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康仁 李学忠 任乃勇 靳彪 张渭芳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发作类型等因素对癫痫患者发生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患者的抑郁状况,采用QOLIE31量表评定患者生活质量。采用PSSS量表评估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比普通人群高,其中GTCS发作组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组抑郁发生率最高,首次发病年龄小的患者抑郁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较正常人为低,GTCS发作组和复杂部分性发作组最低,差异明显(P&<0.01);起病年龄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结论: 起病早,GTCS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者,情感状态受损明显,生活质量水平相对较差。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最明显的因素依次为抑郁、发作类型、起病年龄和社会支持。
【关键词】 癫痫; 抑郁; 生活质量; 影响因素; 发作类型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probabl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quality in life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of the different seizures.Methods: The depression situation of 165 patients were scored with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and 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PSSS).Their quality of life were also assessed with 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 31(QOLIE31). Results: The situation of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were worse than that of the common people, and the scores of patients with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or complex partial seizure were the worst.The more early the first seizure was, the worse were the depression situations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as similar to the situation of depression.The patients of simple partial seizure got the most social support, while muscle clonic seizure kept the least.The more early the first seizure was,the worse were th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s with the lower quality of life. Conclusion: The situation of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were influenced by the categories of seizures and the time of the first seizure.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epilepsy were influenced by the categories of seizures and the time of the first seizure.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quality of life were depression, type of seizure, age of first onset and social support in turn.
[Key words] epilepsy; depression; quality of life; influencing factor; seizure types
癫痫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常见慢性疾病。尽管70%~80%的癫痫患者通过正规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使发作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患者可能会长期存在癫痫发作的耻辱感和担忧,甚至很少发作或已无发作的患者也不例外。至于那些20%~30%发作控制不理想的患者,耻辱感和担忧就更为严重。这一切会影响到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国际上对癫痫患者的抑郁状况进行了较多研究,近年来,国内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人就发作类型与抑郁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着重从不同的癫痫发作类型和发作频率等方面,探索癫痫患者发生抑郁的相关因素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为今后有目的地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积累初步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 例
收集2002年7月至2008年7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和病房住院的癫痫患者资料,入组条件:调查时距离首次发作时间大于5年,中等以上的发作频率(指近12个月内大发作2次以上,复杂部分性发作5次以上,简单部分性发作及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21次以上),符合条件者165例,其中男87例,女78例。按首次发病年龄分组: 4~12岁63例,13~18岁48例,大于18岁54例,首次发病年龄4岁~38岁。诊断标准严格按1989年国际抗癫痫病协会“癫痫及癫痫综合症分类标准执行[1]”,无法按此分类者则按“癫痫发作分类法[2]”诊断。大发作(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GTCS)6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32例,简单部分性发作27例,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36例。一般人群对照组为我科身体健康医护工作人员,共23名。
抑郁状况评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本研究采用24项版本,&>15分提示合并有抑郁的可能。癫痫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采用QOLIE31 中文版调查,包括7 个方面: 发作担忧、综合QOL、情绪健康、精力/疲乏、药物影响、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QOL 7 个方面以百分制计分,再乘以各自相应权重,然后相加得到总分(overall QOL)。总分越高,QOL越好。
社会支持状况采用PSSS量表(the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评定,分值越高,提示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由神经科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组成调查小组,对每位入选患者进行评定。
1.2 资料收集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每例入选患者就诊时分别给予1 份调查表,内容包括出生年月、年龄、职业、经济情况、发病年龄、病程、发作类型、发作频率、用药等。由调查者解释后,指导患者认真填写调查表。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AS12.0 统计软件包,对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经过正态分布性检测发现,本次调查数据除年龄外其余都为偏态分布,且部分数据采用中位数表示时为0,而标准差又较大,因此改用均数(数值范围)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影响QOL 的主要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癫痫组HAMD评分较一般人群为高,复杂部分性发作组、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组患者达到抑郁的标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状况以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组最差,简单部分性发作组最高;各癫痫组生活质量较正常对照组为低,尤以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组最差,详见表1。表1 不同癫痫发作类型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定
资料中还显示癫痫不同起病年龄患者的抑郁状态评分不同,小于4岁起病组抑郁评分并非最高,而是4~12岁组,以后呈随起病年龄而下降的趋势,社会支持状态以4~12岁组最低,随后是13~18岁组,最后为&>18岁组;生活质量评分类似于社会支持状态,详见表2。
