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珊红,徐巧玲,南菁,马艳,许青武,化前珍
【Abstract】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le risk factors of elderly depression in urban communities. METHODS: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in elderly depression, a casecontrol study including 90 elders with depression and 180 nondepressive elders in Xian urban communities was conducted. The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matched in age, sex and inhabitancy. Data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technique of Chisquare test and 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social security, living mode, interests, physical exercises, negative life events and diseases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2 groups(P&<0.05). Multivariate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 negative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physical functioning, earning and physical exercises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elderly depression,and their OR(95%confidence interval)were 18.855(5.578~63.731), 5.005 (1.924~13.021), 4.362 (1.723~11.044), 4.195(1.137~15.477), 3.322(1.317~8.37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negative life events, poor social support, bad physical functioning, low earning and physical exercises insufficiency were important risk factors of elderly depression.
【Keywords】 depression; aged; risk factors; casecontrol studies
【摘要】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 方法: 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对西安城市社区90例有中重度老年抑郁症状和180例无抑郁症状者进行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 采用检验、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社会保障、居住模式、兴趣爱好、体育锻炼、负性生活事件、躯体疾病等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证实去除了年龄、性别、居住地的影响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生理功能、经济收入、体育锻炼仍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显著相关,OR值(95%CI)分别为18.855(5.578~63.731), 5.005 (1.924~13.021), 4.362 (1.723~11.044), 4.195(1.137~15.477), 3.322(1.317~8.378). 结论: 有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不良、生理功能差、经济收入低及不参加体育锻炼为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 抑郁;老年人;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0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进展,老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抑郁是老年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目前国内外对其发病率及影响因素已有较多研究,但因研究方法、地区、人群的不同,得到的研究结论多不一致. 为了进一步探讨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我们在西安城市社区对老年人群进行了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606/200611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等为测量工具,在西安市城市社区现场调查1950例样本. 根据GDS评分标准,将筛查出的中重度抑郁者做为病例组,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条件: ① 年龄≥60岁;② 无智力障碍;③ 在样本社区居住≥5 a;④ GDS得分≥21分. 入组病例共90(男30,女60)例,年龄60~90(平均72.4±7.4)岁. 对照根据配比要求在同期调查的无抑郁者中随机选取,入组标准除病例组前三项外,GDS得分≤10分. 对照组180(男60,女120)例,年龄60~92(平均72.5±7.4)岁.
1.2方法采用1∶2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配比要求性别、民族相同,年龄相差不超过±2岁、居住在同一社区. 使用自行设计的危险因素调查表,了解一般人口学资料、社会经济状况、个人及家族史、慢性疾病、负性生活事件发生情况等;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评估社会支持总体情况;使用SF36量表中生理功能维度评估生活自理能力.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入户面访,向调查对象作统一说明后,请其自行填写. 如因躯体原因、文化水平等限制无法自行填写,由调查员逐项询问完成.
统计学处理: 对研究变量进行量化编码,其中社会支持及生理功能两项指标以同期现况调查中整体人群相应均值为界分为好、差两个等级,进行重新赋值. 建立Epidata3.0数据库,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首先进行描述性分析,观察匹配因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均衡性;然后采用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别计算各研究因素的OR值和95%可信区间;对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用后退法得出最终拟合模型.
2结果
2.1组间均衡性检验对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分别作均衡性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病例组与对照组有较好的可比性.
2.2单因素分析对所有研究变量均进行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α=0.05为水准,初步筛选出与老年抑郁有关的危险因素,按OR值大小排列依次为:有负性生活事件、生理功能差、社会支持差、有躯体疾病、经济收入低、独居、无兴趣爱好、不体育锻炼、无社会保障、文盲;而是否丧偶、有无职业及固定经济来源等因素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略)
2.3多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因素为自变量,以逐步法建立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 设定Pin=0.05,Pout=0.10,在α=0.05水平上,共有6个因素进入回归模型,证实去除了年龄、性别、居住地的影响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生理功能、经济收入、体育锻炼仍与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有相关(P&<0.05);独居及月收入501~1000元两项因素虽进入回归方程,但P值未达到统计学水平(表2).
表2老年抑郁症状危险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略)
3讨论
老年期处于特殊的人生阶段,退休、亲友去世、健康恶化等负性生活事件不断出现,给老年人造成严重心理丧失感,易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Brown[1]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92%有应激性生活事件,Pakel[2]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生活事件在抑郁症发生中不仅起到促发作用,而且有病因学联系. 本研究中有负性事件者发生抑郁症状的相对危险度是无负性事件者的18.85倍,且抑郁组曾经历负性生活事件者达90%,与Brown等结果相近,再次证实负性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社会支持作为个体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行为模式. 多项研究表明[3],社会支持低下本身可导致个体产生不良心理体会. 本研究中对照组社会支持总分明显高于病例组,显示正确认知和接受社会支持,可对应激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此外,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范围缩小,家庭支持对他们尤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独居老人和与家人同住的老人相比,因难以获得必要的生活照顾和良好的心理支持,易导致不良情绪的发生,也从另一侧面证实了社会支持的重要性.
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是衡量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Knesebeck等[7]认为经济收入是代表社会经济地位的最好指标,低社会经济状态人群易产生慢性应激而导致抑郁. 本研究显示,经配比分析消除年龄、性别、居住地的影响后,职业、教育程度、有无经济来源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但月经济收入无论在单因素或多因素分析中均对老年抑郁症状的发生有显著性影响,且经济收入越低发生相对危险度越大,说明经济收入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体育锻炼与老年抑郁的关系已日益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积极的体育活动与更好的精神健康有关[8-9]. 本研究显示,体育锻炼是老年抑郁的保护因素,其原因可能与影响某些与情绪相关激素的分泌有关[10].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老年抑郁的防治方面,要重点关注近期经历负性生活事件、独居、缺少社会支持、生活自理能力受限、低收入无社会保障的老年人群. 首先应帮助其培养乐观畅达的性格,注意体育锻炼,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要不断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加快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努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尽量减少其后顾之忧,从而降低抑郁症状的发生率.
致谢: 本研究得到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李远贵教授、统计学教研室陈长生教授帮助指导.
参考文献
[1] Brown GW, Harris T. Social origins of depression[M]. London: Tavistock Pub, 1978:115-117.
[2] Pakel ES, Tanner C.Life events in depression and maintenance treatment[J]. Psychol Med. 1976,6:481-485.
[3] 王丽芳,邢凤梅.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抑郁情绪关系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7):50-51.
[4] Palinkas LA, Wingard DL, BarrettConnor E. Chronic illn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eldly: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 J Clin Epidemiol, 1990,43(11):1131-1141.
[5] 孙玉梅. 老年住院病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57-659.
[6] 吕探云,马敏芝,曹育玲,等. 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1,16(7):387-389.
[7] Knesebeck OVD,Luschen G,Cockerham WC, et al.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health among the ag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A compar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J]. Soc Sci Med, 2003,57:1643.
[8] Ruuskancn JM,Ruoppila I.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people aged 65 to 84 years[J].Age Aging, 1995,24(4):292-296.
[9] Camacho TC, Roberts RE, Lazanis NB,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depression:evidence from the Alameda County Study[J]. Am J Epidemiol,1991,134(2):220-231.
[10] 华君. 抑郁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学的研究现状及运动干预的作用[J]. 中国临床康复,2003,7(24):3406-3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