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新财 薛玉 吕小利 张歆 陈保定
【关键词】 乳腺肿块; 高频彩超; 诊断价值; 乳腺癌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对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声像图信息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本组病例来源于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5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肿块患者,其中恶性病变31例,良性病变89例,均为女性患者,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8岁。
所用仪器为美国GE公司 LOGIQ9型彩色超声诊断仪, 9~14 MHz宽频带线阵探头,仪器设置“breast”条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高频探头直接扫查法,以乳头为中心分4个象限或1~12点放射状多切面扫查乳腺,观察乳腺的厚度和内部回声,确定肿块的位置,并观察其声像图表现:包括肿块的包膜、轮廓形态、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后方回声有无衰减、肿块大小及纵横径比值、有无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分布、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在此基础上对肿块内部血供进行半定量分析。依Adler法[1],对肿块内部血流情况进行分级:0级,无血流;Ⅰ级,少量血流; Ⅱ级,中等量血流,一条血管长度超过病灶半径或几条小血管;Ⅲ级, 丰富血流极易探到,为4条以上供应血管。最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血流参数进行定量分析。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20例乳腺肿块中,乳腺癌31例,乳腺纤维腺瘤34例,乳腺增生结节25例,囊肿18例,炎性包块1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31例乳腺癌中28例与病理相符,乳腺癌的诊断符合率90.3%(28/31),3例漏诊中2例为肿块较小, 1例为乳腺增生合并乳腺癌。2例良性肿块误诊为恶性,1例为乳腺增生的瘤样结节,1例为炎性肿块。
乳腺癌的典型表现是乳腺腺体内肿块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回声低且多不均匀,部分后方回声衰减,内可见微小钙化(图1);纤维瘤典型表现包膜光整,形态规则,回声均匀。增生结节则多发生在乳腺增生的基础上,局部成结节状,回声偏低,多为增生腺体,形态有时极不规则,易与乳腺癌混淆。囊肿呈壁薄、无回声、后方见增强效应(表1)。
图1 乳腺癌形态不规则,内见微小钙化表1 良恶性乳腺肿块彩超图像特征表2 良恶性乳腺肿块彩超血流信号丰富程度分级 表3 乳腺良恶性肿块内血流参数定量
3 讨 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极大地增加了二维图像的分辨率及图像的血流信息,成为乳腺肿块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技术之一。在本组31例乳腺癌二维图像中,肿块形态不规则和内部微小钙化检出率分别是93.5%和67.7%。肿块形态不规则是乳腺癌二维图像一个重要特征,这与恶性肿瘤多以浸润方式生长有关,但较小肿块有时形态规则,本组有2例即为规则表现,需要注意鉴别。乳腺肿块内微小钙化是X线和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一个共有特征表现,超声对乳腺癌中的微小钙化的检出有时甚至高于X线摄影[2] 。微小钙化即砂粒样钙化,后方无声影,被认为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征,因恶性肿瘤影响局部钙、磷代谢而形成,其发现率较低,一旦发现提示恶性的可能性极大[1] 。本组9例见微小钙化,超声测值约1.0~1.5 mm,手术病理结果9例均为恶性。所以高频超声提高了乳腺内微小钙化的显示率(67.7%)。腋窝处见到典型转移淋巴结是乳腺恶性肿块的另一个佐证,声像图表现为淋巴结纵径增大超过横径,皮质增厚回声减低,髓质变小,包膜中断,有时可见多个融合,彩色多普勒显示淋巴结内血流较丰富。部分乳腺良性肿块腋窝内也可以看到肿大淋巴结,但纵横径比&<1,无融合现象,多为炎性增生性。
McNicholas等[3]以病灶内≥3条血管作为判断良恶性肿瘤的临界指标,对80%左右的患者快速判断乳腺肿块良恶性起到一定作用。本组根据Elder分级,恶性组中Ⅱ~Ⅲ级血流占83.8%,良性组中0~I级血流占83.1%,因为恶性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与生长,所以血流分级对良恶性肿块的鉴别有一定的作用。恶性肿瘤血流丰富,血流速度增快,血管形态不规则,目前彩超鉴别良恶性肿块多基于两者的血供差异。高频彩超能增强肿块内低速血流的显示,所以高频彩超的应用极大提高了早期小乳腺癌的检出率。 在对肿块内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时,良恶性肿块的RI值也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如表3所示,恶性肿块的PSV较良性大,但是良恶性间的重合较大,统计学意义不明显(P值为0.28),这可能与肿瘤大小、自身血供特点及探查手法等有关。但把RI≥0.7 作为良恶性乳腺肿块定量诊断临界值时,能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诊断乳腺癌方面,二维图像起决定性作用[4],高频探头提高了分辨力,提供了较充足的诊断信息,结合彩色多普勒所提供的血流信号,血管数目及PSV,RI来综合判断更加提高了对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的正确率,但操作者的手法及熟练程度也是不可或缺的, 仪器调节要得当,注意脉冲重复频率(PRF)、壁滤波、声速血流夹角等,如PRF及壁滤波过大,低速血流不易显示,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同时注意测肿块血管的PSV及RI时,要多点取值,取最大值。除了检查者的主观误差外,良恶性肿块之间,不管是二维图像,还是多普勒定性参数如PSV及RI,都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重合部分,所以对一些小肿块或难以鉴别的不典型肿块,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可以作出病理诊断。近年来,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丰富了乳腺肿块超声的鉴别诊断方法,对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陈 曼,龚新环,王枫钊.82例恶性乳腺肿块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价值的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12):59-61.
[2] 袁 杰,朱也亮,陈荣根,等.乳腺导管疾病的高频超声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10):731-733.
[3] McNicholas MM, Mercer PM, Miller JC, et al.Color Doppler sonography in the evaluation of palpable breast masses[J]. AJR, 1993, 161(4): 765.
[4] 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