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山水画历来对中国园林设计有着源远的影响,景即是画,画即是景,景画合一,意境深远,方为中国传统园林的精华所在。中外园林建立有限公司设计总监郭明阐释中国山水画论对园林假山设计的影响剖析。
中国传统园林假山的产生和开展,一直与中国传统文化溶为一体,遭到社会历史条件、哲学思想、艺术思想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从魏晋时期至明清,中国绘画艺术对假山艺术的影响特别明显。山水画论关于自然山水形象的表达,构成了丰厚完善的理论与见解。中国古典园林在创作中交融了诗画艺术,从总体到部分都包含着浓郁的诗情画意,园林假山是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局部,是传达园林意境,表达创作者企图的重要媒介。计成在《园冶·选石》中论假山 “匪人焉识黄山,小仿云林,大宗子久。”其中提到的云林和子久分别是画家倪瓒和黄公望,可见造园家手中的假山之美与画家笔下的山石之美有着许多共通之处。笔者以为,假山创作遭到魏晋以来山水画论的启示,从立意、构思到详细技法都对画论中的理论有所自创。本文试图将山水画与园林假山做一些对比剖析,将山水画论作为了解园林假山的一种方式,以期对假山有愈加明晰明白的了解,从而指导创作理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政权更迭频繁,面对频发的战乱,文人士大夫产生了避世思想,这时山水文化盛行,崇尚自然、崇尚自在,寄情山水和崇尚隐逸成为了社会风气。这之前的中国画通常以人物或事情为主题,山水作为背景,即所谓“人大于山,水不溶泛”的画法,而在当时山水文化的影响下,自然山水开端成为绘画的主题。山水画成为独立的题材来源于东晋顾恺之的《庐山画》。
南朝山水画家宗炳好游观山水,终身“栖丘饮壑,三十余年”,归来将所见景物绘于壁上,时而抚琴弹奏,观景兴味盎然。宗炳曰:“老病俱至,名山恐难遍游,维当澄怀观道,卧以游之”,[1]这表现了当时文人与琴酒而自适,纵烟霞而独往的山水情怀。
生转机。园林产生之初,主要以适用性的苑、囿的方式呈现;秦汉时期,园林规划主要模拟仙境或再现神话传说;到魏晋南北朝之际,在山水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开端在园林中模仿自然,产生了模拟真山真水的自然山水园,假山成为园林中的重要元素。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如北齐邺城仙都苑、北魏洛阳华林园等都是以筑山理水构成园林的主要格局。(图2)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最为著名的当属北魏大官僚张伦位于洛阳的宅园,园中以大假山景阳山为主景,精炼而集中的表现出了自然山岳形象的主要特征。
剖析山水画和山水园的产生,我们能够了解为山水画和假山是基于共同的哲学美学思想而产生的不同艺术形态,因此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意境表达与审美请求的一些共通之处。同时,正如人们常说,走在艺术这列火车前面的车头是音乐、绘画等,然后车厢才是建筑和园林,绘画早于园林构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框架,这些理论给予假山创作重要的启示,叠山家们自创了大量的画论中的技法用于假山创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