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海南省种植椰子历史悠久,本土最早记载到椰子的文献是明代正德《琼台志》。我国现有的椰子种植面积约为 40000 公顷,其中 90%以上是在海南省种植,除海南省外其他地区都无法大范围种植椰子,即使种植成功也难以结果。根据《海南统计年鉴》数据,2019 年海南省椰子总产量约 23162 万个。椰子树作为海南省省树,海南省椰子的产量却匹配不上国内椰子加工产业对椰子的需求。东南亚部分国家已经对中国实行椰子出口限制,其余的国家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也将减少对我国椰子的出口量。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陆续针对本省优势椰子品种进行了优化试点工作,例如我省从马来西亚引进了高产矮种椰子,经过两代人在科研基础上进行了优化选种方面的努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本地椰种(张慧坚,2002;冯美利,2008;张建国,2016)。研究出的新品种“文椰系列”产量高,种植 4年后就能够投产结果,每亩年产值达到 1 万元以上(孙程旭,2019a,b, 2020)。椰子的专业化种植,对我省农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近年来椰子树成为海南省各级政府扶持农业发展的重点项目,针对椰子种植方面,我省省政府也开展了许多活动。例如,2019 年举办了一系列与椰子树相关的会议,会议目的是为了驱动我省椰子产业发展,探讨椰子产业发展的技术难点和行业瓶颈。另外,2019 年 12 月成立了海南椰子行业协会,其目的是利于对椰子产业的可把握资源进行整合(孙洪健,2019; 黄艳,2019)。
椰子产业已被海南省政府视为热带特色高效农业的重点产业来进行发展。中国热科院椰子研究所编写的椰子产业发展规划中,计划于 2035 年在全省范围内新增 80 万亩的椰子种植面积,我省椰子行业将迎来跨越性发展,然而从海南统计年鉴可知,近 6 年种植面积变化不大,为达到新增 80 万亩种植面积的目标,平均每年要新种 1.4 万亩以上,却不清楚普通农户是否愿意种植椰子,以及影响现有椰子种植户增加种植面积意愿的因素。因此,本研究基于入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依据农户行为理论、理性经济人理论等对农户椰子生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我省椰子种植产业的发展找到主要制约因素。
...............................
1.2 研究目的
在我省椰子产量严重供不应求的形势下,为推动农户增加椰子种植的面积,有必要对海南农户的椰子种植意愿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椰子主产区的农户和椰子种植户,本文的调研范围以陵水、文昌、琼海和万宁为主,辐射到周边市县,采用实地问卷调查方法收集农户种植椰子的行为意愿的信息,主要研究目的为:
(1)通过对调研数据的整理,剔除不完整的、无效的数据后,对主产区农户种植椰子的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2)面对如此大的椰子缺口,仅仅依靠目前天然种植的产量是无法弥补的,因此需要发展椰子种植产业,从椰子种植主产区的农户着手,为政府匹配最有可能种植椰子的农户以及最迫切想要种植椰子的农户类型,解决日益增加的椰子进口需求和日益增加的经济挑战;
(3)通过了解农户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农户行为对市场的积极作用,希望能对促进和扶持椰子种植户发展椰子生产的政策有启示作用,为提出全面性、针对性的促进椰子种植的政策提供可能的依据。
农业论文怎么写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户
狭义的农户是指一个家庭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农业的收益占比要达到家庭总收益的 80%以上。广义上的农户包括普通农民,大型农业家庭等,如农业生产为主的家庭;从经济区域的角度来看,生活在农村地区并且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崔美龄,2016,2017a,b)。农户是最基本生产单位,在我国农户具有生活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双重属性,本文主要讨论群体生产行为的属性特征。本文的农户既指尚未种植椰子的椰子主产区农户,也指已经种植了椰子的椰子种植户。
2.1.2 椰子种植户
椰子种植户属于农户的类型之一,椰子种植户指的是专门从事椰子种植的组织或个人。在本文中研究的椰子种植户,除了个体本身外,还包括承包土地来进行椰子生产的家庭、和雇佣工人进行椰子生产种植的家庭。由于农户自身条件、拥有资源及对市场和政策认知与利用程度的不同,农户之间的生产行为选择(决策)会存在较大差异(崔美龄,2017;刘清娟,2012)。
2.1.3 农户行为意愿
意愿一般是指行为主体的主观性思想活动,即主体本身的看法和理解;而行为选择是指个体参与的实际性社会活动,是行为主体收到自身的想法引导而直接形成的实质性行为。总的来讲人的实质性行为活动受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的影响。外部影响因素指农户生产地区的人力、政策、市场等;内部因素指主体的认知、主体自身素质等基本情况,也是最特殊的情况,每个主体的自身条件即个人因素是不同的(李晓蕾,2019;岳胜男,2018;周建华,2011)。在生产生活中,意愿可能不足够强烈以至于意愿只是作为潜意识的存在,然而不强烈的意愿也能作用于行为,主体的行为是一系列意愿发展的结果。意愿是影响和引导行为的主要因素,意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通过行为来表现,行为有可能与意愿形成的最初目的不同。
.................................
