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论文价格:0元/篇 论文用途:仅供参考 编辑:论文网 点击次数:0
论文字数:**** 论文编号:lw202398217 日期:2025-03-27 来源:论文网
代写论文网: 【关键词】 脑卒中,缺血性;脑梗死;C反应蛋白
  0引言
  进展性脑卒中(SIP)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亚型,发生后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是严重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脑血管病治疗中的一个难点. 200508/200608,我们以超敏C反应蛋白这一敏感性炎性指标,观察了77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比较,研究hsCRP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脑梗死患者77(男48,女29)例,年龄45~75岁. 全部病例均经脑CT或MRI证实,脑梗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统一诊断标准. 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完全型(起病6 h内病情即达高峰)和进展型(起病后症状逐渐加重,持续6 h以上至数天,最慢者7 d病情达高峰). 完全型卒中组45(男27,女18)例,年龄(60.3±9.7)岁. 进展型卒中组32(男18,女14)例,年龄(58.6±10.0)岁. 所有病例均为第1次发病. 选择同期到医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50(男26,女24)例成年人作为对照组,年龄(58.6±9.1)岁. 三组间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 排除标准:有明显的肝肾或心功能衰竭、肿瘤、严重的全身感染或发病前4 wk内有外科手术和创伤史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近3 mo有心肌梗死;周围血管闭塞性疾病;服用炎症抑制药物、免疫抑制剂及(或)类激素者.
  1.2方法应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hsCRP,仪器为Dade Behring公司BNⅡ特定蛋白分析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试剂及标准品均由Dade Behring公司提供. 脑梗死患者于入院第2,7及14日时分别抽取静脉血. 对照组采1次血进行比较.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所有病例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于入院后第7日以及3 mo后复诊患者各测评分别记作NIHSS1,NIHSS2.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方差分析及重复测量数据的两因素多水平分析方法,相关数据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著性水准取α=0.05.
  2结果
  2.1hsCRP测定与对照组比较,完全型卒中组和进展性卒中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完全性卒中组比较,进展型卒中组在入院第2日及第7日的血清hsCRP均显著升高(P&<0.05);完全性卒中组血清hsCRP水平在第2日达到高峰,而进展性卒中组在第7日最高(表1).
  表1脑梗死患者及对照组入院不同时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略)
  aP<0.05 vs对照; cP<0.05 vs完全型卒中.
  2.2各组NIHSS的评分及其与hsCRP水平的相关性完全性卒中组NIHSS1,NIHSS2分别为:8.3±3.2,5.1±2.1;而进展性卒中组NIHSS1,NIHSS2分别为:13.2±5.4,9.6±3.8. 卒中后的hsCRP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r=0.36, P<0.05). 转贴于   3讨论
  进展性卒中是指在卒中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 在缺血后脑损伤的级联反应中,炎症反应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Hs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标志物. 研究证实,局部脑缺血后2 h脑组织出现病理性改变,导致炎性介质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诱导CRP产生,使CRP水平升高[1]. 因此测定hsCRP水平对于监测疾病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我们通过对77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hsCRP检测,发现卒中患者在发病后不同时间点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hsCRP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而同一时间点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也提示血清hsCRP浓度的增高是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极高浓度的血清hsCRP预示着更严重的炎症反应可能与进展型脑梗死关系密切. 国外大量前瞻性研究[2-4]表明,hsCRP在表观健康的人群中是预测未来发生心肌梗死、中风和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我们也观察到hsCRP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第7日和3 mo后的NIHSS的评分呈正相关. 因此,认为hsCRP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有效监测指标. 故如果能对脑梗死患者监测hsCRP则能更好地预测发病危险、病情和评估预后.

参考文献


  [1]Dziedzic T, Gryz EA, Turaj W, et al. Serum interleukin6 soluble receptor in relation to interleukin6 in stroke patients[J]. J Mol Neurosci, 2004,24(2):293-298.

  [2]Tanne D, Benderly M, Goldbourt U,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as a predictor of incident ischemic stroke among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Stroke, 2006,37(7):1720-1724.

  [3] Montaner J, FernandezCadenas I, Molina CA ,et al. Poststroke Creactive protein is a powerful prognostic tool among candidates for Thrombolysis[J]. Stroke, 2006,37(5):1205-1210.

  [4]Purroy F, Montaner J, Molina CA, et al. Creactive protein predicts further ischemic events in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patients[J]. Acta Neurol Scand,2007,115(1):60-66.转贴于
如果您有论文相关需求,可以通过下面的方式联系我们
客服微信:371975100
QQ 909091757 微信 3719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