我们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起病年龄、服药次数、个人月收入、社会支持、发作频率、抑郁状况和发作类型影响患者的QOL(P&<0.05), 而年龄、病程对QOL 没有影响(表3)。表2 不同起病年龄癫痫患者抑郁状况及生活质量评定表3 多种因素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上述结果提示起病年龄、服药次数、个人月收入、社会支持、发作频率、抑郁状况和发作类型是影响成人癫痫患者QOL 的可能因素。但各种因素是否确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需排除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将QOL 的总分设为因变量, 以上7个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逐步回归入选变量及其常数
回归方程式为Y=57.14-10.26X1-5.23X2-4.37X3+1.58X4。根据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上述因素中对QOL 影响度依次为抑郁影响最大,起病年龄次之,随后是社会支持,最后是发作频率。
3 讨 论
Arntson 等报道成年癫痫患者的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HRQOL)在躯体、心理等方面都明显低于一般人群,其中包括心理健康、情绪调整、社会职能、躯体功能总体健康认知等等。王薇薇等通过对33名癫痫患者和17 名正常对照组的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组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数大大低于学历背景相似的对照组[3]。因癫痫为一反复发作性疾病,每一次发作均是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脑的异常放电活动本身是脑损伤的基本病因,发作时肌肉的抽搐,伴随呼吸、循环功能的紊乱,可导致脑代谢障碍,长期的频繁发作对神经元损伤的累加作用,使神经元结构发生改变而影响患者抑郁状况水平。因此早期积极予以有效的抗癫痫治疗,控制癫痫发作,对保护患者的抑郁状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应激能力会有积极的作用。文献报道[4],影响癫痫患者抑郁状况的重要因素是就业困难、求职受限、婚姻不稳定、生活结构及社会地位低下,这些因素导致患者的心理障碍。癫痫患者不仅要与躯体疾病作斗争,还要承受来自社会的压力以及职业活动带来的不便。由于癫痫发作后会引起头痛、头晕、心悸、气促、手抖及乏力等症状,使患者处于无奈,从而产生抑郁、羞耻感,性格变得严厉、固执及情绪不稳定,自我评价较低,不愿与人交往[5]。
本文结果显示癫痫组抑郁状况均比一般人群差,并且不同发作形式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表1可以看出以复杂部分性发作组和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组患者的情感状态最差,其次是GTCS组,最后是简单部分性发作组;从表2可以看出,起病越早,其抑郁状况程度相对就越重。造成起病越早,其抑郁状况程度越重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本文结果显示癫痫组QOLIE31均低于一般人群,说明癫痫患者总的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存在着明显的精神发育、社会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损害。有研究者发现,在各种癫痫发作类型中,全身性强直-阵挛性发作和复杂部分性发作患者的认知障碍发生率较高,前者可能与过度的异常放电有关,后者可能与异常放电部位(多为额叶、颞叶)有关,而额叶、颞叶为认知功能的主要皮层代表区[6,7]。这可能是GTCS发作组、复杂部分性发作组、失神发作或肌阵挛发作组生活质量相对较差的原因。
本组资料显示起病的迟早,对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不一样。从表2可以看出,起病越早,其生活质量状况的受损程度就越重,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儿童大脑发育尚未健全,极易受癫痫发作影响,幼年发病的患者由于其大脑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发作时神经细胞的异常过度放电及氧、葡萄糖、蛋白质等的异常代谢,使正在发育的神经细胞受损,从而影响患儿智能发育,造成认知功能损伤。发病年龄越小,脑发育过程受影响越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越明显[8]。儿童难治性癫痫引起智力低下,是因为儿童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年龄为5~6岁,而发病年龄均早于诊断年龄,此阶段正是脑结构发育的高峰期,是脑生长发育的可塑性阶段,是神经和突触形成并建立正常脑结构的时期,这可能是起病越早、生活质量受损越重的主要原因。其次,孩子患病后,父母大多表现出过分的溺爱和看管,甚至连孩子的正当要求也被一律拒绝。有过几次发作家长便会产生恐惧感,担心以后的发作及对家庭带来的影响,形成一些心理负担。
有研究表明, 癫痫患者的QOL总分与发作频率呈负相关[9,10]。本研究中, 发作频率亦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 发作频率对QOL 的影响仅次于抑郁和焦虑, 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发作频繁的患者在QOL的多个方面有严重损害, 而发作完全控制的癫痫患者QOL 与一般人群类似。值得注意的是, 发作频率不仅仅反映癫痫疾病本身的严重程度, 癫痫发作控制不良的患者在就业、经济支出、婚姻等社会多方面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11,12]。因此通过正规用药治疗, 有效控制癫痫发作频率, 对改善癫痫患者的QOL,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伴有抑郁或缺乏社会支持的患者, 其QOL 总得分明显降低,标准回归系数也显示,抑郁和缺乏社会支持是影响癫痫患者QOL 的重要因素。尽管单因素分析显示服药次数、个人月收入和发作类型也是影响成人癫痫患者QOL 的可能因素,但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它们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不大,可能的原因是它们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发挥了作用。因此临床医师在积极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 更应注意患者伴发的抑郁性负面情绪,增加社会支持。针对相应问题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 将有利于提高患者幸福感和QOL, 从而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神经组.关于小儿癫痫及癫痫综合症分类的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1996,34(2):130.
[2] 林 庆,叶露梅.小儿癫痫的现代诊断与治疗[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39.
[3] 王薇薇,陈 静,吴 逊.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3):135-138.
[4] Amir M, Roziner I, Knoll A, et al.Selfefficacy and social support as mediators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disease severity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J].Epilepsia,1999,40(2):216-224.
[5] 谢 靖,林 庆.从已控制发作的癫痫病例看预后:附100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66-168.
[6] 叶建新.癫痫伴发抑郁和焦虑患者60例情况调查[J].中国临床康复,2004, 8(30):6761.
[7] 蒋荣峰,李正发.癫痫伴发抑郁61例临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2,17(4):84-85.
[8] Stafstrom CE,Lynch M,Sutula T.Consequences of epilepsy in the developing brain: implications for surgical management[J].Semin Pediatr Neurol,2000,7(3):147-157.
[9] Liou HH, Chen RC, Chen CC, et a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 patients with epilepsy compared with a general reference population in Taiwan[J].Epilepsy Res, 2005,64(3):151-159.
[10] Guekht AB, Mitrokhina TV, Lebedeva AV, 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on quality of life in people with epilepsy [J].Seizure, 2007,16(2):128-133.
[11] ChoiKwon S, Chung C, Kim H, et al.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epilepsy in Seoul, South Korea[J].Acta Neurol Scand,2003,108(6):428-434.
[12] BenaventeAguilar I, MoralesBlanquez C, Rubio EA, et al.Quality of life of adolescents suffering from epilepsy living in the community[J].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4,40(3):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