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262例临床分析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119306 日期:2025-10-28 来源:论文网

【摘要】 为分析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以便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收集我院和同心县医院26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就其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最常见原因,占75.57%,其次为胎盘因素,占15.23%,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亦为产后不可忽略的原因。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正确估计出血量对产后出血的诊断十分重要。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宫缩乏力;胎盘因素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是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我国发生率是2.22%[3]),失血过多可导致产褥感染及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低下,迅速大量的失血可导致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应重视产后出血量的准确估计,及时诊断并处理产后出血,治疗原则是针对出血的原因迅速控制出血,积极治疗休克和后果。经抢救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应行子宫切除以挽救产妇生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1月-2007年1月我院及同心县医院共分娩5059例,发生产后出血共262例(其中82例为剖宫产),其发生率为2.57%。262中产后24h内出血量在500mL-者246例,1000~1500mL者14例,>1500mL者1例。本组产后2h内出血者256例,产后24h内出血者6例。

  1.2 分娩方式及出血原因

  见表1。表1 262例分娩方式与出血原因的关系(略)

  从表1可见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本文262例中,198例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占75.57%。其次为胎盘因素,共40例,占15.23%。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不可忽略的原因。

  3 讨论

  3.1 宫缩乏力

  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胎儿娩出后,胎盘自宫壁剥离及排出母体,宫壁血窦开放致出血。在正常情况下,由于产后宫腔容积缩小,肌纤维间的子宫壁内血管被压迫止血,与此同时血窦关闭,出血停止。宫缩乏力不能有效关闭胎盘附着部子宫壁血窦而致流血过多,是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

  宫缩乏力可由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分娩过程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异常头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难产,致使产妇产程过长,产妇衰竭,还有产妇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过度膨胀,如双胎、巨大胎儿、羊水过多,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产妇贫血、妊高症或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等,均可影响宫缩。

  3.2 软产道裂伤为产后出血的另一重要原因。子宫收缩力过强,产程进展过快,胎儿过大,往往可致胎儿尚未娩出时宫颈和阴道已有裂伤。另外,保护会阴不当,助产手术操作不当,也可致会阴阴道裂伤。
  
  会阴阴道严重裂伤可上延达穹隆、阴道旁间隙,甚至深达盆壁,阴道深部至穹隆处严重撕裂,其血肿可向上扩展至阔韧带内。分娩过程中,宫颈发生轻微裂伤几乎不可避免,通常裂伤浅且无明显出血,不做宫颈裂伤诊断。出血较多的宫颈裂伤,发生在胎儿过快通过尚未开全的宫颈时,严重时可向下累及阴道穹隆,上延可达子宫下段而致大量出血。

  3.3 胎盘因素

  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包括胎盘剥离不全、胎盘剥离后滞留、嵌顿、胎盘黏连植入、胎盘或胎膜残留。胎盘全部或部分黏连于子宫壁上,不能自行剥离,称为胎盘黏连,部分黏连易引起出血。胎盘植入是胎盘绒毛植入子宫肌层较少见,本院一中期妊娠患者因胎膜早破,保胎治疗失败,产后大出血,行子宫次全切,术中发现,2/3胎盘植入子宫肌层。
  胎盘残留较多见,可因过度牵拉脐带,过早用力揉挤子宫所致影响宫缩而致出血。

  3.4 凝血功能障碍为产后出血较少见的原因。如血液病、重症肝炎、宫内死胎滞留过久、胎盘早剥、重度妊高症、羊水栓塞,皆可影响凝血而致DIC。
  
  总之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在于预防产后2h内的出血。胎盘娩出后的2h,此时由于膀胱及直肠充盈影响子宫收缩,或存在未被及时发现的软产道损伤,均可造成出血。因此,产后2h仍应将产妇留在产房进行严密观察,并及时排空膀胱,压出子宫腔内积血,促使子宫收缩。若发现出血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


  [1]盛丹青.118例产后出血的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65(3):197.

  [2]李淑芳.经阴道分娩120例产后出血量观察[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1986,(1):80.

  [3]孔兆年编.妇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4]李翘升.产后24小时出血量调查[J].山西医药杂志,1986,15:82.

  [5]王德智.产后出血的诊断与防治[J].实用妇科产科杂志,1986(6):326.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