推崇佛教,石窟建造得到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盛,则更为兴盛,仅在武则天时期就开凿洞窟千余个。此后,莫高窟逐渐衰落,元代以后停止开窟,莫高窟也随之冷落荒废。直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为敦煌显,敦煌经济逐步开始复原,莫高窟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王圆箓道士在一个不起眼的小洞中发现了举世闻名的藏经洞。不幸的是,藏经洞文物发现不久后,斯坦因、伯希和等西方列强以不公平手段骗取大量珍贵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掠夺,绝大部分散落在国外,分别藏于英、法、日等国。
1961 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 年,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2.2 价值分析
大遗址历史物质文化的载体,更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者,其自身所具有的价值是无法取代的。敦煌莫高窟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及社会价值等。
2.2.1 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大遗址综合功能实现的核心,是体现所有价值的基础,遗址是某个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是真实的历史遗留,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物质情况、时代背景等。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敦煌,在文化、经济、服饰等方面或多或少受到影响,这些信息都在壁画中有如实地反映。其中彩塑、壁画的内容大多都是佛教知识:如释迦牟尼的本生、姻缘、佛传故事画、经变画、众多佛教东传的故事以及神话故事传说等,甚至还涉及了印度、西亚、中亚等地区的佛教内容,为我们后续了解佛教思想的传播等有着重要的提供了大量信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莫高窟真实地反映了西北民族历史融合的进程。莫高窟历史文化反映了当时社会形态、民族关系,是多个时代的烙印,这为我们后期的研究提供了历史资料。敦煌莫高窟以佛教为主体,还涉及到很多珍贵的经书,例如下图中,年代为 9~10 世纪金泥写经的代表作,《大般涅槃经卷第六如来性品第四之三》,此经书为当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流失文物,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
3.1 建立敦煌莫高窟综合保护体系 ......................... 17
3.2 保护与利用历程 ..................................... 17
3.3 积极同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 ..................... 19
第 4 章 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 24
4.1 莫高窟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 24
4.1.1 游客人数快速增长对文物保护带来严峻考验 ......... 24
4.1.2 传统博物馆模式对展示效果的限制 ................. 24
第 5 章 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展望 ........................ 30
5.1 将景区合理地按功能分区 ............................. 30
5.2.1 重视市场的导向作用 ............................. 31
5.2.2 文旅结合 ....................................... 31
第 5 章 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展望
5.1 将景区合理地按功能分区
基于保护与利用的需求,笔者认为,需对莫高窟景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以保护优先、合理规划为原则,划分为遗址保护区(核心区)、陈列展区(过渡区)、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延伸区),以形成遗址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遗址保护区即严格保护区域,主要用于文物的保护与展示。该区域重点是突出遗址原貌,奉行保护优先原则,让观众切身感受莫高窟的历史环境和氛围。建设控制地带过渡区是以文物展示为主,旨在为遗址的历史环境保护创造环境背景,景区内三处陈列展馆以及美术展馆,主要是让观众是进一步了解莫高窟历史文化,是对遗址保护区的补充展示,可以给游客配备电子导览系统,告知游客陈列馆路线以及陈列内容,使部分观众游览陈列馆的同时,减缓遗址保护区压力,分流人群。文化产业园区旨在以文化为依托,开发延伸相关文化产业,完善莫高窟旅游接待和游客服务的功能,将文物保护与研究成果等内容覆盖至旅游服务等各个方面,提高旅游区的全流程服务体验、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体验、休闲、娱乐、购物等旅游功能。
.......................
结语
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问题近年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现状已无法满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遗址类型的旅游也面临着诸多转型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对于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
基于对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的问题前人已经涉及到了诸多方面,但是其保护与利用之间矛盾依然难以平衡,本文在对莫高窟保护与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分析之后,借鉴国内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方面的实际经验提出,首先,敦煌莫高窟应该跳出封闭式的保护管理模式,扩大展示开放面积,对景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重塑全流程的服务体验,提升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不能出现"死保"的局面,让文物活起来,不单单是让文物展示利用等方面的活起来,在管理保护等方面也应该活起来,形成公众性参与的保护,同时加深对生态环境以及整体景观的保护。其次,在利用方面形成以点带面的旅游开发模式,辐射周边景区,文旅融合是探索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全新道路,实现真正意义上人与物的交流,整体把控文化与娱乐,设计更多的符合自身定位的文创产品,文化产品的创新不应该只是被定义为用具,还可以包括音乐、艺术、剧目等诸多形式。最后,展望了建设遗址公园的前景,通过对观念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实现莫高窟综合资源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结合,不断丰富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观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讲好文物故事,盘好用活文物资源,推动形成大众参与的保护发展模式,以期望协调敦煌莫高窟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