2.2 理论基础
2.2.1 农户行为理论
行为是指行为主体在主观意愿的作用下付诸实践的实际行动。农户行为即研究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等的决策和活动,其中我们主要讨论的是生产决策。农户的生产行为又含有生产内容选择、生产方式选择、生产投入规模等一系列行为(岳胜男,2018)。
农户行为理论最初是为了补充农户理性行为理论的不足。当前,学者们对于农户行为理论的相关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别,分别为“理性小农说”、“自给小农说”以及历史学派(常乐玥,2019)。现有的研究表明我国农户行为的目的并不是经济效益最大化,而是如何在满足自身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他人,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追求效益最大化,这是另一个层面上的理性的行为。
2.2.2 农户“理性经济人”假设
通过文献查阅可知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管理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的基本假定,它假定人都是追求利己的,在一定的生产资源禀赋下,农户会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尽管该假设在研究人员中存在许多争议,但在我国目前的以市场经济主导的环境中该假设还是为许多学者所认可的(曾令果,2019)。在我国改革开发以后,人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我国的农户经济行为已不再仅仅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行为。除了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以外,农户追求去改善整体家庭的生活水平。理性经纪人假设认为农户能够根据自家现有的生产资料,通过整合资源、信息和理性的判断去规划最适合自己经济利益的生产规模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吴桢培,2011;林秀云,2017)。
.............................
3 海南椰子生产现状............................................ 15
3.1 海南省椰子生产概况.......................................... 15
3.1.1 海南省椰子主产市县介绍.............................. 15
3.1.2 海南省椰子种植现状.................................... 16
4 海南农户椰子种植意愿分析...................................... 21
4.1 问卷设计与数据来源............................................ 21
4.1.1 问卷设计................................ 21
4.1.2 数据来源..................................... 21
5 海南农户椰子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 35
5.1 被解释变量与模型.................................. 35
5.1.1 被解释变量说明.................................... 35
5.1.2 模型构建................................... 35
5 海南农户椰子种植意愿影响因素实证
5.1 被解释变量与模型
5.1.1 被解释变量说明
本研究以海南省农户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椰子种植意愿分为“是”和“否”两种情况。在问卷中,将“一般(保持现有规模不变)”“较愿意种(愿意小规模种植)”“很愿意种(愿意大规模增加椰子种植)”视为有椰子种植意愿,“非常不愿意种(没种过也不想种或者想大范围缩减现有椰子规模)”“较不愿意种(想缩减一部分现有椰子规模)”视为无椰子种植意愿。
5.1.2 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二元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实证模型中将农户愿意种植椰子定义为 y=1,不愿意种植椰子的农户定义为 y=0。实证模型选择 18 个变量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共有 600 组观察数据,即 Xin,i=1,2,3…600。Yi 与 Xi1,Xi2,Xi3,……,Xin 的关系为:
在综合考虑文献资料、专家建议和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对可能影响农户椰子种植意愿的相关因素进行界定,如表 5-1。选择农户种植椰子意愿、农户扩大椰子种植意愿、受教育程度、劳动力数量、非农收入占比、家人支持情况、土地租金、土地资源禀赋、椰子产量、人工费用、个人生产技术、土地转让、市场掌握情况、专业组织参与、政策满意度、种植培训参与、培训满意度、技术兜底保障、环境影响认知、种植效益认知等 18 个指标。
农业论文参考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为海南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契机,这其中海南椰子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加椰子产量和种植面积是海南省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综合理论分析和实地调研,归纳出 18 个相关因素,利用二元 logistic 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对比修正,发现影响农户椰子种植意愿可分为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是农户自身的文化程度、总耕地面积、对环境影响认知和对政策扶持的满意度,外部因素是土地流转的难易程度、家人支持情况、人工费用、以及市场经济效用。影响农户是否愿意大规模扩大种植面积的因素有:家庭非农收入占比、市场掌握情况、对环境影响的认知、种植效益认知、是否参加种植培训以及对培训满意与否。综上所述,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海南省椰子种植主产区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海南省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椰子的种植情况,找出了海南省种植椰子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到海南省农户椰子种植意愿情况。从海南统计年鉴可知,为达到新增 80 万亩种植面积的目标,平均每年要新种 1.4 万亩以上,但是农户对于椰子产业的发展了解存在盲区,对椰子种植行业仍存在认识上的偏见,即便海南省椰子种植面积在逐年递增,但是产业的活跃度仍处于低迷状态,破局的关键点在于加深农户对于椰子这一特色农业发展的了解和信赖,将扶持政策真正落在实处,促进农户的思想观念转变,以此提升尚未种植的农户目前种植椰子意愿以及促进现有椰子种植户增加种植面积的意愿。
(2)结果表明:劳动力数量、土地细碎化程度、非农收入占比、家人支持情况、土地租金、椰子产量、专业组织参与、种植培训参与、种植效益认知对农户种植意愿有显著性影响。综合回归模型的修正,本文得出以下四点对应建议:一是加强椰子种植技术培训的专业性;二是做好椰子品牌管理和宣传工作;三是加大椰子销售培训的科普和销售力度,降低种植风险;四是做好海南椰子种植户政策扶持工作。
参考文献(略)