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近日召开媒体通气会,单霁翔院长分别从编制《故宫维护总体规划》、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增强平安防备系统建立、完成文物藏品科学管理等10个方面,构筑了一幅新故宫的蓝图。
故宫博物院将不打烊
从单霁翔院长本人制造的展现幻灯片上,笔者发现故宫原来方方正正的幅员上首尾都延伸了两块长方形区域:南面增加了端门和宽广的端门广场,北面增加了大高玄殿区域。
“每天下午5时半,紫禁城关门后,故宫博物院不关门。”单霁翔详细解释了这两块面积可观的区域将来的用处,端门城楼和大高玄殿的礼堂将成为数字博物馆的场所,游客在工作时间外仍能阅读故宫的各个厅堂、各件文物,并且从今年7月开端,游客可在这些区域倾听每周一次的故宫文化讲坛。
故宫增加的开放区域还不止这些,单霁翔还透露,故宫正在修缮的东华门思索增加一处位置让观众登上城墙,以至可沿着城墙“散步”看故宫。
“我们希望未来红墙以内都是故宫的展现范围,办公及科学研讨都移到红墙之外。”单霁翔再一次强调。今年3月,《故宫维护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后,经过最新精确统计,故宫占地1.1161平方公里,将近9000间房屋的运用功用得到明晰明白的界定。
条形码监控文物挪动
“数字故宫”、故宫博物院微博……这些更好展现故宫的现代信息技术手腕对很多人来说,已不生疏。
今后故宫风貌和藏品信息将经过更多的信息手腕,以更开放的姿势面向观众。自今年1月故宫初次精确发布藏品家底后,故宫文物藏品管理曾经转入研讨性质更强的文物信息编目工作。25个大类、180.7558万件故宫文物曾经能够向公众发布,目前还须经过将藏品总目制成软件,让公众能够点击查阅文物简目。“简目还只是文物的‘身份证’,未来还将编制藏品的详目,相当于文物的‘档案’。”单霁翔形象地打比如说。
不只在公众展现方面,在文物管理方面,故宫也正向数字化迈进。目前,;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信息化平台”曾经建成,对故宫的文物古建、进入故宫的人员停止全面检测。
“今后的方向是每一件文物都应该有一个条形码,有任何挪动变化都能得到监控。”单霁翔表示,希望运用更多物联网新技术维护管理故宫。
走向世界走进万家
德国的“金龙与银鹰”展、美国的乾隆皇帝花园展,在日本的“国宝观澜”展……越来越多的故宫展览在世界各地展出,广受欢送。单霁翔说每次展览都是一次文化震动,都有故宫特征、故宫气度,故宫文化走进来的传播才能正在加强。
故宫文化的传播不只面向世界,更努力走进百姓生活,加大文化产品研发力度,让人们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笔者看到故宫设计的阿哥格格卡通形象的T恤,外型非常卖萌。
单霁翔还表示,故宫将逐渐梳理故宫内部的商家,目前故宫内的商店里也会出卖一些与故宫关系不大的留念品,且商质量量良莠不齐。“我们有一个理想是,希望参观故宫的观众把故宫文化带回家,无论价钱上下,哪怕5块钱,10块钱,一定要精巧,一定要有故宫的特征。”单霁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